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Part4 運動有良方,越動越健康(3 / 3)

腹式呼吸運動對胃腸有道極好的調節作用,能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利於消化,加快糞便的排出,可預防老年人習慣性便秘等疾病。許多中老年人大腹便便,極易引起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使健康受損,縮短壽命。如果堅持做腹式深呼吸,既可鍛煉腹肌,消除堆積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範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如果每天早晚有意識地進行幾十次腹式緩慢呼吸鍛煉,隻要堅持不懈,就會收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強身奇效。

4 運睾丸助升降

“升降失常”是中醫學病因病理學術語。泛指陰陽氣血升降順逆的失調或上下生理平衡的改變。髒腑氣化過程各有其升降、上下的動勢,升與降、上與下又相互調劑,如若升降、上下不能調劑,就會出現病症。

在中醫學裏,升降失常包括胃氣不降,脾陽不升,脾胃功能失調的病理現象,表現為腹脹、噯氣、厭食、泄瀉等證候。運睾丸可以調節升降失常。

具體做法:

意注睾丸。睾丸要輕輕慢慢地向上抽提(此時感覺肩井穴和環跳穴關閉),然後鬆睾丸(此時感覺肩井穴和環跳穴打開);之後再提,再鬆,如此反複練習9次。

女子運會陰穴,也是一提,一鬆;或者運乳頭(黑圈以內部分)亦可。睾丸屬翹脈(陰翹、陽翹),翹脈是主管人體升降的。

體用:

做“金雞獨立”式時,提睾丸,做仆步下蹲式時鬆開睾丸。

健身功效:

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失調造成的各種症狀。

健身專家對你說

中醫學認為,“食物食入後,必須通過消化、分解、吸收、化生精微,轉變成氣血津液等物質,供全身髒腑等利用。剩餘的糟粕、廢液則向下傳送而排泄。”這一係列的過程,就是消化道的升降過程。

升降失常導致消化係統的基本病理變化有升降不及、升降太過和升降反常三類。

升降不及是由髒腑虛弱或氣機阻滯造成的。脾氣不升,會頭昏、便溏;大腸以通降為順,如腑氣虛弱,失其傳導,致使不順,則糟粕停滯大腸形成便秘。

升降太過,是指髒腑氣機的升降運行程度超出正常生理範圍的病理現象。

如胃、小腸、大腸均以通降下行為順,若通降太過,就會出現腹瀉稀便和滑脫不禁等症狀。

升降反常,是指髒腑氣機的升降運行與其正常趨勢相反的病理現象,即當升不升,反而下陷;當降不降,反而上逆。如脾氣不升,中氣下陷,則易發生泄瀉、脫肛、陰挺症狀;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則發生噯氣、嘔惡等症狀。

5 胎息法保內髒

中醫學根據功能不同把人體內在的重要髒器分為髒、腑兩類,有關髒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髒”,指藏於內的內髒;象,是征象或形象。也就是是說,內髒雖存在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麵的變化,都有征象表現於外。

髒,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髒),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髒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

顧名思義,胎息法就是使修煉者形如嬰兒、神似胎息,將自己完全融於宇宙母親的懷抱,吸取其無窮無盡的能量。胎息一向被古代養生家視為最佳的身心功能狀態。

具體做法:

意注肚臍。收肚臍,稍停;鬆開肚臍,稍停。如此一收、一鬆,反複練習9次。

感覺:

當收肚臍時,感覺左右兩腎往左右兩側開;當鬆開肚臍時,感覺兩腎在合。

技擊應用:

在推手時,拿人時則收肚臍,發人則鬆開肚臍。

健身功效:

