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為團隊盡職盡責(1)(2 / 3)

不僅管理者會這麼想,管理者的上司也希望他的下屬能夠服從自己。因此,服從是領導能力的基本表現形式。如果一個人希望向組織中的更高層級發展,獲得一個更高的職位,那麼就必須學會服從。這是因為,無論處於什麼層級,領導者的權力總是有限的,領導者的地位再高,他還是需要對另一個更高的領導者負責,學不會服從,也就學不會領導。

沒有嚴格的製度和紀律,企業就如同一盤散沙。員工都不服從領導,企業將會散亂無序,那還奢談什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總會有一些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不服從隻是對企業有損害,這與員工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管是打工、做兼職為了謀取生存,還是擁有更高層次的職業夢想,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企業這個大舞台。企業能提供個人發展需要的一切:能力、知識、關係、資金、視野等。由此可見,企業對個人事業發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個人要成功必須以企業為平台,如果在這個不足夠大的企業平台上都不能做得非常出色,又怎麼會有機會選擇更好的社會平台呢?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更好的平台,但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如果可以輕易得到,那麼這個平台也就不會是一個好的平台了。例如IBM、微軟等這些世界500強的企業,是很多人夢寐以求加盟的企業,但這種企業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入的。另外,即使在一個優秀的企業裏,也是同樣需要服從的。如果不服從,再好的平台也會因為個人的特立獨行而成為廢墟。

在工作中,領導者可能會作一些有爭議的決策,對於這樣的決策,下屬應該怎麼麵對呢?要做的還是服從。

小李的教訓是深刻的。

小李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總經理秘書,主要負責總經理的文書工作。有一次,總經理由於誤會,和另外一家供應商的張總發生了爭吵。總經理一氣之下,讓小李給張總寫了一封信,告訴他雙方終止合作。小李知道張總的公司是非常有實力的,自己公司的大部分產品都是由對方公司提供的。而且,張總和總經理平時關係非常好,不會就因為這點小事徹底鬧分家,等老總以後明白這是個誤會以後,一定會改變決定的。到時候信是自己寫的,那黑鍋自己可就背下來了。經過一番考慮,小李就擅做主張,沒有發出這封信。過了幾天,老總還真的想通了,為自己所做的錯誤決定後悔不已。小李看到老總想通了,就告訴他自己根本就沒有寫這封信,因為他知道老總一定會後悔的。老總沒有說什麼,但小李心裏暗自高興地想:這下自己可成了老總甚至這家公司的大功臣了,說不定明天就可以加薪了。第二天人事部門找小李談話。小李高興極了,以為老總真的要給自己加薪了!可是等待他的卻是一封辭退信。

小李錯在了哪裏?為什麼會被辭退?其實,他錯就錯在沒有服從領導者的指令擅做主張。雖然他的行為是對的,但是方式卻有問題。這樣的狀況差不多每個企業都曾經發生過:領導者的命令一發出,下屬就發表自己的觀點,大談見解和不執行的理由,有的甚至還拒絕執行。這樣的人,沒有哪家的領導者願意要的。

自己認為不合理的指令,要先服從,然後向領導者建議,共同商討更合適的決策指令。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領導者會改變他的最初指令,也可能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如果領導者堅持的話,那麼作為員工就必須服從執行,而不能自作主張地違背領導者的命令。否則,即使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領導者依然會因為自己的命令下屬不服從而不悅。因此,對於有異議的指令,千萬不可自作主張。

在服從過程中,千萬要注意一點的就是:千萬別把服從當成盲從。服從是遵照、聽從,但盲從是不問是非地附和別人與盲目服從。我們提倡服從,但堅決反對盲從。就如同我們提倡尊重領導,但不提倡討好領導一樣。很多人誤解了服從,認為服從就是去做領導者所說的一切,這是把服從簡單地理解為對人的依附了。服從不僅僅要對人,還要對規章製度。也就是說,所做的事情必須符合法律、製度和道德的要求。如果領導者是為了謀取私利,甚至是以犧牲組織利益來滿足個人利益的,那麼,這樣的指令當然不能服從,因為這樣就會喪失道德,違反規定,觸犯法律。對這樣的指令盲目服從,就不僅僅是為虎作倀,更有可能傷害到自己。

第二節不輕視和抱怨工作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是著名的“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常被人們忽視。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普遍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己認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往往會抱著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