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
[來源]
白菜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菜的葉球,包括白菜及其變種的幼株,古名為菘、白菘。其栽培變種甚多,主要有山東大白菜、浙江黃芽菜等數種。冬、春季采收,去根洗淨用。
[異名]
黃芽菜、黃芽白菜、結球白菜。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歸胃、肝、腎、腸諸經。
[功效主治]
能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解毒,為清涼降泄兼補益良品。
“藥膳本草偏方”
1.將250克大白菜置鍋內煮沸去生味,以香油、食鹽、味精作佐料,食之解口渴煩熱利小便。
2.將白菜嫩心洗淨,開水燙一下瀝幹,拌少量麻油,能醒酒。
3.大白菜心以開水燙後切碎,加適量鹽、醋、糖稍醃片刻食之,對急性肝炎的黃疸消退有輔助作用。
4.白菜120克,生薑10克,蔥白10克。取連根莖的白菜切碎,加生薑、蔥白,水煎。常服此湯。對感冒、發熱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5.鮮白菜、生蘿卜各1.5公斤。將鮮白菜、生蘿卜用涼開水洗淨,切碎搗爛絞汁,加紅糖適量。分數次服。可解木薯中毒。
6.白菜250克,生甘草3克。取白菜洗淨切碎,加生甘草、適量水煮汁。用此汁清洗患處,可治風毒刺癢,創口不愈。
“食用禁忌”
腹瀉者盡量避免食用白菜。腐爛的大白菜不能吃,由於在細菌的作用下,使大白菜中的硝酸鹽轉變為有毒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使血液中的低血紅細胞氧化,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使人發生嚴重的缺氧引起中毒,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心跳加快、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小白菜
[來源]
小白菜是十字花科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青菜的幼株。我國的栽培曆史悠久,早在後漢時期就有文獻記載,當時稱為“菘”或“鮮菜”。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常在冬春季采收,去根洗淨用。
[異名]
白菜、菘菜、江門白菜、油白菜。
[性味歸經]
甘、平。歸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益胃生津,清熱除煩。利小便,利腸道。主治煩熱口渴,大小便不利;感冒發燒或痰熱咳嗽。
“藥膳本草偏方”
1.小白菜250克,切碎,投入沸水中,煮沸去生味,調以香油、食鹽、味精即成。用於煩熱口渴,小便不利。
2.小白菜連要莖120克,切碎,生薑10克,蔥白10克,以水煎服。用於預防感冒,或感冒初起,發熱咳嗽。
3.小白菜500克,薏米60克。將薏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淨的小白菜,煮三沸,待小白菜熟即成,不要久煮。食用時不加鹽或少加鹽,每日2次。此粥健脾祛濕,清熱利尿。適用於急性腎炎之浮腫少尿者。
“食用禁忌”
脾胃虛寒或肺寒的病人不宜多食。
卷心菜
[來源]
卷心菜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的莖葉。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喜冷涼濕潤氣候,耐貯藏,因品種不同,冬春兩季均有采收,為我國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蔬菜。
[異名]
藍菜、西士藍、包心菜、蓮花白、椰菜,包包白,圓白菜、甘藍、大平頭、小平頭及結球甘藍。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胃經。
[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緩急止痛,益腎補虛。主治濕熱黃疸,消化道潰瘍疼痛,關節不利,虛損。
