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Part4 運動有良方,越動越健康(2 / 3)

具體做法:

預備式立正,兩手自然下垂。

左腳向左跨出一大步,身體下蹲,兩膝彎曲成馬步。

兩臂內收上屈,在胸前交叉,左臂在內,右臂在外,兩手十指伸展,掌心朝內下交於對側肩臂。

兩手捏拳,同時配合動作如射箭:左手如握弓,食指與拇指伸直呈“丫”形,左臂向左推出並伸直;同時,右手如執箭,從左手食、拇指上方經過,展臂向右如拉弓射箭狀,意如弓箭在手,伺機而射。

射箭動作完成後,兩臂自然放下複原。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畫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

出右腳馬步,作右側“開弓射雕”,動作同上,方向相反。

上述動作反複8~12次(此為左式,右式反之。一左一右為一次,左右調換練習十數次)。

健身功效:

“左右開弓似射雕”法通過擴胸伸臂,可以增強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減輕胸悶與肩頸酸痛等症狀。還可以消除疲勞,加深呼吸血液循環,對內髒各部分有調理作用,對腰背肌肉骨骼也有良好的作用,有助於進一步矯正兩肩內收和圓背等不良姿勢。

注意事項:

做此動作時,最好能配合呼吸,展臂拉弓時吸氣,鬆臂複原時呼氣。

向左右用暗勁頂時,伸直的手臂不能彎曲或來回收縮,始終用的是暗勁,從外表上看不出來。

健身專家對你說 久坐不妨做做擴胸運動

雙臂以胸平向背後擴,兩手側平擴,兩手前後上下擴等都是擴胸運動。

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如編輯、作家、打字員、縫紉工等,易使肺部組織彈性降低,肺活量減小,心肺功能受損,甚至導致肺不張、支氣管炎和心律不齊等疾患或頭昏、目眩、惡心等症狀。擴胸運動可有效地消除肺部因伏案而造成的壓抑感,增強心肺功能,防止上述疾病與症狀發生。

具體做法是:

站立,雙臂展開做擴胸動作,每次舒展胸廓3~5分鍾。同時,活動頸部,聳雙肩,左右轉體,並進行深長呼吸,捶打按摩腰部肌肉。一般每伏案工作1~2小時,即應做一次。

第三式:調理脾胃臂單舉

中醫所說的“脾”是泛指我們所有髒器功能協同運行的一種生理狀態。脾有運化水穀的功能,論其作用時,往往脾胃聯稱。胃脾共處中焦,胃主受納腐熟,即通過咀嚼磨碎食糜,再與胃酸及胃中的酶類混合。脾氣主升,即將水和營養吸收到血液中再由心髒送至全身;胃氣主降,即將食物的殘渣送至腸道。兩者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輸送工作,為人的生命活動提供基礎能源,更是生命活動優劣的關鍵。所以,中醫非常重視“脾胃合”。

“脾胃合”時,所吃食物可以迅速使營養素歸於血中,使人體四肢肌力提升,情思開竅。所以,要想“脾胃合”就得看我們吃的內容、方式、方法。另外“脾胃”合否還取決於心,心情不好時,脾胃易生病,常見症狀有腹痛腹脹、泄瀉、浮腫、少氣乏力、胃脘痛、不欲食、嘔吐、噯氣等症。

“調理脾胃須單舉”這個動作,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很少見到。兩臂上下用力對拉,使兩側內髒器官和肌肉受到進一步牽引,特別是使肝膽脾胃受到牽拉,對身體很有好處。

具體做法:

自然站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

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五指並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

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健身功效:

此動作久練有助於防治胃腸病,可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胃酸過多、手腳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狀。

注意事項:

這個動作要配合呼吸,上舉下按時吸氣,複原時呼氣。

健身專家對你說

要保護你的胃,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保持良好的情緒。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欲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等。

2.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要常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油炸、煙熏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

3.積極食療。如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症。

4.注意冷暖。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以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

5.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

6.按摩保健。飯後、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然後再搓熱雙手按摩小腹,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

第四式:五勞七傷向後瞧

五勞:五勞包括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其中的“久”字是“過量”之意,而“傷”字決不僅僅是我們常見的“受傷”的概念,其中更多的是指功能中的“衰退”及勞損。

