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防噪聲
老年人倘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間喧鬧、人聲喧嘩等各種噪聲,會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經常處於痙攣狀態,內耳供血減少,聽力急劇減退,甚至引發噪聲性耳聾。
因此,盡量避免或減少噪聲的幹擾,是老年人保護聽力的首要一條。
熄滅肝火平平心
老年人如經常處於急躁、惱怒的狀態中,會導致體內植物神經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使內耳器官發生缺血、水腫和聽覺障礙,這樣容易出現聽力銳減或暴發耳聾。所以老年人要盡量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良好心境。
助聽穴位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後的處風穴(在耳垂與耳後高骨之間的凹陷處)和聽會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頜關節突後緣凹陷處),可以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有保護聽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鍾,長期堅持下去即可見效。
戒挖耳道避外因
經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發炎,還可能弄壞耳膜。耳道奇癢難忍時,可以用棉簽沾少許酒精或甘油輕擦耳道,亦可內服維生素B、C 和魚肝油。
時尚生活致耳聾三大因素
日常生活中,沒有誰會特別在意耳朵的健康。疼了揉揉,耳鳴了拍兩下,時不時地自己或和別人互相掏掏,生氣吵架的時候耳朵還被用力地揪來揪去……孰不知,正是這些不經意的小動作,給耳朵帶來了傷害。
廣安門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予說,耳聾、耳鳴和耳道炎症是臨床最常見的耳部疾病,除了少部分先天患者之外,大部分後天耳部疾病是由於不良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造成的,一些所謂的時尚生活對耳朵的傷害尤其嚴重。
提醒:過度疲勞警惕耳朵“暴聾”病因:把噪音當“享受”現在好多熱衷於流行時尚的年輕人,就喜歡蹦迪、K 歌、在嘈雜的遊藝廳打遊戲……完全是把龐大的噪音當享受。
解析:不規律、高強度刺激的噪音,不但會引起心理不適,更會傷害聽力。張予說,很多人覺得自己年輕體格好,不會出現聽力下降的毛病,偶爾有點耳鳴、耳悶也無所謂。但是,噪音對聽力是緩慢的、進行性的損傷,而且很難治,它會由偶爾耳鳴變成高調、頻繁耳鳴,引起聽覺衰弱、耳疲勞,甚至出現失聰。
雖然每個人對噪音的感覺不盡相同,但人的聽覺所能承受的極限就是90分貝,超過這個限度,即使不覺得吵,脆弱而敏感的耳蝸也會受到損傷。然而,歌廳、迪廳和遊藝廳的聲音強度卻超過了115分貝。盡管不少年輕人很享受這種“震撼”,但大部分人離開這樣的環境,會明顯地感到眩暈和頭痛,這就是噪音汙染引起耳朵受損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