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婦科疾病(1 / 3)

外陰炎

外陰炎也稱“非特異性外陰炎”,是指由於外陰部經常受到尿液、陰道分泌物、經血等的刺激,使外陰皮膚抵抗力下降,感染非特異性細菌,如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等引起的非特異性炎症。主要臨床表現為外陰部紅、腫、熱、癢、痛。為婦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於經期前後、產後惡露未淨、婦科手術後陰道分泌物增加、糖尿患者以及肥胖婦女。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外陰炎屬中醫學的“陰瘡”、“陰腫”等範疇。可分為肝經濕熱,陰虛血燥等型。宜分別治以清利濕熱;滋陰潤燥,養血祛風等。

飲食調治宜忌

1.宜清淡少油膳食;宜多飲水,多食蔬菜。

2.忌進補。忌肥甘厚膩、煎炸辛辣膳食,如辣椒、薑、蔥、蒜、海鮮、牛肉等。

調治藥膳

雲母珠粉粥

材料:雲母石15克,珍珠粉0.6克,粳米100克。

食法:將雲母石加水煎湯,去渣,加入洗淨的粳米煮為稀粥,調入珍珠粉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納氣墜痰,解毒生肌。

適應症:外陰炎。本病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現為小陰唇周圍明顯紅腫、灼熱及疼痛,可有膿性滲出,形成濕疹的稱為濕疹樣外陰炎。慢性炎症乃由急性炎症遷延所致,主要表現為局部瘙癢,由紅腫變為粗糙等。

黃花馬齒莧粥

材料:黃花菜、馬齒莧各30克。

食法:將黃花菜、馬齒莧入鍋,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後改文火熬煮30分鍾,涼後當茶飲。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

適應症:濕熱火毒型外陰炎;症見外陰紅、腫、熱、痛明顯,帶下黃稠,或伴下腹疼痛,大便幹結,小便黃赤,周身不適。

地耳粥

材料:地耳草(又名田基黃)15~30克,大米50克。

食法:將地耳草加水煎湯,去渣,加入洗淨的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解毒。

適應症:外陰炎。

白菜綠豆芽飲

材料:白菜500克,綠豆芽50克。

食法:將白菜連根莖切片,與綠豆芽同入鍋,加水適量煎巧分鍾,去渣取汁。當茶飲服,隨時服。

功效:清熱解毒。

適應症:外陰紅、腫、熱、痛明顯,小便赤痛,大便幹結,心煩易怒。

冰糖冬瓜湯

材料:冬瓜子30克,冰糖30克。

食法:將冬瓜子碾末,入冰糖衝沸水200毫升,入陶罐,以文火隔水燉服,每日2次,連服數日。

功效:清熱利濕。

適應症:濕熱型外陰炎;症見外陰紅腫、疼痛,帶下黃稠,食欲不佳,小便黃短。

附桂雞蛋湯

材料:肉桂3克,熟附子9克,烏骨雞雞蛋1個。

食法:將肉桂、熟附子加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磕入雞蛋煮熟。吃蛋飲湯,每日1次,連服7日。

功效:溫補腎陽。

適應症:虛寒型外陰炎;症見外陰腫痛不甚,帶下清稀,畏寒肢冷。

地耳外用方

材料:鮮地耳草適量。

食法:將地耳草洗淨切碎,搗爛,取汁塗於患部。每日2~3次。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解毒。

適應症:外陰炎。

白果菜油方

材料:白果仁200克,菜籽油500克。

食法:將白果仁浸入菜籽油中,密封貯存,10日後即成。每日取菜籽油適量,外塗患部。每日2~3次。

功效:利濕消腫,解毒殺蟲。

適應症:外陰炎。

宮頸炎

宮頸炎是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病,分急性、慢性子宮頸炎2種,以慢性者多見,約占已婚婦女的1/2以上,病原體多為一般化膿菌(例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杆菌、淋病雙球菌等),滴蟲、念珠菌亦可引起子宮頸炎。主要臨床表現為白帶量增多。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宮頸炎屬中醫學的“帶下病”範疇。可分為濕毒,脾腎兩虛,濕熱蘊結等型。宜分別治以清熱解毒,利濕止帶;健脾溫腎,除濕止帶;清熱利濕止帶等。

