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
在噪音環境中得不到放鬆,反而卻會更疲勞。所以,不要頻繁置身在這種嘈雜的環境裏,即便是偶爾,也要隔半小時、20分鍾就到外麵透透氣,緩解一下耳朵的壓力。另外,在噪音中娛樂、特別是工作的人,最好戴上耳塞或耳罩,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怎樣保護自己的耳朵?
人們對於耳朵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是一時的不注意,就可造成耳聾,使人終生遺憾。愛耳從小做起。教你保護聽力的六大招聽力減退是困擾老年人的一大因素,要防止和延緩聽力減退,記住並實施以下六招是必要的。1.防藥物中毒。藥雖然能治病,但有些藥有很強的負作用,吃的量過大或不適當,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耳聾。
因此,小朋友吃藥一定要按照醫生規定的數量和時間服用,千萬別多吃亂吃。耳疼或不舒服應馬上去醫院檢查。即使沒毛病,每年也應去體檢一兩次。
2.防噪聲。過大的聲音,刺耳的聲音都是噪聲,它們能損害人的聽力。要注意遠離噪聲。當突然出現噪聲時,可用手把耳堵住,並張大嘴巴。兒童最好不用耳機聽收音機。
3.防進水。遊泳或洗澡、洗臉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水進入耳內。如感覺耳裏進水,應立即側耳單腳跳,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球棍輕輕放進去,把水吸出來。
4.防揪打。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對耳有害。
5.不挖耳。有些小朋友愛用耳勺或發卡、別針等物掏耳,這是不好的習慣,應避免。更不能往耳裏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6.不戴耳環。有些小女孩喜歡紮耳朵眼,佩戴耳環、耳墜等裝飾物,這對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邊掛個金屬物,玩時容易將耳朵拉扯壞。
耳毒藥物慎選用
應盡量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因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下降,應用這些藥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損害聽力。
耳進水易染炎症
夏日孩子們最喜歡泡在遊泳池裏解暑,但是遊泳池也是孩子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
東莞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鄧皓輝提醒,如果孩子的耳朵容易感染,家長應將每次遊泳的時間控製在1個小時內。
家長在帶孩子遊泳時,要時刻保持安全意識。如果孩子耳朵進水,可以用棉球擦拭,盡量不要用棉簽,因為它的頂端很容易滑進內耳耳道,刺傷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