久視傷血:當人處於長時間看書、看電腦或靜態的工作方式時,血管在身體內流速下降,血液功能也開始下降,如血紅蛋白功能下降、紅血球黏結、血液黏度增加等。

久臥傷氣:人的“氣”指人體的兩大方麵,一是肌力,而肌力在長時間臥床中退化最快;二是支撐生命活動的髒器功能,而髒器功能在長時間的不動中退化速度是非常快的。

久坐傷肉:人體肌肉有一個特點是“用則生,不用則退”,而久坐的人肌肉使用率減少,此時的“傷肌”實指肌肉功能衰退。

久立傷骨:許多以站立為職業的人,如教師、交警、司售人員、售貨員等,一般雙腿膝關節、雙踝關節、雙腳都會出現問題。

久行傷筋:“久行”中的“行”不單指的是行走之意,還包括其他肢體的單一使“用”問題,如伏案工作者的頸椎問題、電腦鍵盤腕等綜合征問題等。

七傷:七傷主要是指行,是說我們個人的某種行為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行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解傷誌等。

那麼,我們如何通過運動來防“五勞七傷”呢?“五勞七傷向後瞧”便是一個好方法。

具體做法:

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兩掌心緊貼腿旁,寧神調息,氣沉丹田。

頭部慢慢左顧右盼向後觀望,先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十數次。

健身功效:

“五勞七傷向後瞧”法可以活躍頭部血液循環,增強頸部肌肉和頸椎活動,有助於預防和治療頸椎病,保持頸椎和頸部肌肉正常的運動功能。

可以改善大腦及頸椎的功能,調節它們對髒腑氣血及身體各部的作用,從而達到消除疲勞和防治勞損的目的;加大眼球活動範圍,能增強眼肌功能;改善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的平衡功能,減輕眩暈感覺。

注意事項:“五勞七傷往後瞧”的動作主要是通過大幅度的轉頭,刺激頸後的大椎穴和定喘穴,以達到強壯身體的目的。所以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要求轉頭的幅度大,身體要保持中正,同時外旋臂的幅度也要加大。

健身專家對你說

中醫學認為,食品的“五味(酸、苦、甘、辛、鹹)精華”、節令的“四時”,甚至風向的方位都是造成“五勞七傷”的原因。所以在養生時,要注意酸、甜、苦、辣、鹹適量,切記不能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根據季節的交替、冷暖,適時增減衣服,適當鍛煉,順乎自然,這些都是強身健體、預防“五勞七傷”的必要措施。歐陽修曾雲:“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一些人在感到身體不適時,經常用到“上火”這個詞:牙痛說是“上火”;眼睛紅腫、口角糜爛說是“上火”;小便赤黃、大便秘結也說是“上火”。

“上火”是中醫專有名詞。中醫認為,在人體內有一種看不見的“火”,它能產生溫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但是如果失去製約,火性就會浮炎於上,表現出病症,統稱“上火”。

中醫不僅借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症狀,並認為“火”的病理可分虛、實兩大類,若是“實火”,便是陽氣過盛,大多表現為牙齦疼痛、喉痛、口舌生瘡、口渴欲飲、內熱、大便幹結等;如感覺燥熱,或有盜汗、口熱幹燥、心煩、失眠、耳鳴、頭暈等症狀出現則屬於“虛火”。一般情況下,“虛火”更為常見。

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體的主宰,“心火”則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如果心火太旺,便會出現心煩、心悸、失眠、口舌生瘡、小便赤黃等症狀。

“搖頭擺尾去心火”這段動作強調放鬆,是去“心火”,消除非正常神經緊張的一種方法。

具體做法:

兩足橫開,相距三個足底的長度,雙膝下蹲,成“騎馬步”。

上體正直,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

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幹畫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繃直,肘臂外撐,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複十數次。

健身功效:

“搖頭擺尾去心火”法可避免長暗瘡、暴發青春痘、流鼻血、情緒暴躁等情況的發生。搖頭擺臀,旋轉身體,可提高全身各器官、各係統的功能,發汗去熱,除去心火。適合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

注意事項:這個動作比較複雜,要量力而為。

健身專家對你說 生活中要注意防“上火”

1.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按時作息、避免熬夜,定時定量進餐。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綠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服用夏桑菊衝劑、金菊衝劑等,對“清火”也很有效。

2.吃水果也要注意,有些水果如荔枝、橘子、菠蘿、桂圓、石榴等屬於熱性水果,都是容易上火的。

3.中醫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對於治療上火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4.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受到刺激而“上火”。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人們最好的滅火劑。

