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3)(2 / 3)

健康第三大基石——戒煙限酒。

抽煙不好就不要說了,如果同誌們能戒煙一定要戒煙,戒不了煙的,一天不超過5支煙。我的一個研究生專門研究過煙,發現一個規律,抽煙量多1倍,危害達4倍。即吸煙的危害與煙量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煙戒不了,不超過5支煙,危害很有限,超過5支煙,危害就明顯增加。酒少量可以,多量就不行。以每日不超過15克酒精為限。

健康第四大基石——心理平衡。

我想今天最重要的跟同誌們介紹心理平衡,它是我們保健最主要的措施。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一切保障作用的總和。同誌們你可以別的都不太注意,你隻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

在北京調查了很多高齡的健康老人,他們是怎麼健康的呢?是吃得好還是錢多?不是。健康老人很奇怪,有人早睡早起,身體好;有些健康老人晚睡晚起;有人說他不吃肉;有的還愛吃肉,專吃肥肉;有人說健康老人不抽煙,但有的還抽煙;有的不喝茶,有的喝茶。生活方式和習慣五花八門。但有兩條,健康老人都一樣:每個健康老人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脾氣好,沒有一個健康老人心胸狹隘,脾氣暴躁,鼠肚雞腸,鑽牛角尖。為什麼呢?因為哲學家講過:性格就是命運。心胸狹隘,脾氣暴躁出入活不到一百歲,50-60歲早一個一個氣死了,要麼得癌,要麼心血管早死了。第二點呢,沒有一個健康老人懶惰,這是真的。要麼愛勞動,要麼愛運動。

正好印證了英國一個諺言:沒有一個長壽壽者是懶漢。

那麼為什麼心理平衡這麼重要?我們平常講的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栓,其實它是慢性的過程,動脈不是馬上硬化的。動脈硬化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把血管堵死了。我們一般人四五十歲動脈硬化,每年血管都變窄,一年大約狹窄1%、2%左右,如果你抽煙,高血壓、高血脂可以狹窄在3%、4%,但隻要你生氣著急,動脈一痙攣,一分鍾內動脈可能狹窄100%,人立刻就死,情緒的影響就有這麼厲害。

美國報道一個53歲男人回家,一推門進去,兒子、妻子正吵架。吵得厲害,他剛想勸幾句,還來不及開口,兒子盛怒之下操起水果刀衝他媽媽心髒一刀捅過去,從前胸捅到後胸,當場把他媽一刀紮死。他一看一恐懼一下倒在地上,當時就死了。法醫解剖,發現這位老先生53歲動脈沒有硬化,很光滑,接得好好的。怎麼就死了呢?屬於動脈痙攣閉塞,整個心髒處在高度收縮狀態。

報紙上還登過埃及一件事,醫生玩忽職守,不負責任,病人昏迷,瞳孔放大,以為病人死了,送太平間。病人一到太平間醒過來,發現自己在冰櫃裏麵,嚇壞了,頂開蓋吃力往外爬,很痛苦,正一隻腳在外另一隻腳還在冰櫃裏麵時,有一位護士推開停屍房門,沒有思想準備,一看怎麼停屍冰櫃裏爬出一個人,很可怕,看到那人那麼可怕的樣子,驚叫了兩聲,想往外跑,來不及跑出去就倒下死了。這個病人倒活了。他告了這個醫生,說我沒死,怎麼就說我死了。法院判醫生犯了瀆職罪,玩忽職守,判刑三年。

有時候一句話要了一條命。我們醫院病房禮拜六探視,有位老太太來看老先生,挺好的,買了水果,高高興興,而她的一句話,差點要了老頭一條命。她說昨天晚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東歐發生事變,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被槍斃了。老先生挺認真地說:“這種做法胡來,政治鬥爭。”老太太也挺認真地說:“活該,應該槍斃。”老先生說:“他不應該槍斃。”兩人為了齊奧塞斯庫該不該槍斃爭論起來。結果不到三分鍾,老先生胸疼,臉色蒼白,滿頭大汗,不得了,趕緊找醫生做心電圖,一做心電圖,急性心肌梗死,趕緊搶救,推到監護室,打上溶栓藥,0.1克15000元錢,而這個藥還挺好,半個小時化開了,最後不錯完全恢複了,到出院那天,老太太給我們送了一麵錦旗,感謝救命之恩。她說,這回我真的知道生氣的危害性,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往後我們倆絕對不吵架了,以後老頭子說什麼我就聽什麼。老先生過去妻管嚴,別的不怕,就怕這個老太太,這回老先生因禍得福,他一說話,老太太不敢氣他了。

情緒的波動確實很厲害。有個教授跟研究生生氣,年輕人就是不聽話,老教授很生氣,還沒能畢業,你一個博士生還蠻不講理,很生氣,一拍桌子血管崩了,腦血管當時就破了,這一拍胳膊起不來了,半身不遂,腿也不行了,坐不住了,歪著歪著扶不住了倒在地上。年輕人一站起來指著老教授說:“我可告訴你,法律有規定:氣死人不犯法。”走了。我不講這個年輕人的道德,就是說跟年輕人生氣沒必要。他不聽話,讓他不聽話,生活會教訓他。他頭撞南牆自然聽話,你沒必要跟他生這氣。因為情緒波動,血壓猛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