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中學生的心理保健(7)(1 / 3)

我再次找到一位同學,他說他現在有70個網友,其中絕大多數是以前和現在的同學,聊天內容都是一些無聊的或是平時在他們內心深處不想說或不敢說的內容。經調查我發覺,這部分同學家裏麵都有計算機,都有較高的網齡,再問他們上網最愛做什麼,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打遊戲,一種是聊天。我再問:你們家長同意嗎?他們都說家長肯定不同意,自己是偷偷地做的。當我問他們覺得這樣是不是對的,他說,老師,你別說了,你要說的大道理,我都懂,什麼上網荒廢學業呀,上網就等於吸毒、吃搖頭丸呀,太浪費時間呀,你還可能能拿“沈鵬殺母案”等來給我講,這些我都聽膩了。

經過以上的調查了解,我開始冷靜地思考:麵對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怎麼辦,學校應該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辦?

在找到答案之前,我們先來冷靜地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令學生對網絡這樣癡迷呢?

一方麵是來自網絡本身的魅力。網絡之所以令人神往,讓學生甘願沉迷於其中,是由於它可以開闊視野,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可以沒有顧忌地向網友傾訴心事,減輕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可以在各個BBS 裏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覺得很有成就感等。

另一方麵是來自學生自己的問題。當我對那幾個愛上網的同學進行了一番調查和了解之後發覺他們整體上主要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家長所給的學習壓力較大,覺得沒有完成任務的可能,則幹脆放棄完成任務;2、人際關係緊張,總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抑鬱,表現出對學業、前途、未來沒有希望。其中,感到學習壓力大是大部分學生中存在的最嚴重的心理問題。有一位學生,升入初中後由於學習環境、教師的教學方法、競爭對手發生了變化,她感到很難適應,導致學習成績迅速下降。學習上的不成功,導致她選擇網絡來逃避現實。

3、缺乏生活經曆,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中成長的孩子;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學生在網上麵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占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麵對現實生活。

人都總是會喜歡選擇比較輕鬆,沒有壓力的生活,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很容易擺脫目前自己的困境,並且可以在那裏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發泄,自由地取悅自己,那這將是一種很神奇的力量。這是深藏在人類深處的軟弱性,一旦自己給自己找好理由,就一定往裏麵鑽,相比之下,學習會讓人覺得有壓力,不能取悅於自己,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出,在這兩種力量的對比中,那一種力量將會占上風。像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光靠一味地給孩子講大道理是不夠的,因為學習說到底始終是一個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智力活動。而聊天或遊戲其出發點是讓人高興,讓人興奮,讓人感覺放鬆,如果我們和它正麵衝突,硬碰硬,讓學生來選擇,我們最終會敗下來,怎麼辦呢?

據了解大部分正常交友、正常生活、有健康的生活環境的同學,麵對網絡,會從容應付,不會掉進網絡的泥潭,反而會更好地利用它來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呢?我認為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並不在於網絡,而是孩子的現實生活出了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需要麵對許多實實在在現實的東西,當然在他們幼小的心田裏,在父母的避護下,本來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沒有壓力的,但他們最終要麵對的是生活,麵對今後的競爭,這就讓他們不得不感到苦惱,學習上不成功,受老師訓斥比較多或缺少朋友的孩子,他們的現實生活是不成功的,因此,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厭倦生活,回避現實,這時,如果一旦他們發覺還有網絡這樣一遍天空對他們是自由開放的,沒有約束的,很自然,他們就會融入到網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