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中篇 走出亙古的迷穀(3 / 3)

我們科裏住有一個病人,60歲,本來他很健康,因為有一天他回家一聽不得了,原來他的大兒子騎自行車從胡同裏出去一拐彎,被對麵來的輛大卡車一撞,把脖子撞斷了,頸椎骨折,高位截癱。他到醫院一看,正搶救呢,身上插著七根管子,從鼻管、胃管到尿管,還有四肢上到處都是。他的兒子25歲,正準備結婚。醫生告訴他兒子將高位截癱,今後大小便都成問題,不說結婚,工作也不成了,生活也不行,以後一輩子都要人伺候,醫藥費多少錢呢?三天1萬塊錢。這可不得了,大兒子是這麼一個狀況,今後一輩子誰管呢?怎麼辦呢?精神壓力真是受不了,結果三個月之後不但吃不下飯,水都喝不下,快上醫院看,一拍片是食道癌,食道已堵死了,趕快開刀,一開刀胃裏還有兩個癌。三個月前很健康,壓力一來憂慮,三個月內兩個部位三個癌,手術以後還是憂慮抑鬱,結果比兒子還死得早。對他來說,截癱孩子還在搶救,他倒被精神壓力造成了癌症。

第五個人也是遇到壓力,變成精神分裂症了。第六個人遇到壓力,談談笑笑,若無其事就過去了。

都是人生氣著急,遇到壓力,有的人得心髒病、潰瘍病,有的人得了糖尿病,有的人什麼事也沒有。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死人複活嚇死護士

報紙登過埃及一件事:醫生玩忽職守,不負責任,病人昏迷、瞳孔散大,以為病人死了,送進太平間。病人一到太平間醒過來,發現自己怎麼在停屍櫃裏,嚇壞了,頂開蓋很吃力往外爬,很痛苦。正當那人一腳在外一腳在裏麵時,有一位護士推開停屍房的門,沒有思想準備,一看怎麼停屍櫃爬出一個人那麼可怕,看到那人痛苦的樣子,驚叫了兩聲,想往外跑,來不及跑出去倒下就死了。這個病人倒活了。他告了這個醫生,說我沒有死,怎麼就說我死了,法院一調查情況屬實,判醫生犯了瀆職罪,玩忽職守,判刑三年,但護士被嚇死了。

教授氣崩腦血管

有個教授因為跟研究生生氣,說現在年輕人啊,好的固然是不少,但不聽話的更多。年輕人就是不聽話,老教授很生氣:“還沒畢業,你這樣蠻不講理”,一拍桌子,血管崩了,腦血管當時就破了,這一下起不來了,半身不遂,腿也不行,坐不住了,歪著歪著就倒在地上。

年輕人站起來指著老教授說:“我可告訴你,法律有規定,氣死人不犯法。我走了。”先不講這個年輕人的道德,就是說跟年輕人生氣沒必要,不聽話,讓他不聽話,生活會教訓他,他頭撞南牆自然聽話,我們沒必要跟他生氣。因為情緒波動,血壓猛然升高,落個半身不遂的是生氣的人啊,不值得。

爭吵險送他的命

有位老太太來醫院住院部探視老先生,挺好的,買了水果,高高興興,什麼事也沒有。而她的一句話,差點要了老頭一條命。

她說昨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你看了嗎?羅馬尼亞齊奧塞斯庫被槍斃了。老先生還挺認真說:“這種做法胡來,政治鬥爭,不能這麼幹。”老太太也挺認真說:“活該,應該槍斃。”老先生說:“他就不應該槍斃。”兩人為了齊奧塞斯庫該不該槍斃爭起來。結果不到三分鍾,老先生胸疼,臉色蒼白,滿頭大汗不得了。趕緊找醫生做心電圖,一做心電圖,急性心肌梗死,立刻搶救,推到監護室,打上一針藥,0.1克15000元,而這個藥還挺好,半個小時化開了。最後不錯,完全恢複了,到出院那天,老太太給我們送了一麵錦旗,感謝救命之恩。她說,這回我真的知道生氣的危害性。我可以保證,往後我們倆絕對不吵架了,老頭說什麼我就聽什麼。

老先生過去“妻管嚴”,別的不怕,就怕這個老太太。這回老先生再也不怕老太太了,因禍得福,他一說話,老太太不敢氣他了。

為了一隻蚊子

我們治療的一個病人就為一隻蚊子引起嚴重的高血壓。他從國外回來,到深圳去旅遊,10點鍾準備睡覺,房間裏有隻蚊子。60多歲的人去打蚊子,蚊子不那麼好打,打到清晨4點鍾總算把蚊子打死了。他想我還得躺半個鍾頭,看看房間裏還有沒有第二隻蚊子,聽了半個鍾頭,沒事就睡下,再睡就睡不著了。他一直堅持吃降壓藥,平常每天血壓120,天亮了測試血壓196,升了76.醫生告訴他說:“藥量可以加倍。”趕緊加倍吃藥,還不行再加一倍,結果加到8倍藥還不行,趕緊上醫院,打了點滴才把血壓降下來。雖然腦子沒出血,但鼻子還是大出血了。為了一隻蚊子,血壓就升了76

邁開健康的腳步

我們現在講的這些病,內因在慢性病中所占的作用不是主要的,隻占15%,85%是外因造成的。因此可以通過外因調控,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來減少疾病,健康的鑰匙在自己手裏。

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中島宏博士講過:隻要采取預防措施,能減少一半的死亡,就是說,有一半的死亡完全可以預防。中島宏博士還說過一句話: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

因此他再三提出告誡,不要死於愚昧,不要死於無知。因為很多病是可以不讓它發生,可以避免死亡。如果前麵說到的搬書的那位同誌受過健康教育,知道老年人不能憋氣、突然用力,搬書一回搬兩三本就行了,不去搬這一摞書,就不會變成植物人了,就不會花了150萬。搬大白菜的例子也是一樣,如果他接受健康教育,知道平常不太活動的人不能突然之間幹重活,就可避免這個事。

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現在看來,知識不僅僅是力量,知識還是健康。隻要我們擁有保健知識,我們就會擁有健康。願我們的生活,物質和精神同步文明,願我們擁有衛生保健知識,邁開腳步,走出亙古的迷穀,走在健康幸福的生活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