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維護健康的五大基石(1 / 2)

高血壓是無聲殺手,它導致冠心病、腦卒中,並造成病人提前死亡。

“殺手”的比喻是很形象的,有的人不頭疼、不頭暈、不難受,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發展,以後突然某天暴發、死亡,所以它不像有些病,先感到痛苦,使人警覺,沒有症狀的病特別危險。

哪些因素與血壓升高關係密切?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目前認為下列5項因素與血壓高有關。

遺傳因素:許多臨床調查資料表明,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呈家族聚集性,一方麵是他們有共同的生活飲食方式,但主要是遺傳因素。

體重因素:體重與血壓緊密相關。我國人群研究結果證明,體重指數增高,是血壓升高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

營養因素:過多的食鹽、大量飲酒、膳食中過多的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值過低,均可使血壓升高。

吸煙:吸煙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調查發現,從事緊張程度高的職業,如司機、會計、統計員,其高血壓患病率都比較高,說明高血壓病在從事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的工作,同時又缺少體力活動者中容易發生。

國外有一項研究表明,得了高血壓,不經治療,結果3-5年中已出現部分心、腦、腎的損害。這組病人平均年齡為32歲,死亡年齡為52歲。也就是說,發現高血壓後,不經任何治療,平均存活19年。而同期血壓正常者的平均壽命為71歲。因此,“高血壓”這三個字等於病人要少活20年,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

美國人壽保險公司曾報告,對35歲的男子來說,即使血壓輕度升高,如大於或等於150/100毫米汞柱,其預期壽命要比血壓為工20/80毫米汞柱者短17年。

但高血壓又是可防可治的。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中島宏博士指出,全世界每年死於心血管病的人達1200萬人,居人口死因構成的第一位,但如果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就可以減少600萬人的死亡。高血壓是當前人類的最大“殺手”,而我國的高血壓病還有“三高”、“三低”的特點。

“三高”一是指患病率高。1991年全國有高血壓病人9 000萬,並以每年350萬人的速度增加,到1998年底已經有1.1億人。平均每三個家庭有一位高血壓患者,或者說,每11個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

第二,死亡率高。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病在全國人口死因中占41%,腫瘤占16%。

第三,致殘率高。發生腦卒中後的幸存者,常留下半身不遂、癡呆等後遺症,目前全國有600萬人。在北京,因患心腦血管病致殘的占53%。

高血壓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給國家、社會、個人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痛苦和負擔。因此,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吳英愷院士說:“高血壓是危害中國人民健康的最大敵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三低”中,第一是知曉率低。就是說,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在全國普查中發現,高血壓患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不到一半。

第二是服藥率低。服藥率不到12.5%。明知自己是高血壓患者,卻持“我沒有什麼症狀,就不吃藥了”這種態度的人很多。許多人陷於一種誤區:高血壓不算什麼病,總擔心終身服藥對身體會有影響。其實,不服藥的危害遠大於藥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