飲食調治宜忌

1.虛者宜清補,實者宜清淡。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平時宜多食扁豆、蓮子、白果、芡實、慧該仁、淮山藥、雞冠花等。

2.治療期,忌食辛辣、油膩膳食;少食芒果、榴蓮、香蕉等濕熱之物。

調治藥膳

蘑菇薏米粥

材料:鮮蘑菇100克,薏苡仁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食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健脾利濕,解毒排膿。

適應症:慢性宮頸炎。

薏米菱角粥

材料:薏苡仁30克,菱角肉60克。

食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益氣健脾,利濕排膿。

適應症:慢性宮頸炎。

三黃散

材料:黃柏、黃連、黃芩各30克。

食法:水煎外洗。每日2次。

功效:清熱瀉火,利濕解毒。

適應症:宮頸炎。

銀花公英湯

材料:金銀花、蒲公英各15克。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適應症:慢性宮頸炎。

無花果葉外洗方

材料:無花果葉適量。

食法:將無花果葉加水煎湯,候溫,坐浴患處,每日1~2次。

功效:解毒,消腫,止痛。

適應症:宮頸炎。本病有急性與慢性兩種,而以慢性為多見。其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呈膿性,可出現腰背酸脹,下腹墜痛,以及膀胱刺激等症狀。婦檢可見到子宮頸糜爛、子宮頸息肉、子宮頸肥大等。

豬苦膽石榴皮方

材料:豬苦膽5~10個(陰幹後約30克),石榴皮60克。

食法:將上2味共研細末,用花生油調成糊狀,裝瓶備用。用藥前先將患部以溫開水清洗幹淨,拭幹宮頸分泌物,再將帶線的棉球蘸取藥液塞入宮頸糜爛處。每日1次,連用5~7次。

功效:解毒殺蟲,收斂生肌。

適應症:宮頸糜爛。

紫草香油方

材料:紫草、香油各適量。

食法:將紫草浸入香油,7日後即成;或將香油煮沸,把紫草浸入沸油中,呈玫瑰色即成。使用前先將陰道衝洗幹淨,再用帶線棉球蘸取藥液塞入陰道內,次晨取出。每晚睡前1次。

功效:解毒消腫,潤躁生肌。

適應症:宮頸糜爛。

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因病原體感染,而引起的盆腔生殖器官(子宮、輸卵管、卵巢)以及盆腔腹膜與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的炎症。是我國常見的婦科疾病。發病與個人衛生差、醫療條件不足、生活紊亂等關係密切,好發於生育年齡婦女。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盆腔炎屬中醫“帶下病”、“婦人腹痛”、“熱入血室”等範疇。傳統醫學認為,本病的病位在胞宮,涉及肝、脾、腎三髒主要病機一、衝任虛衰,胞脈失養,“不榮則痛”;二、衝任阻滯,胞脈失暢,“不通則痛”。

飲食調治宜忌

1.急性盆腔炎者,治療期間忌辛辣油膩濕熱膳食,如辣椒、煎炒油炸之品、大蒜、芥辣等;少食榴蓮、芒果、香蕉等濕熱之品。虛者宜清補,實者宜清淡。宜新鮮蔬菜、水果及其他富含維生素膳食,如紅棗、烏梅、芹菜、橘、胡蘿卜、牛奶、蜂蜜、泥鰍等。

2.慢性盆腔炎者,宜補腎與疏肝化疲之品,宜高營養、易消化、富含維生素膳食,如胡蘿卜、紅棗、牛奶、豆類、魚類、牛肉、新鮮蔬菜、水果等;忌寒涼、生冷食物。

調治藥膳

澤瀉粥

材料:澤瀉10克,粳米60克。

食法:將澤瀉研為細末,調入煮熟的粳米粥內,再煮數沸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健脾滲濕,利水止帶。

