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複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製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裏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麵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憂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製,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關注的問題。
(二)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麵的,有學習方麵的、人際關係方麵的、興趣和願望方麵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麵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麵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對策
(一)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實踐證明,熱線信箱十分有利於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於進行麵對麵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於顏麵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憂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三)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谘詢與治療。由於學生們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谘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初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谘詢;從以試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谘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心理谘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谘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交友性原則。
這樣就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係。信任關係是谘詢取得成功的基礎。隻有在信任的基礎上雙方的情感與心理方麵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有些情況下要進行心理治療,因此心理谘詢老師要有意識地和困於心理問題的同學建立起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係,並依據問題的需要使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方法,減輕或消除學生的不適應的心理現象及行為,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心理的健全發展。
(四)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麵進行心理宣傳。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谘詢、矯治計劃的製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麵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麵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