“藥膳本草偏方”
1.卷心菜絞汁,或取其煮熟入少許食鹽飲服,對肝髒、膽囊、膽管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療效。
2.鮮卷心菜150克,食鹽少許,加入適量飴糖。取鮮卷心菜洗淨切碎,加食鹽少許拌勻,絞取菜汁,加入適量飴糖調溶。飯前服用,每次200克,1日2次。適用於胃腸道潰瘍病。
3.卷心菜500克,適量麥芽糖。取卷心菜,搗爛絞汁。每次取汁250克,略加溫,飯前飲服,亦可加人適量麥芽糖,1日2次,連續10天為一療程。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早期疼痛有效,對慢性潰瘍患者療效較差。
4.常吃卷心菜,還可緩解便秘症狀,保護視力。
“食用禁忌”
卷心菜比大白菜含的粗纖維多而粗糙質硬,腹腔和胸外科的手術後,胃腸潰瘍出血特別嚴重時,腹瀉及肝病患者、嬰兒及消化功能差的人均不宜食。
油菜
[來源]
油菜為十字科草本植物油菜的嫩莖。顏色深綠,幫如白菜。油菜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現有四個品種:一是矗立生長的油菜,二是鋪地生長的塌棵菜,三是以肥嫩花苔為特征的青菜苔,四為全株型小的雞毛菜。
[異名]
油菜苔、芸苔、芸苔菜、苔菜、苔薺、寒菜。
[性味歸經]
甘、辛,平。歸肺、肝、脾經。
[功效主治]
散血消腫,利腸道,止血。主治婦女難產及產後心腹諸疾;吐血,痢疾便血;大便幹結。
“藥膳本草偏方”
1.油菜500克。擇洗幹淨,切成段兒,用旺火炒熟,經常食用。能清肉熱、潤腸、通便,適用於小兒便秘。
2.生油菜籽、甘草各15克。將生油菜籽、甘草共搗為末,每次6克,用水一杯煎5分鍾。食前溫服。適用於大腸風毒和下血不止。
3.春天,多風,風會帶走水分,一些人因之容易上火,就會出現口疾、眼疾,表現口腔潰瘍、口角糜爛、口幹舌燥、眼睛紅腫、畏光流淚等,假若多吃些油菜,則能清熱解毒,祛風瀉火,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4.油菜籽、肉桂等份,麵粉、醋適量。把油菜籽炒香,加肉桂共研細末,用醋煮麵粉糊,加油菜籽、肉桂末和為藥丸,如龍眼核大。每次服1~2丸,一日2次,用溫黃酒送服。適用於產後惡露不下,血氣刺痛。
“食用禁忌”
凡是患腳氣、口齒諸病,及產後痧症,瘡疥目疾等症皆忌之。
菠菜
[來源]
菠菜為藜科草本植物菠菜的全草或莖葉,其莖葉綠色,戟形或卵形,葉柄較長。菠菜光滑柔嫩,主根粗長呈赤色,莖中空柔脆,葉柄長而肉質,葉橢圓或箭形,綠膩柔厚。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冬、春兩季采收,去須根,洗淨用。
[異名]
角菜、菠棱菜、波斯菜、赤根菜、鸚鵡菜、鼠根菜。
[性味歸經]
甘,涼、滑。歸肝、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主治]
利五髒,通血脈;下氣調中,清熱除煩,生津止渴,潤燥滑腸,養肝明目。
“藥膳本草偏方”
1.取鮮菠菜洗淨,放入開水中燙2~3分鍾,取出切碎後,用少許香油、鹽拌食,每日2次食用,適用於高血壓、頭昏、頭痛、目赤、煩熱、便秘、痔瘡出血。
2.菠菜根100克,雞內金15克,加水煎,每日3次飲服,適用於糖尿病。
3.豬血250克,菠菜500克,油、鹽適量。豬血加適量水,用小火煮熟後撈起,切成片塊或條塊,再回鍋內,加入菠菜煮湯,煮熟後可加油鹽調味。此菜有潤腸,通便,補血功能。適用於大便燥結,習慣性便秘,痔瘡,(缺鐵性貧血,老年人腸燥便秘。
4.菠菜子用文火炒黃研末,每取5克,以溫開水日服2次,適用於咳嗽氣喘。
“食用禁忌”
腸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少食,腎炎和腎結石患者不宜食。
菠菜含有草酸,草酸與鈣質結合易形成草酸鈣,因此,不宜經常食。菠菜應與含鈣豐富的豆類,豆製品類以及木耳、蝦米、海帶、紫菜等食物同時燒,草酸與食物中的鈣或蛋白形成草酸鈣或草酸蛋白,可降低結石的發生率。
菜花
[來源]
菜花是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蔬菜植物,其花球可食。原籍在西歐,近百年前傳入我國。它們是甘藍的一個變種,有白、綠兩種,綠色的又叫西蘭花、青花菜。以溫暖的南方栽培較多,因品種不同,冬、春春季均有采收,去根,洗淨用。
[異名]