能擴大肺活量,促進和加強內髒各個部位的功能,尤其對於消化係統,功效更加顯著。

健身專家對你說

花草是大自然的產物,用於調理身體時不會產生副作用。因此,不妨將喝花草茶視為一種健康概念,讓它把我們的內髒調理得更健康。

1.花草茶調“肝”茶方:檸檬草、迷迭香、朝鮮薊、梔子花,可以加強肝髒代謝、解毒。

2.花草茶調“腸”茶方:洋甘菊、洛神花、茉莉花、金蓮花,具有幫助消化、健胃整腸的效果。

3.花草茶調“肺”茶方:百合花潤肺清火,紫羅蘭加桂花衝泡可止咳潤肺。

4.花草茶調“腎”茶方:迷迭香、蒲公英、杜鬆果、歐石楠,具有利尿效果,並能強化腎髒的運作。

6 勞宮呼吸法健大腦

在握拳時,中指的指尖碰到掌心的地方就是勞宮穴。人在疲勞時,手心有的時候會發熱,這時指壓勞宮穴就會感到疼痛。疲勞時,不妨以右手的中指指壓左手的勞宮穴,或以左手中指指壓右手的勞宮穴。指壓時,要閉上眼睛,指壓數分鍾後,即能精神清爽、倦怠頓消。

《內經》早就對“腦髓”、“腦府”及其功能有了一定認識,並提出了腦的功能與人體的反應能力、聽覺、視覺、神誌以及全身狀態的關係。

中醫學認識到的“腦”,實際上是一個係統概念,反映的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相互聯係的客觀規律,其實質是建立在解剖學“腦府”基礎上以“心腎功能合二為一”為特點的特殊物質結構。

要想健腦,除了指壓勞宮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勞宮呼吸法來進行。

具體做法:

手心相對一尺側置於膝上,展指凸掌心勞宮吐氣,然後空手心勞功吸氣。如此一展一空,反複練習9次。

感覺:

當作勞宮呼吸時,湧泉也在同步呼吸,因手心腳心關竅相通。

技擊應用:

在推手中發人時,要展指凸掌勞宮吐力;抓筋閉脈時,要空手心氣貫指梢,甲欲透骨。

健身功效:

十指連心,手指通內髒,練指掌的同時也在練內髒;手是人腦的外在表現,練手指的同時也在鍛煉人腦,腦是人體重點保健的部位。

健身專家對你說

科學合理地多用大腦,能延緩神經係統的衰老,並通過神經係統對機體功能產生調節與控製作用,從而達到健腦益壽的目的。

同時,運動還能增加大腦的重量和皮質的厚度,能夠幫助發掘腦的智力。

7 鼻尖人中呼吸法寬胸懷

人中部位是人體經絡交錯、經氣貫注的要地。如手陽明大腸經“交人中”,足陽明胃經也行人中部位;“還出挾口、環唇”,是厥陰肝經“環唇內”;衝任二脈的循行也與人中相近,而督脈經氣則直接貫人中,因此人中為人體經氣彙聚之地;髒腑經絡的疾病可以反映於人中,督脈為陽經之海,其氣與腎通,故人中尤可反映陽氣的存亡和腎氣的盛衰。

人中穴也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刺激人中穴位,可影響人的呼吸活動,有利於節律性呼吸活動的運行,對胸腔內的器官有很好的調節作用。肺是胸腔內器官之一,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的呼吸功能。它吸入清氣,呼出濁氣,吐故納新,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隻有肺的功能正常,才能氣道通暢,呼吸勻稱。若肺存在功能障礙,會出現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若肺氣不足,則可出現呼吸無力、氣短、語聲低怯、體倦乏力等氣虛不足的症狀。

具體做法:

意法鼻尖,轉想人中;再想鼻尖,複想人中。如此反複練習9次。

感覺:

當想鼻尖時,感覺肺葉張開;當想人中時,感覺小腹之丹田充實。想鼻尖為吸,想人中為呼。

技擊應用:

推手時,在拿人時則想鼻尖,發人時則想人中。意想人中則氣長,氣長則功夫長,長短相差一秒鍾則決定勝負。

健身功效:練此法可醒腦提神,寬胸暢懷。

健身專家對你說

當出現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等症狀以及在手術麻醉過程中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時,用食指、中指兩指端置於拇指麵,以增強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於唇溝的中上處頂推,行強刺激。以每分鍾20~40次為宜,可以使患者很快蘇醒。

8 眼睛呼吸法增視野

運動是最佳的護眼方法,如打球、跑步、體操等等。假日到郊外走走,青山、綠水、陽光、新鮮空氣更是眼睛的守護神。如果能夠保持每天運動的好習慣,不僅可以紓解精神,活化細胞,對眼睛而言,更是最理想的保養法。

