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心理:青少年自我意識強,又處於反抗時期,對家長、老師的訓斥不敢當麵頂撞,心理抵觸無處發泄,情緒委曲無處發泄,便用吸煙來作為一種抗拒手段。
將煙作為“工具”:有青少年認為兩手空空沒事,就吸支煙解無聊,手指夾支煙,感到時髦,有男子漢的氣派、風度。上廁所吸煙,是為解“臭氣”。考試前吸煙,是借助吸煙來“開夜車”、“興奮提神”、“活躍思維”。
僥幸心理:雖然知道吸煙可致癮,可許多青少年認為“爸爸、爺爺吸了幾十年煙也沒得癌,我豈會得!”
因此,針對青少年的吸煙心理活動特點,“有的放矢”幫助他們戒煙很有必要。
中學生都是什麼心思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多數中小學生對考試既愛又恨,八成中小學生認為考試能促進學習,同時相當多的學生因考試“心情不好”。本月上、中旬,我省很多中小學將進行期中考試,眼下不管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都全力以赴地複習,但是對於考試,中學生和小學生的態度有明顯的不同。小學生害怕考試後公布分數的那一刻,而中學生在考試之前最為焦慮。
小學生:不怕考試怕念分
接受采訪的20多名小學生,當被問及考試時,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害怕考試”,但又隨即補充道:最害怕的事情,不是考試而是念分的那一刻。對於不害怕的原因,小學教師林老師分析,中、低年級的小學生都比較自信,他們所學的知識難度不是很大,孩子們感覺自己能考好,並且學校經常考試,也沒有害怕的必要。不過小學生對分數卻相當敏感,因為在他們看來,分數決定著他們的快樂程度。石家莊市建勝路小學近期的一份關於考試問題的調查也突顯了這個問題。
這份調查顯示:一二年級有近一半的孩子認為考得好會令他們很快樂,沒考好是最讓他們不高興的事情之一,六成的同學表示如果沒考好,就有可能受到父母的責備;90%的三四年級同學認為考得好會令他們心情愉快;95%的五六年級同學表示沒考好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情。
學校副校長王琴介紹,不論是低年級、中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孩子,考試成績都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心情,孩子的快樂與不快樂完全受製於一次考試。且隨著年級的升高,考得好與差對孩子的影響日益明顯。
中學生:考試之前最焦慮
與小學生不同,對中學生來說,考試前幾天是他們最難熬的時刻。馮老師是石家莊市一所高中的物理老師,最近幾天,他經常提醒同學們注意身體,因為憑他的經驗,臨近考試,同學們生病的幾率會是以往的好幾倍。但是11月2日,班裏竟然有7名同學請了病假,馮老師近日一直擔心的學生考試綜合征終於爆發了。
“請病假的同學幾乎都是感冒,如果沒有考試,他們或許能堅持下來,這跟學生臨考前的緊張情緒有很大關係”,馮老師介紹,除了生病請假外,很多同學都表現為精神上的高度緊張。
橋東某校高一學生孫明在考試前一周就進入了超級運行狀態,每天下了晚自習,回家看書到淩晨一兩點,還是睡不著覺,早晨不吃飯也不覺得餓,白天雖然精力不是特別集中,但一點兒睡意都沒有。“剛上高一就這樣,哪能堅持到高考呀?”孫明的媽媽對此非常擔心。
高中生緊張,初中生也一樣,臨近考試有一種如坐針氈的感覺:初二同學小雨介紹,雖然大大小小的考試也經曆了不下百場,但每聽到考試還會“心裏一緊”,特別是期中、期末這樣的大考。考前幾個晚上,小雨總會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噩夢,比如早上睡過頭,錯過了考試;考試的時候沒帶筆,同學都不肯借給他;或者是考場上,她有很多題不會做,急出一身汗。
今年高考之前,北京師範大學劉翔平教授來石講座時特別提到這一問題。劉教授認為,從學生考前的表現看,他們情緒都比較焦慮,而缺乏信心正是焦慮的根源。要消除這些症狀,目標的自我設定很重要。學生要根據自己平時的學習實力和心態情況,在正確衡量自己能力的前提下確定適當的考試目標。同時,考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運用積極暗示進行心理調整,強化信心,如,“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