花菜、花椰菜、西蘭花。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胃經。
[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緩急止痛,益腎補虛。主治骨質疏鬆、爽喉、潤肺、止咳。
“藥膳本草偏方”
1.菜花100克,以清水煮熟食用,可防治流行性感冒。
2.菜花適量,洗淨榨取汁液,入水煮沸後,加蜂蜜製成止咳嗽糖漿,酌量服用,對肺結核、咳痰、咯血的患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3.經常食用花菜,既增強肝髒解毒能力,又防治壞血病的發生。
“食用禁忌”
尿路結石者忌食菜花。
芹菜
[來源]
芹菜是傘形植物,有水芹、旱芹兩種,藥用以旱芹為多。芹菜原產地中海沿岸,生於沼澤地帶的叫水芹,旱地的叫旱芹,它的莖、葉均可食用。
[異名]
藥芹、香芹、水芹。
[性味歸經]
甘、溫、無毒。入肺、胃、腎經。
[功效主治]
固腎止血,健脾養胃。主治(尿血,頭風痛,高血壓,失眠,婦女白帶,產後出血、腹痛。
“藥膳本草偏方”
1.芹菜根60克,水煎服,適用於高血壓、失眠。
2.芹菜根60克,煮雞蛋兩個,適用於產後出血。
3.芹菜子30克,水煎分兩次衝黃酒服,適用於白帶。
4.芹菜根適量,水一碗煮沸,加適量白糖,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或用芹菜根同茶泡服,適用於血吸蟲病,慢性患者可連服十至二十天。
“食用禁忌”
芹菜有殺精的作用,準備要個小寶寶的人應該適量少吃,另外芹菜有降血壓作用,故血壓偏低者慎用。
凡是脾胃虛寒者、中氣寒乏者禁食。
不宜用於溫熱性病者。
野生芹菜有劇毒,誤食會危及生命。野生芹菜和家生芹菜形態相似,多生於路旁或荒地,水毒芹生長在水邊或沼澤陰涼潮濕地方。因此必須認真區分,不要隨便采野生芹作野菜食用。
韭菜
[來源]
韭菜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韭的葉,其顏色碧綠、味道濃鬱,現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說法,意思是春天的韭菜特別的鮮嫩爽口,而夏天的最為差勁,晚秋韭菜的品質也比較好。
[異名]
草鍾乳、起陽草、壯陽草、扁菜、懶人草。
[性味歸經]
甘、辛,溫。歸肝、胃、腎經。
[功效主治]
溫補肝腎。助陽固精,健胃,提神,降逆氣,散瘀。主治腎陽虛衰所致的陽萎、遺精、腰膝酸軟、遺尿、小便頻數;噎嗝、反胃,下痢、腹痛,胸痹作痛;婦女月經病、經漏、帶下以及跌打損傷、吐血、鼻衄等。
“藥膳本草偏方”
1.韭菜連根100克冼淨,藿香35克,煎湯飲用。適用於急性腸胃炎。
2.生韭菜30克,煎湯,再以煎湯送服芍藥、甘草末各3克,即有良效。適用於腸胃痙攣疼痛。
3.韭菜子研末,每次3克,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數目可痊愈。適用於頑固性呃逆。
4.韭菜汁1杯,夏天冷服,冬天溫服,適用於流鼻血有一定效果。
5.韭菜汁1杯,紅糖水衝服。服後俯臥半小時有效。適用於痛經。
6.韭菜子20粒,每日空腹時以鹽水送服。適用於遺精。
7.韭菜根35克,大棗150克,水煎當茶飲用。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咳嗽。
8.韭菜及根適量洗淨水煎,將熟時打人雞蛋1個,加入紅糖,煮熟食用,連服5日。適用於白帶過多症。
9.韭菜150克,鮮蝦250克(去殼),炒熟佐餐。功能:補腎益精,壯陽療痿。本品燥熱助火,體壯陽盛者忌食。
10.將韭菜和羊肝一起放入鐵鍋,旺火翻炒後食用。可以溫腎固精,適用於男子陽痿、遺精、盜汗,女子月經不調、經漏、帶下、遺尿、夜盲、角膜軟化等症。
11.小兒誤食異物,將韭菜適量,切三、四寸長段,開水燙後,即時服,既可便出。
“食用禁忌”
由於韭菜中含粗纖維較多,不易被胃腸消化,凡胃虛內熱、消化不良、胃腸潰瘍患者不宜食用。
空心菜
[來源]
空心菜為旋花科草本植物蕹菜的莖、葉。菜莖呈圓筒狀,顏色有綠色或紫色。空心菜性喜濕熱氣候,生命力極強,水池陸地均可栽培,我國長江流域至廣東等地均有栽培,春、夏季采莖、葉洗淨用。
[異名]
蕹、蕹菜、甕菜、竹葉菜、無心菜、通心菜、藤藤菜、空筒菜。
[性味歸經]
甘、寒。歸腸、胃二經。
[功效主治]
清熱涼血,健脾利濕,解毒消腫。主治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熱淋,小便不利,婦女濕熱帶下,痢疾,癰腫;食物中毒,毒蟲咬傷等。