適應症:脾虛型盆腔炎,症見帶下色白或淡黃,質粘稠,無味,綿綿不斷,麵色萎黃或白光白,四肢不濕,精神疲倦,納少便溏,足腫等。

地黃粥

材料:熟地黃30克,粳米50克,陳皮末少許。

食法:將地黃切片,加水煎取濃汁,兌入煮熟的粳米粥內,加入陳皮末,再煮二三沸即成。每日1劑,連服10日為1個療程。

功效:滋腎養肝,補血益精。

適應症:腎陰虛型盆腔炎。

腐皮白果粥

材料:豆腐皮90克,白果仁9克,大米60克。

食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適應症:濕熱型盆腔炎,症見帶下量多,或黃或白,或赤白相間,或五色雜下,質粘膩,有臭氣,胸悶口膩,納差,或小腹作痛,陰癢等。

山藥蓮子薏米粥

材料:山藥、蓮子、薏苡仁各30克。

食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脾益腎,除濕止帶。

適應症:脾虛型盆腔炎。

淡菜韭菜湯

材料:淡菜60克,韭菜120克,調料適量。

食法:按常法煮湯食用。每日1劑。

功效:溫陽補腎,益精治帶。

適應症:腎陽虛型盆腔炎,症見白帶清冷,量多,質稀薄,終日淋漓不斷,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頻數清長,大便溏薄等。

銀耳冰糖羹

材料:銀耳15克,冰糖30克。

食法:將銀耳用清水泡發,去雜洗淨,撕成小片,與冰糖一同放入碗內,上籠蒸10分鍾即成。每日1劑。

功效:滋陰益腎,清熱止帶。

適應症:腎陰虛型盆腔炎,症見帶下赤白,質稍粘無臭,陰部灼熱,頭昏目眩,或麵部烘熱,五心煩熱,失眠多夢,便艱尿黃等。

綠豆芽茶

材料:綠豆芽500克,白糖30~50克。

食法:將綠豆芽洗淨切碎,搗爛取汁,兌入白糖調勻,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適應症:濕熱型盆腔炎。

雙瓜汁

材料:西瓜(連皮)、冬瓜(連皮)各1500克。

食法:將上2味洗淨切碎,搗爛取汁,混勻後飲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適應症:濕熱型盆腔炎。

齒莧蛋清飲

材料:鮮馬齒莧100克,雞蛋清2隻。

食法:將馬齒莧洗淨切碎,搗爛取汁,加入雞蛋清調勻,蒸熟後1次服下。每日1~2劑。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適應症:濕熱型盆腔炎。

痛經

婦女在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部,甚則劇痛昏厥,影響正常工作或生活,稱為痛經。在臨床上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2種。如月經初潮後即發生痛經的稱為原發性痛經,即功能性痛經,婦科檢查往往無明顯器質性病變,常發生在未婚及不孕的婦女。由生殖器的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如急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宮頸狹窄阻塞等稱為繼發性痛經。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痛經應屬於中醫的“經行腹痛”範疇。本病的病位在胞宮,涉及肝、脾、腎三髒。主要病機不外虛實兩端。虛者,或肝腎虧虛,或氣血兩虧,每因體質稟賦素虛,或勞損傷正所臻實者,多為寒凝、氣滯之血瘀或濕熱之邪內蘊。適值經期,衝任二脈氣血的生理變化急驟,以上兩者每導致胞脈精血更虛,或氣血壅滯愈甚,則胞宮失於榮養,或壅滯不通,而發作痛經。故實證之致痛病機為“不通則痛”。

飲食調治宜忌

1.痛經患者食療應配以補益氣血的滋補食品及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冬蟲夏草、木耳、黃芪、當歸、茯苓、桃仁、益母草等。不宜用酸辣等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醋、煙、酒等。

2.患者經期宜食用熱性食品,如韭菜、生薑、牛肉等。忌冷飲,忌食用生冷之物,如柿子、生梨、西瓜等。

3.濕熱下注型痛經病人,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油膩及熱性食品,如辣椒、大蒜、韭菜、羊肉等。

調治藥膳

養血止痛粥

材料:黃芪20克,當歸10克,白芍20克,澤蘭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食法:將前四味水煎15分鍾,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粥,將熟加入適量紅糧即成。早、晚餐分兩將次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氣血、健脾胃、調經化瘀止痛之功,

