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中學生的心理保健(3)(2 / 3)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及特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的影響。他們開始注意社會現象,開始探索人生,對社會、現實、人生等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提高。中學階段是理想動機和興趣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世界觀從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品德發展的重要階段。良好的品德或不良品德都在中學階段形成並獲得初步發展,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得到健康的發展呢?舉一個例子,一天上午上自習課,我到教室去,一進門便看到有很多同學正圍在一起看什麼,我一去,呼啦一下散開了,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本集郵冊,上麵有許多郵票,我當場沒有說什麼,下課以後,我聽說還有三位同學集郵,甚至有個別同學為了買郵票經常遲到。針對這些情況,在一次班會上我首先肯定集郵這個業餘愛好是好的,集郵能擴大視野、增長知識,通過集郵可以了解到國家的曆史、現狀和未來,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為了買郵票耽誤上課,在上自習課的時候還擺弄郵票,這就不對了,有的同學為了獲得郵票偷拆別人的信件,這不僅不對,而且是不道德的行為。通過這麼一說,再也沒發現學生在這方麵違犯紀律。這就是說,青少年時期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學生犯了錯誤不一定是壞事,通過教育使他們改正錯誤才是教育的目的。中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興趣愛好非常廣泛,有的同學喜歡打球、有的喜歡下棋,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搞小發明創造等,在這些愛好中有的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貌,而且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迷宮的動力,可有的興趣卻因偏離了軌道而給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影響。中學時期盡管他們的模仿能力較強,但他們的識別能力還比較差,還不能真正區別哪是好的、哪是壞的,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一定要關心並珍重學生的各種興趣和愛好,引導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在有益的集體活動中,引導他們去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以中學生規範為準則,嚴格要求他們,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行為,給他們指出什麼是健康的東西,什麼是不健康的東西,幫助他們鑒別事物,把那些偏離了軌道的興趣及時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這樣才能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四、動蕩性:血氣方剛、敢說敢為,要強好勝,富有熱情與正義感,遇事敏感、急躁易動感情而難於自控自律。希望受人重視,對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激情常常占有相當地位,易受外界環境和夥伴的影響。克服困難毅力不夠,富於幻想,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幹、冒險混同起來。看問題容易片麵性和絕對化,逆反心理強烈,很少知道反思,出了問題冷靜下來,又感到痛苦和後悔。

中學生遇事敏感易動感情而難於自控自律,心理不太穩定,易受外界環境和夥伴的影響,可塑性大,這是心理成熟動蕩不穩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學生血氣方剛、敢說敢為,富有熱情與正義感,希望受人重視,把他們看成“大人”。他們的思想單純,很少有保守思想,善於思考,不輕信別人說教,抽象思維能力大大發展,交際、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強,對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要強好鬥,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麵紅耳赤,甚至以拳腳相見。他們很重感情,但波動性大,得不到理解和信任而孤獨苦悶;理想跟現實的衝突使他們困惑;成績不佳常常引發出自卑感,激情常常占有相當地位。他們的意誌也在發展,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還不夠,富於幻想,又不切實際,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幹、冒險混同起來。看問題容易產生片麵性和絕對化,興奮和抑製仍不平衡,搖擺性大;他們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發展,但性格尚未最後定型,尚未找到正確的活動途徑。在他們心目中,什麼是真正的幸福觀、友誼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都還是個謎,他們缺乏社會經驗,遇事急躁,對事對人往往隻看一點,不及其餘,未弄清楚便輕率下結論,逆反心理強烈,很少知道反思,一旦情緒衝動便不顧一切蠻幹起來。出了問題,冷靜下來,又感到痛苦和後悔。如果在正確的教育引導下,能為他人、集體做許多有益的事,但如果不加以引導和指點,就可能發展為任性、粗暴、魯莽、好鬥,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要防止他們被壞人利用和煽動來幹壞事,以致誤入歧途,要引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鍛煉、提高識別是非和自我控製能力,克服簡單片麵易於衝動的不足,逐步培養沉著、冷靜善於思考等品德。有時個別同學可能就因為自己一時的感情衝動而犯下錯誤。對犯錯誤的同學,我們要從尊重學生的情感出發,從各方麵給學生以關心愛護和教育引導,對那些犯過錯誤,甚至是嚴重錯誤的同學更要給他們以愛護,使他們感到教師是可親可敬的,學校是溫暖的。我認為教育好一個“壞”學生,對教育工作者來講意義是非常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