5.如果發現自己有“火”,一定要積極參加有氧健身運動。肌肉活動中的能量消耗可促進體內致“火”物質在運動過程中被分解,使其從尿、汗液中排泄,免得“火”大傷人。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

腎藏精。精是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其來源有二:一是與生俱來,稟受於父母,為“先天之精”;二是飲食營養物質所化生,為“後天之精”,具有滋養全身器官組織的作用。

腎氣不足,有先天不足,有年幼腎氣未熟,有久病傷腎,有中年後腎氣下降,有老年腎氣枯竭。多有體征為:小便無力而尿頻,尿失禁或遺溺,夜尿增多。男性滑精早泄、性欲下降;女性則經血少、色淡,長年手腳冰涼,貧血等。另外,還會有肢體疲倦乏力,腰膝酸軟,聽力減退;麵色蒼白,舌淡苔白;脈細弱沉,行之氣喘、蹲下站起時兩眼發黑等症狀。

中醫有“腎主骨”之說,所以腎氣下降時人的骨骼關節率先出現問題。習武時常言“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是指通過鍛煉,使人的肌肉發達,有力,保持骨骼功能、皮膚功能良好。內練“一口氣”,是指通過鍛煉,使人體髒器(心、肝、脾、胃、腎等)運行良好。

固腎氣的最好方法來自於鍛煉!

具體做法:

鬆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作托舉伸展動作。

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順勢起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健身功效:

“兩手攀足固腎腰”法透過手的熱量對腎髒進行按摩,可使腹直肌以及腳內側的經脈得以伸展;能增強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使腰肌因延伸而受到鍛煉,使腰部各組織、各器官,特別是腎髒、腎上腺等功能得到增強,既有助於防治常見的腰肌勞損等病,又能增強全身機能。

注意事項:

這一段運動中,兩臂不能彎曲,兩腿也要始終保持直立,不能打彎。

有的人身體缺乏運動,比較僵硬,開始時若兩手攀握不到兩足趾,不必勉強。隻要堅持鍛煉,循序漸進,就可漸漸“攀”到足。有的人身子軟活,手能很容易地“攀”到足,此時可用兩手壓足前的地麵,或手臂稍曲,以兩肘“攀足”,使兩腿與腰部有繃緊的感覺,即可達到鍛煉的效果。

有兩個要領必須掌握。做“兩手攀足”時,頭頸必須完全放鬆,頭如垂瓜一般,兩手臂也要完全放鬆。在做下壓攀足時,不能上下屈伸,而是要用暗勁依次向下壓。做這個動作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頭部不宜垂得太低。

老年人做這套運動時,要盡可能慢一點,以身體感覺舒暢為度,慢慢達到要求的標準。也可以在起床前,用兩手指肚(不可用指甲)緊貼頭皮,從前到後梳頭50次,使血液通暢,再下床做這套運動,則更適宜。

健身專家對你說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使生活不規律加之經常熬夜,以及工作、生活等各方麵的壓力加大,都成為腎虛的因素。所以,在忙碌的生活中,千萬不要忽略了我們的腎。

1.讓日常食品調理我們的腎髒。陽虛可以多吃板栗、核桃、蝦米和韭菜等;陰虛可以多吃山藥、芝麻和桑葚等。另外,也可食用一些豬腰、骨髓、板骨、背骨之類的食物。

2.藥補與食補相結合是比較好的愛腎方法。陰虛可以選擇枸杞、何首烏;陽虛可以選擇杜仲、海馬。而冬蟲夏草、麥冬、蓯容、菟絲子等很多中藥是平補陰陽的,陰虛和陽虛的人都可以服用。

3.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護腎的有效措施。適宜的運動能改善體質,活躍思維,強壯筋骨、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從而使腎氣得到鞏固。充足的睡眠是恢複精氣神的重要保障,因此到了睡覺的時候要按時休息。

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馬步衝拳”,可通經活絡,使血液流暢,倦意全消。“馬步衝拳”運動對腦力勞動者、輕體力勞動者及老年人非常適宜。平時可有規律地進行“馬步衝拳”鍛煉,這個動作對緩解人的心理壓力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具體做法:

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馬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

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反複十數次。

健身功效:

“攢拳怒目增氣力”法可集聚力量,將體內濁氣用力呼出,肩部肌肉自然跟著伸展,可增加氣力。能激發經氣,加強血運,增強肌力。

注意事項:

