史蒂夫·鮑爾默的父母是移居到美國的猶太人,父親來自瑞士,而母親則是一名原俄國皇家衛隊隊員的女兒。猶太人天生具有生意人的頭腦,這點在鮑爾默身上也不例外。鮑爾默知識麵廣,反應敏捷,判斷準確,善於把握商機,是一個天生的管家。更可貴的是,鮑爾默很早就開始了商業實踐。在高中時,鮑爾默就擔任了校籃球隊的經理人。當時的教練回憶說,鮑爾默是他當時見過的最好的經理人,球隊需要用的球和毛巾總是放在它們應該放的地方,他從那時起就是團隊精神的典範,因此,整個隊伍的狀態一直都非常好。由於受到猶太家庭的正統教育,鮑爾默從小就養成了忠誠的品質。
1980年,當比爾·蓋茨在他的遊艇上以5萬美元的年薪說服了當時就讀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鮑爾默加入微軟時,鮑爾默便成為了微軟第一位非技術學院畢業的受聘者。鮑爾默加入微軟後,他立刻將微軟當作自己的家,一幹就是25年。身材魁偉、習慣咬指甲、大嗓門、工作狂的鮑爾默的天賦之一就是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更加強調與對手的合作。和比爾·蓋茨相比,鮑爾默本人顯得更加隨意和開朗。外界評價說,盡管微軟在業界擁有霸主的聲望,但鮑爾默希望公司的形象能在企業界顯得更加親善化。有媒體分析,正是鮑爾默的性格決定了微軟形象的轉變。
有人說,蓋茨好比是一個精明的掌櫃,而鮑爾默則是一個忠實的管家,既為蓋茨管家也為他攬財,使微軟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他不僅僅成就了蓋茨的夢想,也成就了無數個微軟的千萬富翁……
其實,和微軟相比,國內的企業也不乏團隊合作與優勢互補的例子。著名家電企業——海爾電器雖然有張瑞敏這個大膽的戰略家,但如果缺少了楊綿綿這個善於執行的人,也不可能會成就現在的海爾;聯想的柳傳誌固然是一個充滿了智慧的韜略家,但如果他不能使楊元慶等人的才智得到充分地發揮,也不可能造就聯想如今的輝煌;海信的周厚健雖是一個掌舵的能手,但如果沒有於淑敏的衝鋒在前,也不會有海信今日的業績。
由此可見,在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前提下,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沒有人能依靠一己之力獲得某項事業的成功。因為任何的成功都不會是孤立產生的,即使聰明絕頂的人,也離不開他人的支持。
第三節隻考慮自己的人,成不了大業
一位偉人曾說過:“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大,一個人的事業就有多大。”同樣,一個隻考慮自己的人,肯定不會考慮別人,也肯定成就不了大業。這是因為一個隻考慮自己的人,他想到的隻是自己的一片天地,考慮的隻是自己的得失,這種“自顧自”的行為,缺乏的就是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
一車沙從大廈頂上倒下來,對地麵的衝擊是不太大的,如果把一車沙凝固成混凝土從大廈頂上倒下,其結果就大不一樣了。這是由於一車沙是散的,一車混凝土是整的。如果把一車沙比作一些人,把一車混凝土比作一個團隊,那麼,其作用就顯而易見了。
法國斯倫貝謝公司是一家從事石油勘探以及原油開采等方麵業務的大型跨國公司。前不久,斯倫貝謝中國分公司在北京大學招聘時對應聘者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麵試:將10名應聘者分成兩個小組,假設他們要乘船去南極,要求這兩個小組在限定的時間內提出各自的造船方案並且做成船的模型。麵試官根據應聘者對於造船方案的商討、陳述和每個人在與本小組其他成員合作製作模型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打分,以確定合適的人選。
在談及這次麵試的初衷時,公司人力資源部的劉女士說:“通過這種方式,公司不僅考察應聘者的創新意識、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應聘者是否具備團隊精神”。對此,劉女士進一步解釋說:“團隊精神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企業文化因素,它要求企業分工合理,將每個員工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使他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同時又輔以相應的機製(如業務培訓、集體活動、利潤分享等),使所有員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奮鬥”。對員工而言,在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敏銳的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工作技能之外,還要善於與人溝通,尊重別人,懂得以恰當的方式同他們合作,學會領導別人與被別人領導。
其實,不僅僅是斯倫貝謝公司,許多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在考察應聘者時,也特別注重員工是否具備團隊精神。比如IBM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李清平就曾經說過:“團隊精神反映一個人的素質,一個人的能力。缺乏團隊精神,IBM公司也不會要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