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液粥
“原料”生地黃60克,麥門冬20克,元參20克,蜂蜜30克,粳米100克。
“製作”將生地、麥門冬、元參洗幹淨,分別煎取藥汁。先將麥冬藥汁與粳米同入砂鍋,加水適量,文火煮粥,待煮沸後加入地黃藥汁,粥將熟時,調入蜂蜜,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滋陰增液潤燥。適用於陰液虧虛,或氣陰兩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心悸心煩,唇焦口燥,咽喉幹痛,大便燥結難下等。
狗肉粥
“原料”新鮮狗肉100~150克,粳米100克,細蔥3根,生薑3片,細鹽適量。
“製作”先將狗肉洗淨切成肉丁,與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800~1000毫升左右,以武火先煮至肉爛米開花,後用文火慢熬。將細蔥、生薑切細,待粥將熟時,放入蔥、薑、細鹽,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溫熱服食。
“功效”溫陽補腎,溫中健脾。適用於脾腎陽氣虧虛所致的形體瘦弱,常畏寒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溫,腰膝冷痛,酸軟無力,虛浮足腫等。發熱期間,平素氣壯多火之人及陰虛內熱者,均不宜服。服本粥期間,不宜吃蒜、菱角及中藥杏仁、商陸。本品性熱,一般暑熱天勿食,秋冬季節相宜。
羊骨粥
“原料”羊骨1千克左右,粳米(或糯米)50~60克,細蔥3根,生薑3片,細鹽適量。
“製作”先將新鮮羊骨洗幹淨後槌碎,加水以文火煎湯,然後取湯代水,與粳米同入砂鍋內煮粥。將細蔥、生薑洗淨切細,待粥將熟時,加入蔥、薑、細鹽,再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餐空腹趁熱服食。10~15天為一療程,每一療程隔5~7天。
“功效”溫補脾腎,強筋壯骨。適用於脾腎陽氣虧虛所致的腰脊酸冷,筋骨痿軟無力,肢體冷痛,屈伸不利,轉動不靈,足跟疼痛,不能任身,脘腹冷痛,久瀉久痢等。感冒期間不宜服。本粥以秋、冬季節服食為宜。
百合白芨粥
“原料”百合20克,白芨20克,百部15克,糯米80~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百合、白芨、百部曬幹,研成粉末備用;將糯米入砂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調人上述藥粉,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10天為一療程。
“功效”潤肺寧心,止咳止血。適用於心肺胃陰虛所致的幹咳少痰,痰中帶血,食欲不振,心煩口渴,心悸失眠,心神不寧,以及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等。
洋參百合粥
“原料”洋參3克,百合15~2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洋參研末;百合剝皮去須,洗淨切碎;後共與粳米同入砂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益氣滋陰,潤肺安神。適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的心悸氣短,煩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寧,食欲不振,久咳聲低,幹咳少痰,以及神經衰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百日咳等而屬氣陰虧虛者。外受風寒及發熱飲冷,舌紅苔黃,便結,尿黃之實熱所致咳嗽,均不宜服。
蜜糖牛奶芝麻羹
“原料”蜂蜜30克,黑芝麻20克,鮮牛奶200毫升。
“製作”先將黑芝麻炒熟,趁熱研為細末;將蜂蜜和牛奶一起煮沸,再調入芝麻細末服食。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服用。
“功效”滋陰潤燥通便。適用於產後、病後陰液虧虛所致的腸燥便秘、神疲乏力、皮膚幹燥、心煩口渴多飲、舌紅少苔。·老年習慣性便秘而屬陰虛者。
黃芪蒸雞
“原料”母雞1隻,黃芪30克,生薑、細蔥、精鹽、料酒、味精、胡椒粉、清湯各適量。
“製作”將雞宰殺後除去毛、爪,剖除內髒,洗淨後先人沸水鍋內焯至皮伸,再用涼水衝洗,瀝幹水待用。將黃芪洗淨後切成6~7厘米長的段,每段再對剖成二半,裝入雞腹腔內。蔥、薑洗後分切成節、片待用。將雞放入盆子或大碗內,加入蔥、薑、料酒、精鹽、清湯,用武火蒸爛熟透,調入胡椒粉、味精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益氣健脾補虛。適用於脾胃、肺脾氣虛所致的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腹脹氣墜,便溏腹瀉,久咳聲低,常自汗出,頭暈目眩,容易感冒,以及營養不良、貧血、脫肛、胃下垂、子宮下垂等而屬氣虛者。
荷葉荔枝鴨
“原料”鴨子1隻(約1000~1500克),洋參10克,大棗20克,荔枝250克,瘦豬肉100克,熟火腿25克,鮮荷花1朵,料酒、細蔥、生薑、味精、精鹽、清湯各適量。
“製作”將鴨子宰殺後,除盡毛,剁去嘴、腳爪,從背部剖開,清除內髒,放入沸水鍋中汆一下,撈出洗幹淨。荷葉花洗淨,掰下花瓣疊好,剪齊兩端,放開水中氽一下撈出;荔枝洗淨切成兩半,去掉殼和核;將火腿切成丁,豬肉洗淨切成小塊;生薑、細蔥洗淨後,薑切片,蔥切節。取蒸盆一個,依次放入火腿、豬肉、鴨、蔥、薑、精鹽、料酒,再加入適量開水,上籠蒸至爛熟,去掉薑、蔥,撇去湯中油泡沫,再加入荔枝肉、荷花、清湯,稍蒸片刻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