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個病人,38歲,那天肝區疼,去做B超,醫生告訴他:“不得了。肝髒長了一個癌,直徑7厘米,轉移了。”他一聽當時臉色蒼白,摔在地上了。到家以後,一宿沒睡。心裏想:“孩子才8歲,我死了以後,孩子誰來撫養?”
到醫務所一看,醫務所大夫還挺好,很關心他,說:“肝癌晚期,你喜歡吃什麼,就趕緊吃什麼,你喜歡玩什麼,趕緊玩什麼,反正沒多長時間了。”
回家臥床40天,瘦了二十多斤,皮包骨頭。工會主席趕緊提了水果去看他,問他:“最後還有什麼要求嗎?”
他回答:“別的沒什麼,我呢,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到過北京天安門。”
“去不了,我起不來了。”他遺憾地接著說道。
“不要緊,破例。”工會主席回答說。
於是讓4個小夥子用擔架把他抬上火車。看完北京天安門,該回去了。可有人說,既然到北京,看看有什麼好的醫生,好的辦法。結果到北京一家醫院,一個老教授是我的同學,一輩子專門做B超,極認真、仔細地替他做檢查。
下來後,病人問:“我得的是什麼病啊?”
“你放心,沒有病。”
“我怎麼沒有病,我肝疼啊,都快死了。”
“你是嚇出來的。”
“怎麼能嚇得這麼厲害呢?”
“很多人都像你一樣是囊腫,但被診斷成癌症,結果精神崩潰,一病不起。實際上,什麼也沒有。”
醫生跟他這樣一解釋,4個小夥子一聽,可高興了。你原來沒有病,我們抬著你幹什麼。拋下擔架就跑了。
醫生告訴他:“你這種情況多了,我給你出證明,我敢負責任,你放心。”經詳細解釋,這樣他慢慢相信了,回到東北又能吃又能喝,又能上班了,幸虧他想看天安門,他要不想天安門,早變成骨灰了。
我本人看過一個裝著心髒起搏器的病人,有一天他來看病,他說疼啊悶啊,憋氣啊,很難受。
我很奇怪,起搏器挺好,不應該疼啊,其他一切也都正常。
他說:“我跟你實話實說,前天碰到一個人,問我最近怎樣?我說,我在安貞醫院裝了個起搏器,花了38000元。他說,你這種病不用裝起搏器。花點錢,是小事,有報銷,問題是電極頭帶倒鉤的,鉤住你的心髒,鉤住你的肉,疼啊,還帶倒鉤,要是電線萬一斷了,可不得了,沿著血流跑,血流到哪,它堵在哪。還有起搏器裝在這裏,壓迫你憋氣是嗎?”
回家一想,果然感到他講得對,疼,覺得起搏器前麵那個電極帶鉤,鉤住自己的肉,疼了,胸悶憋氣難受,上不了班了。
我說不會,為什麼呢?因為第一代起搏器電極帶有倒鉤,第三代沒有倒鉤,起搏器電線根本不可能斷,起搏器並不裝在肺裏,它裝在胸腔外。所以根本不可能堵,不可能疼,不可能憋氣。
他說就是疼,我說:“沒關係,我給你開點藥調理神經,晚上睡不好,用法國進口的‘憶夢返’,4元錢一粒,準好。”
再過兩個禮拜,好了嗎?
他說:“不見好,還是疼,上不了班,出不了氣,難受。”
本來他很好,什麼病也沒有,結果呢?被人一說他信了,現在怎麼也不行。最後一個外國人救了他。
他們單位組織個代表團去美國考察,他也一起去了美國。他跟大使館的人講,請幫我找一個美國有名望的心髒專家,問他一個問題:“我這個病該不該裝起搏器。”大使館的同誌還真不錯,真給他找了個美國專家,100美元一個號。
他對美國專家說:“我就問問你,按美國的標準,我這個病該不該裝起搏器。”
美國醫生給他查得很仔細。然後說,可以告訴你兩句話:第一句話,你這病按美國的標準,應當裝起搏器;第二句話,你們醫生分兩派。一派認為應該裝,一派認為不應當裝,可以明確告訴你,認為應當裝起搏器的醫生,是世界水平的醫生。
這話一聽,好了,放心了,回來不疼了,不悶了,不憋氣了,高高興興去上班了。
暗示作用非常大。什麼是暗示作用呢?
比如,醫生治高血壓,發給病人一粒半黃半綠、非常漂亮的膠囊。我說,這個降壓藥是美國進口的,非常好,你吃了,下星期再來複查。
其實,裏麵裝的是澱粉,但下星期一檢查,果然很多病人血壓恢複到正常,頭不疼了,睡眠也好。
胃大部切除的病人,疼得不得了,打一針嗎啡止疼好了。其實,注射的是生理鹽水,告訴他是嗎啡,40%的人完全不疼;醫生就是注射真嗎啡,也隻能有95%的人不疼,還有5%的人不管用。這就是暗示的作用。
美國人治癌症,發現一個一個病人去治,病人死得快,怎麼治呢?把病人集中在一起,小組治療。
癌症病人每個星期三下午,七八個人一組,座談,大家一起聊聊天,說說話,心裏怎麼難受,盡管說出來,互相介紹,互相鼓勵。這麼個小組療法一來,大家心情很好,病人相互之間成了好朋友。結果呢,化療副作用很小,死亡率降低,存活率提高。
北京總結過一些“抗癌明星”的經驗。有的癌症病人,醫生說隻能活一年半載,結果活了十幾年都好好的。醫生也奇怪了,怎麼他的癌細胞轉移那麼厲害,還活得那麼好呢?因為他們都在公園,每天早晨北京八一公園有許多癌症病人在那裏唱啊,跳啊,活動啊,高高興興聊天啊!後來就索性成立了“抗癌俱樂部”。
為什麼說有些病人半年就要死,可10年還活得好好的呢?
沒有一個人說我是靠用好藥延長壽命的,個個都說,我心情很愉快,充滿信心,我對未來充滿希望,我一點都不害怕,因為我們大家心裏很快活。
總結他們的經驗,第一條全都是心理心態良好,心理平衡;第二條,他們都有個和睦的家庭,家人很關心,單位很關心,一個強大的社會小環境支持他。這是主要的,藥物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