適應症:氣血虧虛而兼有瘀血型痛經。

桂皮山楂湯

用料:桂皮6克,山楂肉9克,紅糖30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於月經來潮前溫服。

功效: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適應症:寒濕凝滯型痛經,症見經前或經期小腹發冷,按之痛重,經量少,色黑有塊,四肢發涼,便糖等。

葵花盤湯

用料:向日葵花盤(幹品)30~60克,紅糖適量。

製用法:將向日葵花盤洗淨切碎,加水煎湯,去渣,調入紅糖飲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祛風,消腫,止痛。

適應症:婦女經期下腹痛。

橙子湯

用料:橙子肉250克,紅花20克蜂蜜適量。

製用法:將橙子肉切碎,用清水浸泡片刻,以去其酸味,然後加紅花,水煎沸3分鍾,候溫,調入蜂蜜即成。每日1劑。

功效:清熱生津,理氣化痰。

適應症:氣滯血瘀、偏於氣滯型痛經。

桂椒燉豬肚

材料:豬肚150克,肉桂、川椒、小茴香各2克,粳米50克,蔥、薑及調料適量。

食法:將肉桂、川椒、小茴香研末,備用。豬肚洗淨,裝入藥末、粳米及適量的蔥、薑、調料,紮口入鍋中,加水適量微火煮至爛熟即成。中、晚餐菜肴,適量食用。

功效:溫經散寒止痛。

適應症:寒凝血瘀型痛經。

北芪燉烏雞

用料:北芪30克,烏骨雞200~300克,調料適量。

製用法:將烏骨雞洗淨切塊,北芪洗淨,共置大碗內,加水適量,上籠蒸熟,調味,吃雞喝湯。每日1劑,於月經來潮前連服3~4劑。

功效:補脾益氣,滋陰養血。

適應症:氣血虛弱型痛經。

生薑艾葉煮雞蛋

用料:生薑15克,艾葉10克,雞蛋2隻。

製用法:將上3味洗淨,共置鍋內,加水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再入鍋煮3~5分鍾,吃蛋喝湯。每日1劑。

功效:溫經化濕,理氣化瘀。

適應症:寒濕凝滯型痛經。

橘餅茶

用料:橘餅30~50克,香附20克煮水。

製用法:將橘餅切碎,放入杯中,用沸香附水衝泡,代茶飲用。每日1~2劑。

功效:理氣和胃,潤肺生津。

適應症:氣滯血瘀、偏於氣滯型痛經,症見經前乳脹,胸脅脹痛,呃逆,少腹脹痛,煩躁易怒,經色紫黑量少等。

月季玫瑰茶

用料: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紅茶3克。

製用法:將上3味放入杯中,用沸水衝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於月經來潮前連服3~5日。

功效:理氣活血,調經止痛。

適應症:氣滯血瘀痛經。

大黃散

用料:大黃3克。

製用法:將大黃研為細末,用溫白酒調服。每日2劑。

功效:破積行瘀。

適應症:氣滯血瘀、偏於血瘀型痛經。

絲瓜絡酒

用料:絲瓜絡300克,黃酒1000毫升。

製用法:將絲瓜絡洗淨,曬幹,研為細末,加入黃酒內,調和均勻即成。每服30~5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溫經通絡,活血止痛。

適應症:痛經。

閉經

閉經是指年逾18周歲或第二性征發育成熟2年以上仍無月經來潮者,或已行經又中斷達3個月以上者。根據發生的原因,閉經又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理性閉經,另一類是病理性閉經。妊娠期、哺乳期暫時性的停經,絕經期的停經或有些少女初潮後一段時間內有停經現象的,均屬生理理象。而病理性閉經是指凡婦女已有規則月經來潮,但以後因某種病理原因而月經停止3個月以上者。我們僅介紹病理性閉經。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本病的基本病機是衝任氣血失調,而致血海不能滿溢。衝任氣血之失調,有虛實兩個方麵。虛者由於肝腎、氣血、陰精之不足,衝任虧虛,源斷其流;實者因氣滯、血瘀痰阻,邪氣阻隔衝任,經血不通。

