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補氣藥膳(1 / 3)

黃芪粥

“原料”黃芪2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製作”先將黃芪加水煎至100毫升左右,去藥渣留取藥汁,放粳米於藥汁中,再加水約300毫升,文火慢熬成粥,食時加入紅糖。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適用於氣虛所致的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食少便溏,久瀉脫肛,自汗盜汗,癰腫瘡瘍之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收口;脾陽氣虛,水濕不運所致的小便不利,肢體浮腫,白帶白濁及胃下垂、子宮脫垂、肝下垂、腎下垂、慢性肝炎、慢性腸炎等而屬脾氣虧虛者。感冒發熱期間及陰虛火旺者,均不宜食用。(本品生用偏於益衛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蜜炙黃芪能增強補中益氣的作用)

山藥粥

“原料”山藥30克,糯米50克,白砂糖適量。

“製作”先將山藥刮去外皮,切片曬幹,與糯米同置砂鍋內,加水用文火煮至粥開汁稠,以表麵有粥油為度,後放入砂糖。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健脾養胃,補肺益腎。適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形體瘦弱,四肢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溏久瀉,小兒營養不良,白帶量多;肺氣虧虛所致的氣短咳嗽,動則喘促,自汗乏力;腎氣虧虛所致的遺精遺尿,消渴多尿及慢性腎炎、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等而屬肺腎氣虛者。

鱔魚粥

“原料”鱔魚200克,薏米30克,淮山藥30克,生薑三片,食鹽適量。

“製作”先將鱔魚剖除內髒,洗幹淨切成小段,然後與薏米、淮山藥同入砂鍋,加水適量,以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熬。將生薑切碎,待鱔魚熟爛粥將成時,加入薑、食鹽,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趁熱服食。

“功效”益氣健脾,祛濕利水。適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食欲不振,神疲氣短,腸鳴腹瀉,小便不利,肢體浮腫,白帶量多等。

豬肚淮山粥

“原料”豬肚200克,淮山藥50克,粳米100克,生薑三片,食鹽適量。

“製作”先將豬肚洗幹淨,切成小片,與淮山藥、粳米同入砂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將生薑切碎,待豬肚熟爛粥稠將成時,加入薑、食鹽,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益脾胃,補腎氣。適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形體消瘦,氣短乏力,食欲不振,脘脹不舒,便溏久瀉,消化不良以及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等而屬脾胃氣虛者。

參棗米飯

“原料”黨參10克,大棗20克,糯米250克,白砂糖50克。

“製作”將黨參、大棗放入鍋內,加水泡發,然後煎煮30分鍾左右,撈出黨參、大棗,藥汁備用。再將糯米淘洗幹淨,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適量,經蒸熟後,扣在盤中,然後把黨參、大棗擺在糯米飯麵上。把藥汁加白糖,煎成濃汁,倒在棗飯上即成。

“用法”作主食。

“功效”益氣健脾。適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形瘦體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心悸失眠,肢體浮腫,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慢性肝炎等屬脾胃氣虛者。

蘿卜餅

“原料”白蘿卜250克,麵粉250克,瘦豬肉100克,精鹽、菜油、生薑、蔥各適量。

“製作”將白蘿卜洗幹淨,切成細絲,用菜油炒至五成熟,備用。豬肉剁細,加精鹽、薑蔥末與蘿卜絲調和成餡子。將麵粉加水適量,和成麵團,分成若幹小團,擀成薄片,將餡子填入,製成夾心小餅,烙熟即成。

“用法”作主食。

“功效”健脾益氣,消食化痰。適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飽脹,食後尤甚,咳喘痰多,小便不利等。

開元壽麵

“原料”上白麵條500克,豆芽250克,水發香菇30克,黃花菜、芹菜、嫩薑、菜油、醬油、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香菇、嫩薑切絲;芹菜放沸水鍋中焯一下,切碎;豆芽洗淨去根須;黃花菜切成小段。將麵條放在沸水鍋中浸透,撈起瀝幹水分,然後攤開,淋上熟菜油,拌勻抖鬆。將炒鍋放在火上,倒入菜油燒至油冒煙,取出適量待用。然後將薑絲放入稍煸,加香菇、黃花菜翻炒,加醬油、味精,加水適量煮沸後,即將麵條、豆芽倒入鍋中翻拌,加蓋稍燜至幹熟透,拌入留下的熟油。裝盤時,在麵條上鋪上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