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社會前進的步伐在加快,所以在當今的市場競爭中,除了傳統的大魚吃小魚之外,快魚吃慢魚也成為競爭的又一個顯著特點。一個人如果不能立即行動,那麼所有成功的機會都會溜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順應時勢,因時而變,必將在競爭中遭到淘汰。勝家公司的失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勝家公司曾經是美國首家國際性公司,它所生產的“勝家”縫紉機操作簡便,備受人們喜愛,是風靡世界的名牌產品。1940年,世界每3部縫紉機中,就有兩部是“勝家”牌,然而,到了1986年,勝家公司董事會卻沉痛地宣布:忍痛割愛,拋開它賴以成名的“勝家”,從此再也不生產縫紉機了。
勝家公司為什麼會在市場上敗得這樣慘呢?原來,勝家公司在成功後,對勝家傳統產品過分依賴,不能因時順變,忽略了世界大市場的變化,直至1985年,勝家出廠的仍是19世紀設計的產品。而此時,其他競爭者紛紛開發出適應時代潮流的新產品。日本廠商研製出“說話”縫紉機,在操作失誤時會發出聲音提醒改正;英國推行“音樂”縫紉機,縫紉機能自動播出優美動聽的音樂;瑞典生產出一種“電腦”縫紉機,它可以根據布料特性,自動地將縫法、針腳長度、縫紉鬆緊度等調到最佳狀態。這樣,“勝家”縫紉機當然敵不過其他競爭者,其市場份額逐步被其他廠商擠占,最終全部被淘汰出局。
所以,立即行動是團隊成員的重要素質,也是團隊的一種重要能力。一個團隊如果不能應對外界發展形勢的變化,立即采取行動,就會被迅速變化的世界甩在身後,被無情的市場淘汰出局。
第七節把工作當苦役
泰戈爾曾說過:如果把人生當作苦役,那人生就無窮地長了。我想說,如果一個人把工作當作苦役,那麼他永遠也品嚐不到成功的快樂。
快樂與否是考核我們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個好員工一定是一個能體驗到工作快樂的人。如果你認為所做的工作是乏味的,是一種苦役,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抵觸的心理,就不會全力以赴地工作,自然就會影響工作的效果。
下麵故事裏的小和尚就是這種人。
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鍾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於是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已。
小和尚的工作狀態被主持看得一清二楚。主持認為他不能勝任撞鍾一職,決定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以便讓他受到更好的磨練。
小和尚卻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鍾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鍾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鍾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鍾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老主持的話道出了小和尚工作的症結所在。
一個人工作的好壞,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狀態就知道了。如果你對工作是被動而非主動的;如果你對工作感覺到厭惡;如果你對工作毫無熱誠和愛好之心,無法使工作成為一種享受,隻覺得是一種苦役;如果你沒有從工作中得到快樂,而認為工作是一種痛苦,那麼你絕對做不好你的工作,取得成績就更無從談起了。不能快樂地工作的人,一定還沒有融人到整個團隊中去,最終會影響整個團隊的進程。
有條件的話,一個人要做自己所愛的;如果沒有條件選擇自己所愛的,那麼就要愛自己所做的。一句話: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人生的樂趣。一個不能快樂工作的人,絕對不會有好的職場生涯。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主人把貨物裝在兩輛馬車上,讓兩匹馬各拉一輛車。在路上,一匹馬漸漸落在了後麵,走走停停。主人便把後麵一輛車上的貨物全放到前麵的車上去。後麵那匹馬看到自己車上的東西都搬完了,便開始輕快地前進,並且對前麵那匹馬說:“你辛苦吧,你越是努力幹,主人越要折磨你。”
到達目的地後,有人對主人說:“你既然隻用一匹馬拉車,那麼你養兩匹馬幹嗎?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總還能拿到一張皮吧。”
主人聽從了建議,便把那匹不幹活的馬殺了。
快樂應該是工作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如果不能從工作中體驗到快樂,那麼你就會認為工作是一種負擔,你就會對工作斤斤計較,甚至采取辦法逃避工作,其結果可能就是成為那“另一匹馬”。
所以,那些不在工作狀態的人,那些不能從工作中獲得樂趣的人,一定要問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快樂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