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拔除牙根給今後鑲牙帶來困難。當牙齒連根拔除後,牙槽骨因失去功能刺激而開始收縮,導致牙槽骨低平,為今後鑲全口假牙帶來困難。而保存的牙根可以作為鑲假牙的支柱,不僅可以起到穩固假牙的作用,而且減輕了假牙對黏膜的壓迫,使患者可以吃較硬的食物,減輕了佩戴假牙帶來的痛苦。
二、保護牙根也就保留了牙周膜本體感受器的功能。有關研究表明,隻要有牙周膜本體感受器的存在,就保留了咀嚼壓力傳入神經中樞的功能,病人就能感覺出咀嚼壓力的大小及方向,並能控製咀嚼力。這種刺激的傳入,也增加了吃飯時的“享受”。
三、病人可以免受拔牙的痛苦,對因病不能拔牙的患者更為合適。
牙齒是口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的咀嚼器官。牙齒的完好是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乃至健康長壽的重要保障,應該像愛護眼睛一樣加以愛護。尤其對拔牙一定要慎重,隻要有保存的希望就不要放棄,切勿輕易拔掉牙根。隻要有希望保留就一定要保留。
如何減輕拔牙後的疼痛
口腔保健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幾乎每一個人都有拔牙或接受牙周病手術的經驗,我們將介紹幾項妙招,讓您知道如何在拔牙之後,免除感染及疼痛的經驗。
由於人類的進化,口腔已無法適當的容納三十二顆牙齒,所以造成齒列不整及第三大臼齒(智能齒)長歪的情形,在臨床上智能齒長歪情形又稱阻生牙,深信在人類進化下,必須付出阻生牙的疼痛代價,那就是拔除一途。牙在口腔有限的空間內,埋在牙周組織中,牙根又是彎曲帶鉤,很難以正常拔牙方式拔除,必須以手術方式將牙齒拔掉,通常牙醫師在麻醉之後,以十五號刀片將牙齦組織以半膜手術翻開,再以鑿子或鑽頭將牙齒分為二或三部份後,分段將牙齒拔除,所以對牙周組織是嚴重的破壞,加上手術時間較長易造成傷口充血水腫等現象,因此拔牙後疼痛與腫脹是無法避免的。
如何減少疼痛及腫脹有以下方法:
1醫師於拔牙後,需將傷口清理幹淨,置入止血棉,並縫合起來,防止出血及加速傷口愈合。
2於傷口地方,咬緊紗布40-60分鍾,盡量少講話,防止繼續出血,以達止血功能。
3嘴中若有口水,需往肚裏吞下,不可以用力漱口,防止傷口撕裂的情況發生。
4止血後,二十四小時內可以用冰敷,或含冰開水的方式,防止傷口腫脹發生。
5.於餐後及睡前必須使用漱口水,輕輕含三十秒後,慢慢吐掉,以防止細菌感染。
6.按醫師處方服藥,不可以自行減劑,否則後果不堪想象。
7.一周後拆線,牙醫將給予新的建議事項。
8.多喝果汁,補充維他命C 及b 群,以增進傷口愈合。
9.千萬記住,留下醫院、診所的電話及醫師大名,若有突發狀況立即與醫師聯絡。
10.推辭應酬,不可酗酒,充分休息及睡眠是必要條件。
醫師的技術可以主導手術的成功與否,但是病患居家護理亦是治療的重要關鍵,為了您的健康,隻要多一點的關心就能免除痛苦,獲得健康的身體,不是很好嗎?
拔牙前的注意事項
1.拔牙前不空腹,應選擇在8:00-15:00,且前一天應休息好,注意精神放鬆,應積極主動的向醫生告知個人健康情況。
2.注意以下幾種疾病時禁忌拔牙:
(1)心髒病:
6個月內發生過心髒病。
不穩定的或近期有心絞痛。
充血性心力衰竭。
未控製的心率不齊。
明顯未控製的高血壓。
(2)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與此類疾病術後患者,為預防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手術前後應給予抗生素。
(3)高血壓:血壓高於180/100mmhg 者,應進行治療。
(4)糖尿病:未控製的糖尿病因拔牙後易引起創口感染,創口愈合也受影響,血糖應低於9mmol/l,且無酸中毒症狀時可進行拔牙,手術前後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發生。
(5)甲狀腺機能亢進:拔壓時可導致甲狀腺危象的發生,必須拔牙時,基礎代謝應控製在+20以下,脈搏不超過100次/分,手術前後采取抗感染措施,局麻時不使用腎上腺素。
(6)其他內科疾病,如腎炎,肝炎,血液病患者,手術前後應采取各項防範措施。
(7)妊娠期拔牙,應選擇在懷孕的第4,5,6月期間進行手術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