“藥膳本草偏方”
1.常吃清炒空心萊。適用於口臭、便秘。
2.空心菜60克,玉米須30克,水煎,飲服。適用於療糖尿病有特效。
3.空心菜搗汁一大碗。另烏韭、甘草各120克,銀花30克,煎成濃汁,和空心菜汁一起灌服,用於野菌等食物中毒,療效頗佳。
4.空心菜200克,白蘿卜100克,一同搗爛取汁,加蜂蜜調服。用於咳血、衄血或便血、尿血等熱證出血。
5.空心菜120克,馬蹄7個。蕹菜洗淨,馬蹄切片,共煮湯。一日3次服,連續7天。對小兒夏季熱,口渴,尿黃有效。
“食用禁忌”
體質虛弱、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黃花菜
[來源]
黃花菜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是采摘黃花那含苞欲放的花蕾,蒸製曬幹而成。黃花菜在田間、溝邊、宅旁,均可生長,大江南北廣泛種植。黃花菜自古被視作“席上珍品”,能促進人體的發育,對孕婦來說,是必備的佳品。
[異名]
萱草花、宜男花、黃花菜、鹿蔥花、萱萼、金針菜。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肝、脾、胃、腸經。
[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寬胸解鬱,涼血解毒。主治血熱出血;小便赤澀;胸悶心煩,少寐;肝陰虛有熱,視物不清;乳癰腫痛等。
“藥膳本草偏方”
1.黃花菜30克,鮮白茅根30克,加水煎湯代茶飲。適用於血熱出血,衄血,咯血,吐血或便血,口渴心煩。
2.黃花菜25克,燉瘦豬肉(或老母雞),吃肉喝湯。連服1周,可通乳汁,補虛下奶。若加入適量的黨參、黃芪,則療效更佳。
3.黃花菜30克,合歡花10克,水煎半小時去渣,加蜂蜜適量,同煎2~5分鍾即成。睡前服用。用於虛煩不安,忽忽不樂,夜不能眠。
“食用禁忌”
黃花菜含秋水仙堿,進入人體分解成含劇毒的二秋水仙堿,食用前先用開水泡兩個小時。且不宜一次食用過多。
有皮膚瘙癢症者禁止食用。
支氣管哮喘者忌食。
茼蒿
[來源]
茼蒿為菊花科一年生草本,原產地中海,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曆史。茼蒿生長期短,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種,冬春之時,采肥嫩莖洗淨鮮用。同屬植物須大葉及細葉之分,目前我們食用的均為大葉茼蒿。茼蒿一般為藥食兩宜,便一般人習慣把它當作蔬菜食用。
[異名]
茼蒿菜、蓬蒿菜、菊蒿菜、菊花菜、蒿子杆。
[性味歸經]
甘、辛,平。歸心、脾、胃經。
[功效主治]
寧心安神,疏肝理氣,健脾養胃,潤肺化痰。主治肝熱頭暈目眩,睡眠不安;痰熱咳嗽;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疝氣偏墜,小便不利等症。
“藥膳本草偏方”
1.茼蒿250克,每日煮食,適用於口臭、便秘。
2.茼蒿250克,雞蛋3個。將茼蒿洗淨,切碎與雞蛋共煮湯,入油、鹽、蔥調味,經常食用可治療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記憶力減退和習慣性便秘。
3.茼蒿250克,切碎絞汁,每日早晚用溫開水衝服2匙,適用於肝熱、頭暈、目眩、心煩不安。
4.茼蒿250克,洗淨入沸水中焯過,切細,加適量麻油、食鹽等佐料拌勻服食,適用於脾胃不和、食少納呆、脘腹脹悶等症。
“食用禁忌”
茼蒿性滑利,故脾胃虛寒及腹瀉患者不宜食用。
茭白
[來源]
茭白為禾本科水生草本植物菰的嫩莖杆經一種黑穗菌侵入後,嫩莖部形成的肥大菌癭。我國南北各地都有種植,以南方水鄉大麵積栽培。因性喜溫暖,整個生長期都離不開水。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幹備用。
[異名]
菰菜、茭手、菰菌、菰筍、茭筍、茭粑、高筍、茭瓜。
[性味歸經]
甘、寒。歸肝、脾、肺經。
[功效主治]
清熱除煩,止渴,通乳,利大、小便,解酒毒、丹毒。主治熱病煩渴,酒精中毒,二便不利,乳汁不通等。現代還用於治療高血壓病。
“藥膳本草偏方”
1.茭白適量煎湯渴,適用於煩熱口渴。
2.茭白15克,通草10克,豬腳1隻,加水煎湯。吃肉喝湯,一次吃完,連續3天。適用於產後乳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