此外,眼睛呼吸法也可以增視野。

具體做法:

收眼神(看鼻根),放眼神(先往遠放,然後看耳朵,左眼看左耳,右眼看右耳,看不見也要看)。

然後再收眼神看鼻根(看不見也要看),再放眼神。如此一收一放,反複練習9次。

感覺:

收眼神時,兩手腕、兩腳腕無力;放眼神時,兩手腕、兩腳腕有勁。

健身功效:

練習此法,可調整眼睛的屈光和視野範圍,改善眼區的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功能。眼區也是內髒全息區,因而此方法對內髒也有益處。

健身專家對你說

長時間使用計算機的電腦族,一定要注意調整電腦的使用方式,以保護眼睛。

1.每看電腦1小時,眼睛要休息5分鍾。可以在休息時滴一些眼藥水,看5米以外的東西眼睛也能得到休息,如果可以閉起眼睛休息效果會更好。

2.不要將電腦擺在窗邊,避免光源從頭頂上方照射造成反光。屏幕太亮、環境太暗都對眼睛有害。

3.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讓顯示屏頂端和眼睛處在同一水平麵或稍低的位置。要注意保持顯示器的清潔。

4.要處理的文件放在電腦專用的文件夾裏,以減少頭和眼部的移動和聚焦變化。

5.可以使用防輻射的小屏障,或專門為電腦工作者設計的防輻射眼鏡。

五禽戲——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健身法

1 勤練五禽戲,健身如遊戲

五禽戲是一種中國傳統的健身方法,由五種模仿動物的動作組成,分別為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五禽戲又稱“五禽操”、”五禽行”、“五禽氣功”、“百步汗戲”等。

據說,五禽戲是漢代名醫華佗創編的。它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兼備、有剛有柔、剛柔並濟、練內練外、內外兼練的養生功法。

華佗生於戰亂之時,戰火連年,瘟疫橫行,人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直到老年還紅光滿麵,精神抖擻,就是因為他長期堅持通過五禽戲鍛煉養生的結果。

中醫認為,五禽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養生運動。現代醫學證明,五禽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

五禽戲的每種動作都是模仿相應的動物動作,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並配合氣息調理。由於這五種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同,活動的方式也各有特點,或雄勁豪邁,或輕捷靈敏,或沉穩厚重,或變幻無端,或展翅淩雲,模仿它們的姿態進行運動,可間接起到鍛煉關節、髒腑的作用。不僅能提高肺及心髒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還能提高心髒排血能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

健身專家對你說

練五禽戲的注意事項:

1.五禽戲鍛煉之前,需排出雜念,調和氣息,寧心安神;吐故納新,升清降濁,調理氣機。

2.五禽戲在練習時不宜太累,以出汗為標準,適可而止。

3.閉氣法和猿戲中的倒懸式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年老體弱及患有高血壓、青光眼、腦動脈硬化者不宜練習。年輕力壯者練習倒懸式時須有保護措施,以免受傷,患急性疾病及嚴重器質性疾病者不宜練習五禽戲。

2 虎戲:如虎下山

練虎戲最重要的是要有虎威:神發於目,威生於爪,神威並重,嘯聲驚人。要有動如雷霆無阻擋、靜如泰山不可搖的氣勢。既要做到剛勁有力,又要做到剛中有柔,從而達到動靜相兼、剛柔並濟。

具體做法:

(一)虎窺

兩腳並攏直立,兩手垂於體側;兩眼平視前方,呼吸自然。

身體重心移向右腿,左腿向上抬起,左大腿與地麵平行;同時兩手成虎爪狀沿體側上舉至胸前,掌心向下,配合吸氣。

左腳向前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由上下落至左膝兩側,稍比肩寬,掌心向下;兩眼向前方平視,眼神威猛。

