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學生要十分珍惜與愛護自己的好奇心,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各種科學文體知識,帶著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帶著好奇心去觀察社會,帶著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2)知識積累是形成學習興趣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事物本質中,在它們的種種關係和相互關係中,在運動變化中,在人們的思維中,在人類創造的所有一切中,都含有興趣的無窮盡的源泉。”可見廣博的知識中包含著廣泛的興趣。知識積累得越多,興趣也就不斷地增加。有不少同學有這種體驗;聽得懂的課就有興趣,聽不懂的課就沒有興趣;學得好的課興趣就濃,學不好的課就無興趣。這就說明知識的積累是興趣的源泉。同學們要設法及時把課堂上聽不懂的地方搞清楚,從聽得懂每一節課開始,進而學好每一門課,這樣你會對學習的興趣逐步增加。
(3)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是培養興趣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學生,要學好每一門課,打下堅實的文化知識基礎,這是中小學生培養目標所要求的。但並不是說要求每個學生對每門課都要有同樣程度的興趣愛好,而應該在學好學校規定的課程基礎上,可以在某些課程的學科領域裏發展更濃厚的興趣。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在校內外選擇一些活動作為自己的中心興趣加以發展。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目前對課程作了改革,這是為學生培養多方麵的興趣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總之,作為一名學生,在學好規定的課程基礎上,在培養廣泛興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心理特點與文化基礎,培養中心興趣。廣泛而有中心的興趣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名文化基礎知識紮實而又有個性特長的學生,為以後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打下紮實的基礎。
中學生戀愛動因的心理分析
盡管促使中學生戀愛的因素很多,但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可以概括以下幾方麵:即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
1.生理因素
生理發育的成熟和性意識的覺醒是中學生戀愛問題出現的生理前提。中學生年齡一般都在12-18歲之間,他們正處在青年生理發展的高峰期。生理發育的成熟促使他們渴望並尋求與異性交往,知識的豐富和性意識的覺醒喚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開放環境的擴大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學生的生理成熟期較以前早,這是中學生中出現早戀的主要原因。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中學生戀愛問題產生的內在動因。中學生生理上的成熟必然會影響其心理的發展,使他們獲得了一種成人感,對異性產生好奇心並向往與異性進行交往。在中學生中,與異性交往主要有以下幾種心態:
(1)渴望純真的友情和愛情。這種情況大多數出現在經過較長時間了解和相互往來的異性同學之間,他們大多數既渴望純真的感情,又希望事業成功。
(2)懷有探奇求新的神秘心理。這類學生年齡一般比較小,對異性懷有神秘莫測的心理,渴求探知對方的心理奧秘。
除上述兩種正常的心態外,應該看到少數大學生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許多不健康的心理,這是他們在外界或內在因素的作用下,性心理超前激活、膨脹、變形的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心理:
(1)變態的競爭心理。在中學校園裏不適當地把競爭意識引人性意識、性心理領域,表現出一種不甘落後的競爭心態,這也是近幾年來中學生戀愛成風的主要畸形心理之一。
(2)炫耀心理。中學生向往美好的愛情生活,這本是可以理解的,但部分中學生過早地或不適當地把誰先找到對象,誰的朋友風度瀟灑、超群出眾作為炫耀的資本。
(3)從眾心理。這是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群體心理。有的學生本來沒有打算在校期間談戀愛,但由於周圍的同學都已成雙結對了,怕被人譏為“書呆子”而有失身份,因而也躍躍欲試。
(4)“自我價值的試探”,這是一種最為嚴重的畸形心理。有少數中學生戀愛並非出於渴望純真感情的實現,而隻是把異性的追求或對異性的追求作為體現自己能力和試探自我價值高低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