做這個動作時頭向上頂,上體立直,肩部鬆沉,肘關節微屈,前臂貼肋前送,力達拳麵。拳回收時,先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抓握。

此段要求拳頭緊攢,腳趾用力抓地,全身用力,聚精會神,瞪眼怒目,使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受激發而興奮,加強氣血的運行;長期如此鍛煉,會促使肌肉發達,體力、耐力逐漸加大。

馬步的高低可根據自己的腿部力量靈活掌握,要有一定的力度,最好嘴裏喊著拍子做。這個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每打出一拳時,都會調動身體的能量,從身體開始發出動作到手上結束,上肢的力量幾乎全部用在每一拳當中,整個肌肉全部參與進來,因此對於整個上肢的鍛煉非常有益。

健身專家對你說

在生活中,我們如何“擊敗”壓力呢?

1.知足常樂:人不可缺乏進取心和奮鬥精神,但一味追名逐利反而會得不償失。隻要曾經努力過,且得到進步,有了收獲,就不必過於苛求自己。

2.學會對比:如果總是盯著別人的幸福來看自己的不幸,覺得自己正遭受著不可捉摸的苦難,那時人的心態就很容易失衡。

3.穀底反彈:總會有些事,你無論如何也排遣不了。可是你要知道,任何壓力都不會伴隨我們一生,時間是最好的衝淡劑。所以有時候,有些坎兒使我們感覺將要崩潰時,或許隻要再堅持一下就過去了。佛家說頓悟,有時候,一個轉身,我們就會來到另一個世界。

第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將足跟提起用力下落,形成石磕足跟的感覺,此時你若認真體會,可以感到磕足跟的振動傳至小腹,沿脊柱傳至我們的後腦海處。這種刺激對健康非常有意義。

對女性的婦科係統刺激明顯,有防治盆腔炎、緩解痛經、防止尿失禁等的作用;

對男性有相當好的前列腺振動作用;

對人的腸胃係統健康意義明顯。“背後七顛百病消”這段動作與兩手托天動作正相反,托天動作是要把全身伸展,拉開,而這段動作是使全身各器官、各係統受到輕微震動而複位。

具體做法:

兩足並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掌指向前。

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讓兩腳跟下落著地。反複練習十數次。

健身功效:

“背後七顛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經脈,調整髒腑功能。練習這個動作有提神醒腦的功能,還可緩解膀胱無力、痔瘡與子宮脫垂等症狀。

注意事項:

此動時作要求腳跟下落時使身體上下顫動,自然呼氣。

健身專家對你說

腳離心髒最遠,是神經末梢部位,在循環中代謝產物受地心引力沉積,如不能排出,就會引起身體異常。研究表明,腳與人體器官存在著固定的對應反射區,腳疾有可能誘發大腦、脊柱、心髒、消化循環係統、創傷性關節炎等等疾病。

因此,健身先健足,足健體自壯。堅持每天晚上睡覺前洗腳、擦腳,是對雙腳保健的有效方法。另外,鞋襪要舒適。堅持跑步能加快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雨天應穿雨鞋,若鞋襪潮濕要及時更換,天冷要注意保暖防凍。

太極拳——真正能增進健康的運動

1 武式太極拳,注重五階段

太極拳運動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有氧運動,是神經係統與運動係統、心血管係統充分協調的全身運動。

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思想與人體運動相結合的具體表現。它是一個科學的人體辯證運動過程,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式式處處、時時刻刻都包涵、體現著人體內的陰陽變換、虛實相間和剛柔相濟。

武式太極拳的訓練注重整體身法和氣勢,要求舉手投足立身中正、鬆靜自然、虛實清楚、上下貫穿、八麵支撐。

武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以強健身體、防身和修身為一體的太極層次,由於創始人當時所處的曆史地位,所以這種拳充分體現了封建社會和古人要求的中庸之道,外示安逸、內固精神,也深刻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練武式太極拳,還可以根據內外氣交融潛轉,對各種風濕病、類風濕病、骨質增生、高血壓、心髒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氣管炎、因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頑固性失眠、神經官能症等都有良好的改善。

練武式太極拳不但可使人技藝超群、延年益壽,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人陶冶情操、改變氣質、處事祥和、遇事冷靜,有脫胎換骨之感,能提高生命質量。