身體向右後轉動,以腰帶臂,同時兩手隨轉體向右後畫弧擺動,配合吸氣。再向左轉體,以腰帶臂,兩手向體前畫弧,身體轉正;眼隨手動。

右腳向右前方邁步,做右式,動作同上,唯左右相反。

練習要點:要表現出虎的威猛。提膝要高,落步輕靈,兩掌下按時意貫虎爪,力達指尖。上體豎直,頸隨體轉,目光炯炯,虎視眈眈,似出洞猛虎尋食,做運動時要注意配合呼吸。

(二)虎抓

接上勢。重心稍後移,左腿彎屈上體後仰,兩手成爪狀置於胸前,掌心向前,兩手間距離略比肩寬,配合吸氣。

重心前移至右腿上,收左腿至右腿,內側成丁步,同時右手(虎爪)在左手、(虎爪)下體前逆時針畫一圓弧;左手(虎爪)順右圓弧向左側拉至左肩體前。

左腳向左前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以腰帶臂,右手(虎爪)迅速向左劃弧作猛抓動作置於左膝右側;左手(虎爪)隨右手(虎爪)式置於左膝左側。配合呼氣。

重心後移至右腿上做右式,動作同上,唯左右相反。練習要點:要表現出老虎出擊前的靜態和迅速快捷出擊時的凶猛動態特點。

(三)虎撲

接上勢。以右腳為軸,向左轉體90度,左腳收至右腳內側成左丁步,兩腿屈曲,兩手隨轉體擺至兩腳前,稍比肩寬,掌心向下。

上體抬起後仰,兩腿由屈變伸,兩膝微屈;兩手沿體側向上收至胸前側,掌心向下。配合吸氣。

以腰帶動全身,左腳快速向左前方跨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向前猛撲至左膝下兩側,掌心向下;眼視前下方,配合快速呼氣,發出“嗨”聲。

練習要點:練虎撲時應輕靈敏捷,先柔後剛。前撲時發聲吐氣,以聲催力,力達指尖。

(四)虎紮

身體重心前移至右腿上,右腿彎屈,左腳跟上收於右腳內側成左丁步,同時兩手爪變掌(五指撐直)置於左後側,兩眼平視前方。

以腰帶動全身,左腿向前方跨一大步成前弓步,同時兩手成針狀向前紮出(左手伸直,右手屈肘抬平置後),眼神要露凶光。

身體降低重心移至右腿成仆步,兩手成針狀紮向前方姿態隨身體移動不變,眼視前方。

保持兩手姿態,身體重心前移成前弓步反複上一個動作成仆步。第二次前移重心時做跨跳動作(右腳向前交叉跳躍)成向前紮出動作。

身體向右轉體180度成右前弓步,做右式動作。練習要點:要把老虎與勢均力敵的獵物進行殊死搏鬥時白熱化的情形演練出來,積聚全身的精力去搏鬥,凶猛強悍。

(五)虎旋

接上式。重心前移至右腿上,收左腳置於右腳內側成踮步;右手五指撐開置於頭頂,掌心向上;左手五指撐開置於腹前,掌心向下。眼視前方,神情悠然自得。

左腳落地,身體略向右轉45度左右,左、右手臂順時針畫圓弧交叉於胸前掌心相對;身體回轉45度左右,同時屈曲向下蹲。

下蹲成歇步,兩手成爪向相反方向牽引,眼隨左手(虎爪狀)移動至左側上方;右手(虎爪狀)移至右肩前方。

身體慢慢站起,左手從右手小臂內側穿過置於頭頂處,掌心向上;右手下按置於腹前,掌心向下。做右式,唯方向相反。練習要點:老虎吃飽喝足後要休息嬉戲,神情悠然自得,要充分演示出老虎不吃人時的另一麵,放鬆、可愛。

健身功效:

虎戲可調節氣血、疏通經絡、維持脊柱生理弧度、防治腰部疾病等。

健身專家對你說

“虎戲”的動作變化於剛中有柔,柔中生剛,外剛內柔,剛柔相濟,具有動如雷霆無阻擋、靜如泰山不動搖的內在要求。“虎戲”的動作看似簡單,但每一招一式都具有強身健體的良好效果。

練習虎戲時一定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在具體習練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引伸肢體,活動諸關節,並在此基礎上逐漸達到外引內導、形鬆意充的境界。對於初學者來說,要實現上麵的習練目標,更要注意在習練中保持正確的姿勢,力求使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充分放鬆,做到舒適自然、不僵不硬,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氣養神、氣血通暢,從而達到任督二脈通、三焦之氣疏、肝舒膽利、強身健體的效果。

