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你選擇工作時,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鬥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後為之奮鬥。記住,一旦你做出了選擇就要為你的選擇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可以用一句俗語“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來形容,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自己的奮鬥精神,才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當中,也惟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才能取得最大程度的成功。
工作是不分等級的,所有正當合法的工作都值得人們為之努力,所有為工作努力的人都值得他人尊敬。檢查一份工作是否值得人們為之努力的標準,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人們對待工作的態度。隻有態度端正,才能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夠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就。工作本身並沒有貴賤之分,但是人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卻有高低之別,工作能否做好,關鍵取決於人的工作態度。如果一個人輕視自己的工作,實際上就是輕視自己,這樣的人一定不會全心全意地為工作努力,更不會熱愛自己的工作。
千萬不要輕視自己所做的每一項工作,哪怕是一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你也要全心全意地對待它。既然你選擇了這份工作,那麼這份工作就值得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任何人都是從普通人、普通事做起的,如果你認為眼前的工作不值得你做,那麼恐怕這世上就沒有你認為值得做的事情了。隻有把所謂的“小事”做好,你才有機會和能力做以後的大事,要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一個人鄙視、厭惡自己的工作,那麼他就永遠沒有成功之日。相反,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激情和熱愛,那麼他就會從工作中得到許多樂趣,他的人生就會因此而顯得格外精彩。
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平,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難免要遭遇各種挫折或不公正待遇,此時,有些人往往會產生不滿,並發牢騷,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從心理角度上講,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自衛行為。但這種自衛行為同時也是許多老板心中的痛,牢騷、抱怨會削弱員工的責任心,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幾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小王就是在抱怨聲中混日子的人。
小王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麼“修理這活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麼“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每天,小王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小王每時每刻都竊視著師傅的眼神與行動,稍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時間過得很快,幾年後,當時與小王一同進廠的3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獨有小王,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
發牢騷的最大受害者其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在現實世界中,有太多人雖然受過很好的教育,並且才華橫溢,但在公司裏卻長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自我反省,總是懷疑環境,對工作抱怨不休。工作中時常表現出這樣的情況:一項任務交待下來後,如果上司不追問,結果十有八九會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級不跟蹤落實,就很難有令人滿意的反饋;還有的人麵對布置的工作常常隻會睜大眼睛,滿臉狐疑地反問上司:“我該怎樣做?”“還是讓小李幹吧,因為我不懂啊!”抱怨的人很少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認為主動獨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卻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
還有一些人,他們自命清高,動輒感到被老板盤剝、替別人賣命、打工,是別人賺錢的工具,因而在思想上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來思考如何十全十美做好上級交給的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大把精力白白地浪費掉了。
在剛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的人身上,這種現象尤為突出。他們總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認為以自己的學識和才幹,應該從事些體麵的工作,並得以重視。但事實上剛剛跨入社會的年輕人,由於缺乏工作經驗,無法被委以重任,工作自然也不是他們所想像的那樣體麵。
但是,當領導要求他去做應該負責的工作時,他就開始抱怨起來:“我被雇來可不是做這種活的!”“為什麼讓我做而不是小章?”對工作就喪失了起碼的責任心,不願意投入全部力量,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將工作做得粗陋不堪。長此以往,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將他們卓越的才華和創造性的智慧悉數吞噬,使之根本無法獨立工作,成為沒有任何價值的員工。因此,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團隊裏都是自毀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