練好武式太極拳要經過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掌握功架的階段

這一階段屬於打基礎、學架子階段,即學拳階段。太極拳的套路都很多,要想學會一個套路必須紮紮實實,一式一式去學習。此階段主要是在架子的名稱順序和外形規範、姿勢準確上下功夫,每一個姿勢都要立身中正。

武式太極拳的立身中正是指:頭頂百會穴與支撐腿的腳跟上下串成一條直線,與大地垂直。就外形來看,其身體有微微後仰的姿勢。要將身體豎好,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後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彎腰駝背。

學武式太極拳要牢牢把握住重心點,掌握住立身中正的要求,式式提起精神,把頭抬起來,把身子豎起來,有八麵支撐的氣勢,眼睛和心思要用在洞察敵情的變化上,做到順隨忘我。

剛開始,在規矩的框子裏手腳會感覺呆板,沒有靈活性,但隻要守住身法堅持習練,慢慢地形成習慣就能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一開始不注意姿勢的準確度,不立身中正、不嚴格苦守身法,隻求快,用駑勁,本末倒置,以後進步就慢了。所以說“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學拳容易改拳難。

第二階段:改架子階段

這是凝固架子錘煉自己的階段。

所謂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練拳過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勢,使之走向正確。

這一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學完架子後的繼續。一個套路學完了並不等於學會了。還需要經老師一式一式地糾正動作,使之達到標準。改架子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也是練功自律的相持階段。現在許多練拳者不重視修拳,學完後就自己去練,往往會練走樣,結果造成動作不標準、勁路不通暢的後果,一些壞毛病養成後還不容易再糾正。所謂“學拳容易改拳難”就是指此,所以修拳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階段。

第三階段:走架子的階段

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一套拳已經被熟練掌握並基本合乎規矩,達到標準,接下來就需要個人去苦練。俗話說,“功夫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拳打萬遍自然精”。

這時的拳架走起來會比較順,每一動勢、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極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規範,已經守住了太極拳的基本身法。

立身中正,舉手投足無過不及,行功走架如長江大河,要連綿不斷,前一個動作的完成既是下一個動作的基礎,也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

在整個走架子的過程中,不可以因架子順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貫注,利用架子的順隨逐步加強練拳的力度。

第四階段:技擊階段

在拳架走順以後,身法雖然已經完全符合武式太極拳的要求,舉手投足皆合拳理,但是此階段仍要堅持按照武式太極拳的要求習練。

此時講究內外合一。學會了套路,依樣畫葫蘆地打拳是太極拳的初級階段;隻有內外合一,內勁、呼吸和形體動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進入太極拳的“懂勁”,即中級階段。這個階段要把動作的開合、伸縮、起落和呼吸結合起來,讓丹田、腰脊發出的力達到四梢,使練拳者由“著熟”升華到“懂勁”。

第五階段: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階段

此階段就是隨心所欲的“神明”階段。這個階段已進入太極拳的高層次,一套拳不僅在外形上打得舒展、漂亮,而且在內勁、呼吸上暢通無阻、一氣嗬成。使人感覺如春風楊柳、行雲流水,此時的練功有心曠神怡的忘我境界。

古拳譜說:“練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說:“功彌久而技彌精亦。”現在的練不是原來的時時勢勢依規矩的練,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依規矩、破規矩,破規矩、還要守規矩地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練功或實戰時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開。

健身專家對你說

學習養生太極拳應以練為主,練學結合。學拳是為了練拳,不要隻學不練。

1.學拳:學拳時思想不易集中,難以進入練功狀態,雖然也能活動筋骨,但很難進行意氣運動,隻有活動筋骨之功效。

2.練拳:練熟悉的拳式,能練入狀態,體驗感覺。在狀態下連續演練,這樣的練拳能有太極拳之功效。

3.連續演練:動作不停、意念不斷,感覺不丟。每趟連續演練至少15分鍾。

4.學練結合:學會一式就練這式,練熟後再學下一式,學下一式時,先練前一式。學會第一路,就練第一路,再學第二路,以此類推。

2 太極拳的10道要訣

學習太極拳有十道要訣,即要做到虛靈、含拔、鬆腰、定虛實、沉墜、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和動中求靜。

虛靈:指練習時全身要放鬆,注意下頜內收,口自然合閉,舌上卷舔住上齶,以加強唾液的分泌。可以想像頭頂上方有一條線在牽引著,以保證頭部的穩定。眼神要隨著身體轉動,平視前方,既不要皺眉怒目,也不要隨意閉眼或精神渙散。