3 熊戲:如熊沉穩

按照五戲配五髒的理論,熊戲主脾。經常練習熊戲,能夠調理脾胃,充實兩肢。練熊戲的時候要進入熊的意境。熊在走步的時候看上去好像很笨,其實很穩。所以我們在練習熊戲的時候,要體現出熊的穩、沉的特點。

具體做法:

熊戲一共有5個動作,開始的時候,熊慢慢地朝前走,然後左擺右擺、左晃右晃、東推西推,最後攀爬樹木。

(一)熊擺

這個動作是模仿熊擺動的樣子。

左腳提起向左前方落步成弓步,同時左肩前靠,重心後移,左臂後擺右臂朝前,然後左臂朝前右臂向後,接著換右式。練習要點:做的時候,左右擺動要輕鬆,呼吸要配合好。前靠時呼氣,往回拉的時候是吸氣,重心的移動要有整體性。

(二)熊晃

此動作是模仿熊左右晃動的動作。

左髖上提,牽拉左腳離地,微屈左膝,握空拳成熊掌狀。

左腳向左前方落地,右腿伸直;身體右轉,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右拳擺至體後;目視左前方。

身體左轉;右腿屈膝,左腳伸直;擰腰晃肩,兩臂向後弧線擺動;右拳握至左膝前上方;左拳擺至體後;目視左前方。

身體右轉;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右拳擺至體後;目視左前方。

五至八式與一至四式左右相反。

重複一遍後,左腳上步,開步站立;兩手自然垂於體側。兩掌舉至胸;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要目視前方。(三)熊推此動作是模仿熊向前推的動作。推的時候不是用剛勁而是用柔勁。

身體左轉提左腿稍邁步,兩手朝前推,後拉至胸腹前,弓腰伸腿結合起來向前推。

右轉180度再做右式。

(四)熊靠

模仿熊用自己的後背在倚靠在大樹上的動作。

兩手在體前畫弧,左腳提起向左上步,用腰胯的勁向左靠。

右腳提起向右上步,再做右勢。

(五)熊攀

模仿熊向上攀樹的動作。

左腳跟上成開立,兩手成握拳,沿著身體兩側慢慢向上舉。

拳變掌,再握拳好像抓住了樹幹,然後身體徐徐地上升。

兩手下拉,腳跟踮起,身體前伏,兩手沿身體兩側下落,到兩腳前,拳變掌落地,然後沿著兩腿徐徐地挺直身體。

練習要點:在做這個動作時,要把熊攀樹的特點演練出來。

健身功效:

整個熊戲,要穩、沉、輕鬆協調一致,要演示出熊憨態可掬的特點來。熊戲可健腰膝、消脹滿,能防治腰肌勞損和軟組織損傷,還可引導內氣運行,調理消化係統。

健身專家對你說

練習熊戲時,要意守中宮,氣沉丹田,以意領氣,以氣帶力,自然圓通。動作要沉穩緩慢,模仿熊體笨力大的動作,左右交替,反複晃動,次數不拘。長期劃船的水鄉漁民,由於長期以動作呼吸導引膽肋部位,很少有肝膽疾患。而熊戲這個動作就借助了中醫“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原理,以擺動作呼吸對肝脾部位進行作用,從而達到導引肝脾的目的。此動作雙臂交相作用膽肋,膽經絡調節肝脾氣血。在熊擺晃雙臂的導引中,能體察到膽經絡從肋到大腿至膝的經絡行氣反應。練習時間稍久,可以深入影響到肝脾內髒,體察到體腔內的蠕動,行淤滯如流水聲。

4 猿戲:如猿靈活

猿生性好動,機智靈敏。五禽戲中,猿戲仿效猿之靈巧,練習時,外要練肢體的輕靈敏捷,內要練精神的寧靜從容,從而達到“外動內靜”、“動靜結合”的境界。

具體做法:

猿戲共由5個動作組成:猿躍、猿摘、猿獻、猿摩、猿撓。

(一)猿躍

這個動作模仿猿猴的左跳右跳、左閃右閃的動作。

先向左前方跨跳一步,這個姿勢步型成丁字步,左手在左耳側,右手在右腰側(連續跳三次,第二次向右跳,右手在右耳側,左手在左腰側;第三次向左跳,左手在左耳側,右手在右腰側)。

接下來動作,以左腳為支撐,右腳畫三個圓弧,然後腳跟落地,身體向右旋轉360度,轉過來後做抖毛動作。這是左式,接下來再做右式,動作要領與之相同。

練習要點:跳時要與呼吸結合起來,跳的時候是吸氣,落地時是呼氣,手的動作要與跳的動作同時完成,眼睛不要左顧右盼。開始跳的時候看左麵,然後看右麵,看右麵到位以後再看左麵、再看右麵。轉身的時候要求速度敏捷;做抖毛的動作時,兩手在腰側,靠腰帶動手,這種抖動是很輕鬆的。模仿的是猿猴身上沾了泥土以後,它用自己的內力將泥土抖掉的情景。

(二)猿摘

模仿猿猴摘果子的姿勢。

接上式。先朝左邊跳,眼神看到右前上方小樹上有一顆果子,右腳朝前跨一大步,左手摘果子,右手在右側,左腿提起向後伸,維持身體平衡,然後迅速收回,收回時右手掌托著肘關節。

右式與左式動作一樣,唯左右手腳相反。練習要點: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要求起跳敏捷,收回也要敏捷,充分體現猿猴活潑好動的特征。

(三)猿獻

模仿小猴摘到果子後,孝敬老猴的動作,這個時候的心態應該是很愉悅輕鬆的。

接上式。果子捧在手上,兩手朝上,左右手分開,左腳向前跨一步,右腳提起成獨立步,兩手捧果子,落下後接著做右式。

做此動作,提膝時步子要很穩健;呼吸時,兩手打開時吸氣,捧上果子時呼氣,一呼一吸要協調。

(四)猿摩

模仿猿猴撓癢的動作。

接上式。身體左轉向左前方跨跳一步,兩手畫一個圓弧貼在背後,進行摩背的動作(兩手半握拳貼背後腰間處,用掌背按摩腰部的兩側),這時眼神要左顧右盼同時叩齒。

向右跨跳做右式。

(五)猿撓

這是一個模仿猿猴撓癢捉虱子的動作。

接上式。左腳向前跨一步,下盤成歇步,左手架在額前,右手置於右腰側,先向右側看、向左側看,再向右側看、向左側看,左手下落到右手的位置撓癢。

然後指尖依次點膻中穴、承漿穴、人中穴、印堂穴、百會穴、大椎穴,然後做撓頭動作,按左、右,左、右順序撓頭,慢慢站起。練習要點:心要靜,要投入到意境中去,跨跳要輕鬆活潑,點的穴位要準,用心去練習,注意動作的連貫性,使身體、心理協調發展。

健身功效:

猿戲可提高人體對外界反應的靈敏度,還可防治腰脊痛。

健身專家對你說

一位王女士說,在堅持練習猿戲之後,不但腰椎疼得到了改善,連高血壓也降下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十分注重情緒和健康的關係,中國最早的醫學著作《內經》裏就說“百病生於氣”。心情壓抑容易生氣,氣滯傷肝,悶悶不樂、煩躁,就會出現頭昏目眩的現象,高血壓就這樣得上了。

在五禽戲中,猿戲對心。這個心就是指心情、心氣。心有兩個功能。一是主神誌,一主血脈。練了五禽戲中的猿戲之後,心平氣和,情誌暢通,氣血協調,情緒改善之後血壓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5 鹿戲:如鹿舒展

五禽戲中,鹿戲仿效鹿之安舒。練習時,動作要輕盈舒展,神態要安閑雅靜,要把鹿的活潑好動的習性充分展示出來。

具體做法:

