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在一個企業中,如果十個人,十條心,你做你的我想我的,才能不去發揮,知識不去運用,隻說不做,整天的心思都用在製造謠言、製造矛盾上。那麼,無論這個團隊中的成員,學曆有多高、技術有多精、學識有多深,團隊成員的力量也不能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一切才華、學識對於這個企業來講都會等於零。因為,在團隊裏沒有“誰”比“誰”更重要,團隊的好壞取決於所有的成員。
比如,世界500強之一的沃爾瑪就是一家非常重視團隊作用的企業。在沃爾瑪的高層管理者看來,公司中的每一個成員就像牆上的一塊磚,每塊磚固然牢固,但要使磚凝結成具有力度的一堵牆,不可缺少的則是砂漿。也就是說,整個團隊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要有一種團隊精神。在這一精神的主導下,團隊中的全體人員圍繞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暢所欲言,這樣團隊才會不斷前進。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超過一個諸葛亮”。在一個優秀的團隊中,有困難可以靠集體的力量去克服,沒有的東西就會創造出來,缺少的東西也會心甘情願地去補上,這樣的企業就會戰無不勝,這樣的企業才會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眾所周知,微軟公司使數以百計的雇員成了百萬富翁。可鮮為人知的是,他們中許多人在成為富翁之後,卻仍繼續留在微軟工作。這在某些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因為,在常人眼裏,總認為賺了那麼多錢,為什麼不離開微軟,自己當老板呢?的確,大多數人認為,發財就等於取得了辭職的資格證書。但是,微軟公司的百萬富翁們並不那樣認為。
如果你知道了微軟公司的工作條件並非舒適安逸,你就會覺得雇員們的這種獻身精神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在這裏,一周工作60個小時是常事。在主要產品推出的前幾周,每周的工作時數還會過百。微軟公司也並非以其高額津貼出名。相反,它卻以“吝嗇”著稱。長期以來,董事長比爾·蓋茨因公出差時,總是自己開車去機場,而且坐的是二等艙。
那麼,是什麼神奇的吸引力,竟使這些百萬富翁(甚至包括億萬富翁)不是因為自己經濟的需要而如此賣命地工作呢?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完全超越了自我的團隊意識。這種團隊意識,已在微軟公司落地生根。微軟人認為,他們不屬於自己,而是從屬於某種特別的東西——微軟這個團隊。比爾·蓋茨說:“這種企業文化營造了一種氛圍,在這種氛圍中,開拓性思維不斷湧現,員工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微軟公司所形成的氛圍是,你不但擁有整個公司的全部資源,同時還擁有一個能使自己大顯身手、發揮重要作用的小而精的班組或部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而能使這些主見變成現實的則是微軟這個團隊。我的策略一向是,聘用有活力、具有創新精神的頂尖人才,然後把權力和責任連同資源(人、財、物)一並委托給他們,以便使他們出色地完成任務。
在微軟任何一個團隊中,都有著這樣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領導與員工。領導與員工在一起,不僅是一起工作,更是在一起分享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開放的環境形成了開明的領導風氣。
這使得微軟人的團隊意識非常強:成敗皆為團隊共有;大家互教互學;互相奉獻和支持;遇到困難互相鼓勵,及時溝通;依靠團體智慧;承認並感謝隊友的工作和幫助;甘當配角。這樣具有強烈意識的高素質的團結、協作的集體,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士氣,這種士氣使得微軟人在麵對一切挫折時都勇於抗爭,勢不可擋。這也許就是微軟永葆青春的奧秘。
誠然,這種團隊意識,絕非微軟公司所獨有。類似於這種把個人歸屬於集體的團隊意識,也是其他公司刻意追求和培養的。團隊的好壞決定事業的成敗,說的就是團隊這種意識能使員工們工作熱情更高,工作體驗更深,從而也使他們的生活更具價值。這是一種隻有協同合作才能製造出的觸動人類心靈深處的精神,並從內心深處發出“同甘共苦,精神共享”的呐喊。
我們知道,一個民族要發展、要強盛,必須以“民族團結”作為支撐。同樣,一個企業、一個部門要發展、要提高,也必須依靠團隊精神。人們常說:團隊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揭示的就是這樣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所以,在新的曆史時期,某項事業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取決於團隊的好壞,人心齊,泰山移,人心散,諸事敗。
第七節團隊精神決定職場生存
時代發展到今天,可以說人的社會屬性較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明顯和重要。團隊精神是人的社會屬性在當今的企業和其他各社會團體內的重要體現。團隊精神事實上所反映的就是一個人與別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