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中學生的心理保健(5)(2 / 3)

從心理學家來說,挫折是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從到主客觀因素的阻礙或幹擾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

麵對生活學習中遇到的種種挫折,我們應有良好的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能通過後天的學習加以提高。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些調節挫折的心理學方法,並適時應用,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調節挫折情緒的心理學方法有:

一、心理宣泄法。人在受挫時,會產生很多負性情緒,這種情緒靠堵是堵不住的,比較好的方法是在合適的場合發泄出來。這種方法一般包括“出氣室”宣泄,書寫宣泄,向人傾訴宣泄。“出氣室”宣泄法是指在專門建立的軟體房間內,對橡膠製品類的物體大打出手。當然作為學生,沒有這一條件,找一個僻靜的角落,對樹木、石頭發泄一通,效果也是一樣的。書寫宣泄,是通過寫信、日記、繪畫等形式發泄自己的不滿。向人傾訴宣泄,則是把自己的煩惱、憤怒、痛苦等向老師、朋友或親人一一傾訴或大哭一場,以緩解心理壓力。一般說來,受挫時由於負性情緒的幹擾,個體容易變得思維狹窄、固執、偏激,缺乏對行為後果的預見性,而通過適度發泄,情緒放鬆,則認知恢複正常。

二、注意轉移法。即把注意力從消極情緒的事情上轉移開來。遇到煩惱苦悶之事,可采取暫時回避的方式,去看電影、電視,聽音樂,散步,進行體育運動或做其他有意義的事。這種方法很有效。

三、反向思維法。即換個角度看問題,或從光明的角度看問題。在遇到挫折時,要從積極的方麵去想,努力從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從而調動自己的積極性。

生活中自會有“否極泰來”、“因禍得福”之事。四、心理谘詢與心理治療。目前,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均設有心理谘詢中心,一些大醫院設有心理谘詢門診,以及不少大學也設有心理谘詢中心或輔導中心。“心病還需心藥醫”,心理谘詢可以幫助來訪者認識自己,調整情緒,從而使心理健康成長。

總之,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諸如愛情上、學習上、工作上等等。但挫折並不可怕,隻要我們擺正心態,勇敢的麵對它,它就會在我們麵前低頭,最終的勝利者還是我們。

好學不如樂學—激發學習興趣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天夜裏,他提著燈籠,蹲在田野裏,觀看蜈蚣怎樣產卵,一連看了好幾個小時,他忽然感到周圍越來越亮,抬頭一看,原來太陽已經從東方升起。還有一次,法布爾爬到一棵樹上,聚精會神地觀看蜣螂的活動。突然他聽到大樹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這個小偷!”這才使他大吃一驚—原來人們竟把他當作小偷!法布爾為什麼對昆蟲的觀察研究如此入迷?因為他對昆蟲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總是和一定的情感聯係著的。法布爾從小對昆蟲活動產生了興趣,激發了他終身研究昆蟲的誌趣,寫下了巨著《昆蟲記》,共十卷,對昆蟲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能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以赴地實現自己的學習願望。如果對學習不感興趣,僅僅由於強製而求知,則味同嚼蠟,苦不堪言。

人的興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在長期的教育影響與社會實踐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從對某種事物有興趣開始,發展到對它產生了濃厚的樂趣,進一步發展到誌趣,決心終身從各該領域的探索與研究。青少年學生處在重要的學習知識階段,培養對學習有興趣則對今後成才關係重大。那麼,如何激發與培養學習興趣呢?下麵介紹幾種具體方法,以供選擇。

(1)好奇心是形成學習興趣的先導好奇心是人們對求知事物積極探求的一種傾向。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例如一個處在童年期的小孩如對外界新鮮事物感到好奇,總是向大人問這問那,總想弄個明白幾乎所有的科學家從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歐幾裏得從小對數學產生好奇,阿基米德從小對物理現象產生好奇。我國古代科學家沈括被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稱為:

“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對天文、氣象、曆法、醫藥等多方麵有好奇心。居裏夫人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總是興趣的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