含拔:指含胸拔背,意思是說在鍛煉過程中胸部應順其自然,保持脊椎挺拔,前胸後背對稱,頸椎向上拔起。

鬆腰:指腰部要放鬆,兩胯向下沉,兩膝微屈,以使腰椎、胸椎、頸椎節節鬆開。

定虛實:學練太極拳要求身體轉圓,必須隻有一個點著地。像走路一樣,重心在兩腳之間來回移動。太極陰不離陽、陽不離陰,虛實變化也是指虛與實渾然一體。

沉墜:指沉肩墜肘。練拳時肩部放鬆,當抬起手和小臂時肘要向下墜,自然放鬆。日久天長隨著功夫的進步自然就會產生沉墜的感覺,同時又不會影響肩部傳遞內勁的靈活和圓滿。

用意不用力:指移動肢體時,不要用多餘的力。要求用力要恰到好處,用意念支配身體各部分運動。

上下相隨:指上半身和下半身動作要協調。伸出的上下肢要保持一致。如左腳向左伸出,左手也要相隨。

內外相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此為“內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此為“外三合”。內三合與外三合相合,即心、意、氣融合在身體的各個部分。

相連不斷:指身體的動作像長江大河一樣連綿不斷,用氣血催動肢體,使身體如行雲流水一樣變化萬千,無形無相,遍體透空。

健身專家對你說

太極拳是文化拳,若不明拳理、隻求形式很難於登峰造極。要想學好太極拳一定要有一位好老師。這個老師不一定是“名”師,但一定要是“明”師,要能明示拳理、明白拳架鑽研理論。隻要跟隨傳統太極拳老師學習,他都會在教拳過程中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反複強調具體的身法、步法、手法及行拳的規矩等,使你能夠打下一個好的功底。

要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地加深對太極拳的理解。要通過學習太極拳動作的外形,逐漸提高對太極拳內在東西的認識和體會。太極拳比其他拳術、健身術難度大,複雜得多。要想練好太極拳一定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廢。

動中求靜:初級階段是指身體在動態中求得兩腿、兩膝和兩腳的相對靜止,通過動中求靜練出太極拳的上乘精髓。高級階段是指通過下丹田氣的上下傳遞,帶動上下肢做勻速運動,讓左右、前後和虛實的變化也跟著做勻速運動。

3 踵息法練呼吸

腳呼吸法,又叫“踵提呼吸法”,簡稱“踵息法”。踵息是深息的意思,要結合“意守”,在呼吸時把氣息引導到腳心的湧泉穴處。

現代醫學認為人有兩種呼吸法:肺呼吸和體呼吸。體呼吸是指組織細胞通過皮膚與體外直接進行氣體交換。

因為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由於氣體分子擴散的結果,而氣體分子的擴散是從壓力高的地方向壓力低的地方擴散的。所以,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與人體內外氣壓差有關,比較明顯的部位有掌心、腳心、腋下和會陰部。

做這個運動時,提腳跟時為吸,翹大腳趾時為呼,是謂腳踵呼吸法,屬高層次的呼吸,非常人用口鼻進行呼吸。古人雲:“聖息以踵,由腳踵而頭頂一氣嗬成。”提腳跟時督脈升,翹腳大趾時任脈降,其養生作用不言而喻。

具體做法

提腳跟。意注腳跟,要輕輕慢慢地往起提腳跟(此時感覺小腹上翻),忘掉腳跟,轉想腳大趾,輕輕慢慢地往起翹腳大趾(此時感覺小腹下翻。小腹的上翻下翻謂丹田內轉,亦稱翻江攪海),然後忘掉腳大趾;再想提腳跟,之後再想翹腳大趾。這樣一提一翹,反複練習9次。

健身功效:

太極拳鍛煉配合腹式深呼吸能獲得良好的自我按摩,能使整個脊椎、肌肉、胸腹內髒全部得到鍛煉。

健身專家對你說

腹式呼吸指以膈肌的上下運動來擴大和縮小胸腔的行為為主、以肋間肌運動為輔進行的呼吸。腹式深呼吸是健肺的好方法,不僅彌補了胸式呼吸的缺陷,而且可使中下肺葉的肺泡在換氣中得到鍛煉,從而延緩老化,保持良好彈性,防止肺的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