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企業要使自身處於最佳發展狀態,團隊精神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到底什麼是團隊精神?一位資深人力資源專家說,團隊精神有兩層含義,一是與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二是與人合作的能力。員工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對企業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如果說個人工作能力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縱向動力,團隊精神則是橫向動力。
我們來看看表現突出的小李為什麼沒有被提升為項目主管。
小李是公司用高薪從人才市場招聘的網絡管理員,半年多來,小李在工作中表現突出,技術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每次均能夠按計劃、保證質量地完成項目任務。在別人手中的難點問題,隻要到了小李那裏,十有八九會迎刃而解。公司對小李的專業能力非常滿意,有意提升他為項目主管。然而,在考察中公司發現,小李除了完成自己的項目任務外,從不關心其他事情;且對自己的技術保密,很少為別人答疑;對分配的任務有時也是挑三揀四,若臨時額外追加工作,便表露出非常不樂意的態度。另外,他從來都是以各種借口拒不參加公司舉辦的各種集體活動。如此不具備團隊精神的員工,顯然不適宜當主管。
可見,獨木不成林,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小李的失敗,不在於他的技術,也不在於他的能力,而在於他隻顧自己,不顧別人的狹隘思想。這種沒有團隊意識、沒有團隊精神的員工,即使手眼通天,也難以和其他同事融合在一起,達到共同的成功。
我們可以從“唇亡齒寒”這個成語的由來來悟出這點道理。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隻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裏罷了。”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歎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果然沒多久,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通過這個曆史故事,我們看到了什麼呢?看到了虞國國君目光短淺?看到了虞國國君愛財如命?看到了虞國國君輕信別人?其實,這些原因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虞國國君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有著隻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的心理,以為虢國滅了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呢?
誰知“唇亡齒寒”,到頭來把自己的國家也葬送了!
第四節怕別人得到好處,自己
永遠也得不到好處
在團隊中要學會分享、懂得分享和倡導分享。在不斷的分享中,團隊每個成員都在收獲,都在進步,都在快跑,甚至飛奔,團隊的整體效益將大大提升。這是獨占和獨享者無法體悅到的成功與快樂。
生活中,總是有那麼一些人,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是不想讓別人得到。或是自己得到了的東西,也害怕別人得到。殊不知,怕別人得到好處的人,自己也永遠不會得到好處。因為有這種思想的人,肯定是一個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合作,不懂得交流的人。那麼他又怎能得到別人的分享與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