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適中方形土樓特色來到閩西重鎮適中,首先映入眼簾的道路兩旁,高大的土樓,櫛比連簷,宏偉的牆體,若堡若城。這就是引人注目的適中方形土樓群。它以方形為主,曆史悠久,建築宏偉,別具一格,堪稱“民居瑰寶”。
適中,早在公元736年就有文史記載,當時稱“上坪堡”。由於它“地跨山海,雄截乎四方咽喉”,在曆史上,是閩西南、粵東北通往京師的要道,“建公館,設軍營”,遂使這個萬山環抱的小小村落逐漸繁榮發展起來。上樓的興起,大約在明朝中後朝,煙草自南洋傳入福建,這裏成了海上通往內陸的“絲綢之路”要塞。適中的皮絲煙商分布在陝、甘、贛、魯、浙、粵一帶,到南洋經商的人日益增多,他們發財後競相建築高大的土樓。清代的雍正、乾隆、嘉慶期間達高潮,最盛期有300餘座,現存242座。
適中土方樓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是因為它全部使用夯土建築,大量使用粘土稍加上一些石灰、稻草之類摻和物,利用夯築建造出三至五層的高樓。
方形是適中土樓最大的特色。據專家考察,大量的是建於康熙、乾隆年間,雖經曆史的風風雨雨,至今還大部分完好,現存最大的“和致樓”,主樓麵闊54.2米,進深51.3米,占地2780.46平方米,不難看出當年雄偉壯觀,典雅華麗的盛況。
厚牆,是適中土方樓的共同特征。每座樓房都以厚厚的夯土牆為外牆,圍築成方形,內牆也是用夯土建成。這與永定、南靖的土圓樓用木質隔斷有明顯不同,當地公認最古的“古風樓”,坐落在中心村,外牆厚達1.4米。
適中土方樓的另一特色,每座樓內部都有天井,在天井的處理上,有的尚作“露天廣場”,有的還置建房舍,形成“樓包厝”;有的還建成二層樓,形成“樓包樓”。現存的“典堂樓”、“和致樓”、“長春樓”、“太和樓”、“善太樓”等最為宏大華麗,形如城廊。
江南懸空寺大慈岩大慈岩,素有“江南懸空寺”之稱。它位於建德市境內,是富春江-新安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點。大慈岩主峰海拔586米,形如五指弓曲成拳狀而名“一拳峰”。據建德縣誌記載:“岩高數百丈,四麵玲瓏,宛如民屋,內有石筍從地湧出。元大德年間,臨安人莫家淵棄家於此,琢石為佛,號大慈。”自此更名為大慈岩。
大慈岩主要以山景取勝。大慈峰懸崖絕壁,高聳入雲;楊塘岩險峻陡峭,蔚為壯觀。登山石階沿山溝澗流盤旋而上,使大慈岩因峰而雄,因水而靈。山間原有大慈岩寺,建於元大德初年。寺距山頂約200米,此處崖壁高逾百米,形如刀削,崖壁中部凹進,寺廟、禪房就依山形而建,一半嵌入崖壁,一半淩空於崖壁之外,頗具懸空之勢。寺前留有古銀杏一棵,胸徑達1.30米,樹齡逾300年,蔭如華蓋。
十多年前,大慈岩景點的開發建設者們創造出“懸岩、幽山、幽水、幽穀、幽香”的特色,在“懸”字上做文章,開設“懸空棧道”、“懸空亭廊”、“懸空蹬道”、“懸空纜車”,從而使大慈岩成了名副其實的“江南懸空寺”。爾後,為了充分利用長穀溪流的獨特景觀,又在山頂築池蓄水,使水長流瀑常嘯。而今,“蘿黛煙雲”、“溪澤留客”、“長穀探勝”、“慈岩問淵”、“霧裏鎖翠”等景點已初步建成。沿長穀登臨,山道彎彎,兩旁濃蔭蔽日,溪流蜿蜒曲折,伴你一路上崖頂。上得崖來,樓台亭閣橫空出世,恍若空中樓台。(謝永明)
大連聖亞海洋世界聖亞海洋世界日前在大連建成。它擁有海底通道長度118米,居亞洲第一位,代表世界一流水平的水族館,它的建成,標誌著我國的水族館建設已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聖亞海洋世界設有海洋世界展廳、海底通道水族館、艦船展廳、海洋科普廳及海洋文化圖書館、海洋電影院等。作為海洋世界的主體--海底通道水族館,造型獨特,工藝精良。巨大的拱型玻璃做成的展缸,玲瓏剔透,極富立體感。200餘種,7000餘尾形態各異、色彩迷人的珊瑚魚以及海葵、小蝦、暢遊在4000餘噸經過淨化、調溫、高清晰度的海水中,遊人走到這裏,恍若置身於旖旎、斑斕的水下龍宮,感覺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從而不知不覺地油然而生珍愛海洋、保護海洋之慨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