飲食調治宜忌

1.宜調節膳食,注意蛋白質等營養的攝入;宜多食養血調經之品,如桃仁、山楂、鱉魚、荔枝核、荸薺、蓮藕、黑木耳、墨魚、當歸等。

2.避免過分節食,以防造成營養不良而誘發該病;經行之際羽食寒涼酸冷膳食,以免過陰寒內盛,凝滯氣血。

調治藥膳

蘇鐵葉散

材料:蘇鐵(又名鐵樹、鳳尾蕉、鐵樹、鳳尾鬆)葉適量。

食法:將蘇鐵葉曬幹,燒存性,研末,每服6克,以紅酒送下,每日2次。

功效:理氣。活血。

適應症:氣滯血瘀型閉經,症見煩躁易怒,情誌抑鬱,胸脅脹滿,少腹刺痛或脹痛,腹部拒按,舌質黯或有瘀斑瘀點等。

薏米根湯

材料:薏米根30克(鮮品60克),薑黃10克。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於月經周期前連服3~5劑。

功效:清熱利濕,通經。

適應症:閉經。

山楂湯

材料:生山楂肉30克,紅糖適量。

食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7劑。

功效:破氣行瘀,消積化滯。

適應症:氣滯血瘀型閉經。

楂薑茴香湯

材料:山楂50克,生薑10克,小茴香6克,紅糖30克。

食法:將前3味水煎取汁,調入紅糖即成。每日1劑,2次分暇。

功效:活血通經,散寒止痛。

適應症:寒濕阻滯型閉經,症見神疲倦怠,形體漸肥,胸脘滿悶,食少痰多,帶下量多,色白質稠等。

二子紅花茶

材料:枸杞子30克,女貞子24克,紅花10克。

食法:將上3味放入茶壺中,用沸水衝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補腎益肝,活血通經。

適應症,肝腎陰虧型閉精。

生薑艾葉煮雞蛋

材料:生薑15克,艾葉10克,雞蛋2隻。

食法:將上3味洗淨,共置鍋內,加水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再入鍋煮5分鍾,吃蛋喝湯。每日1劑。

功效:溫中散寒,祛濕通經。

適應症:寒濕阻滯型閉經。

生薑大棗茶

材料:生薑15克,大棗、紅糖各100克。

食法:將生薑、大棗洗淨,加水煎湯,調入紅糖,代茶飲用。月經來潮前每日1劑,連服5~7劑。

功效:溫中散寒,活血通經。

適應症:寒濕阻滯型閉經。

山藥蟹殼散

材料:山藥200克,蟹殼100克。

食法:將上2味共研細末,混勻,每服10克,每日2次,用溫開水或糯米酒送服。

功效:益氣散瘀。

適應症:氣滯血瘀型閉經。

崩漏

“崩漏”也稱“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指由於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係統的功能障礙,排卵功能失常或停止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臨床主要表現為非行經期陰道大量下血或淋漓不淨。多發於女性青春期和更年期。青春期腺軸發育不成熟、精神緊張、恐懼、勞累、環境和氣候的突然變化,更年期卵巢功能的自然衰退等是常見病因。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衝任不固,不能製約經血。無論病起何髒“四髒相移,必歸脾腎”,“王髒之傷,窮必及腎”,以致腎髒受病。也有崩漏久不愈而複感邪氣,或久漏致瘀證見虛實夾雜,反複難愈的。可知崩漏發病機製複雜,常是因果相幹,多髒受累,氣血同病。

飲食調治宜忌

1.宜清淡膳食。宜多食富含維生素C 的新鮮瓜果、蔬菜。宜多食補血食品,如豬肝、菠菜、紅棗、烏雞、蓮藕、胡蘿卜、四季豆、豬血、羊肉、章魚等。經前期的保健食品有大米、包心菜、韭菜、芹菜、橘等;經後期的保健食品有牛奶、豬胰、胡蘿卜、芡實、紅花等;經前、經後均可食海帶、幹棗、豆腐皮、高粱、慧茵仁、羊肉、蘋果等。

2.避免暴飲暴食,以免損傷脾胃。忌食辛辣香竄及寒涼之品。經期禁食雪梨、香蕉、孽蕎、石耳、石花、地耳等寒涼食品,肉桂、花椒、丁香、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的食品,菱角、菱筍、冬瓜、芥蘭、旅菜、黑木耳、兔肉、火麻仁等損傷脾胃或腎氣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