鹿戲由鹿抵、鹿奔兩個動作組成。在意境上要像鹿一樣,做動作要神情自然、動作瀟灑。

(一)鹿抵

兩腿微屈,左腳經右腳內側向左前方邁步,腳跟著地;身體稍右轉;握空拳右擺,高與肩平;目視右拳。

左腿屈膝,腳尖踏實;右腿蹬實;身體左轉,兩掌成鹿角狀,向上、左、後畫弧,指尖朝後,左臂彎曲平伸,肘抵靠左腰;右拳舉至頭,向左後方伸抵,指尖朝後;目視右腳跟。

身體右轉,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兩手向上、右、下畫弧,握空拳落於體前;目視前下方。

轉右式。與上式左右相反。

(二)鹿奔

左腳跨前一步,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握空拳向上、向前畫弧至體前,屈腕,與肩同高、同寬;目視前方。

左膝伸直,腳掌著地;右腿屈膝;低頭,弓背,收腹;兩臂內旋,兩掌前伸,拳成鹿角狀。

上體抬起;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兩臂外旋,握空拳,高與肩平;目視前方。

左腳收回,開步直立;兩拳變掌,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五至八與一至四式左右相反。

重複一遍後,兩掌舉至胸;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前;目視前方。

健身功效:

鹿戲可明目聰耳、舒筋活絡、滑利關節。

腰部的側屈擰轉,可使整個脊椎充分旋轉,能增強腰部的肌肉力量,防治腰部損傷。

健身專家對你說

鹿戲中,“鹿奔”一節主要是模仿鹿奔跑的動作,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習練者的動作來表現鹿自由快樂奔跑時的形與神。“鹿奔”一式雖然在動作路線上看似簡單,但它要求習練者在習練時必須拉開身上橫、豎兩張“弓”,因此要真正把動作做到位,達到功法的要求並不容易。

在做“鹿奔”這個動作時,左腳收回要注意換腳。在五禽戲的左右式轉換中,隻有鹿奔有這個小換步,所以要注意這個換步動作,腰背部形成豎弓,重心前移成弓步,兩手下落換右式,注意小換步,收左腳,腳底著地時右腳跟提起向前邁步,重心後坐再前移。

6 鳥戲:如鶴輕盈

鳥戲取形於鶴,仿效鳥之輕捷。練習時,要表現出昂然挺拔、悠閑自得的神韻。

具體做法:

(一)鳥伸

兩腿微屈下蹲,兩掌在腹前相疊。

兩掌舉至頭上方,指尖向前;身體微前傾,提肩,縮項,挺胸,塌腰;目視前下方。

兩腿微屈下蹲;兩掌相疊下按至腹前;目視兩掌。

右腿蹬直,左腿伸直向後抬起;兩掌分開成“鳥翅”,擺向體側後方;抬頭,伸頸,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五至八式與一至四式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式後,左腳下落,兩腳開步站立,兩手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二)鳥飛

接上式,兩腿微屈;兩掌成鳥翅狀,合於腹前,目視前下方。

右腳伸直,左腿屈膝提起,小腿下垂;兩掌成展翅狀,在體側平舉向上;目視前方。

左腳落至右腳旁,腳尖著地,兩腿微屈;兩掌合於腹前;目視前下方。

右腳伸直,左腳屈膝提起,小腿下垂;兩掌舉至頭頂上方;目視前方。

左腳落至右腳旁,腳掌著地,兩腿微屈;兩掌合於腹前;目視前下方。

五至八式與一至四式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式動作一遍後,兩掌舉至胸;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健身功效:

鳥戲可以起到增強呼吸機能,提高人體平衡能力等作用。

健身專家對你說

整個鳥戲的動作都非常舒緩,在練的過程中呈現出一種鬆和緊的交替,這種緩慢的、鬆和緊的交替是一種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能夠非常好地調節我們的內分泌係統,促進骨密度的提高。

鳥伸這個動作是通過兩個臂的上舉下按,配合呼吸完成的。上舉要吸氣,下按時氣沉丹田,要呼出濁氣。

鳥飛,初學時可以先練習上肢的動作,先沉肩再起肘最後提腕,下落時先鬆肩再沉肘按掌,使肩部、手臂形成一個波浪流動,有利於氣血運行。練習完上肢動作之後再練習下肢動作,一腿提起時,支撐腿伸直;下落時,支撐腿逐漸彎曲,腳尖點地再提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