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旅遊熱線(1)(1 / 3)

名山

黃山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的太平、歙縣、黟縣和休寧之間,麵積約1200平方公裏,有山峰72座。最高峰蓮花峰,海拔1800多米。相傳黃山因軒轅黃帝曾在山上煉丹而得名。

黃山自古以來就是遊覽勝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遊覽了黃山之後,對黃山推崇備至,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句話的意思是:遊過五嶽歸來,其他的山不用再看了;而遊罷黃山連五嶽也可以不看了。黃山確實不同尋常,它兼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廬山的飛瀑,衡山的煙雲,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於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自黃山的溫泉上行4公裏左右,就可以看見黃山的怪石了。那些淩空的巨石,或像報曉的雄雞,或像步履蹣跚的老人,或像龜魚對望,或像小兔觀日,有的又極像一對放羊的小姐妹,千姿百態,維妙維肖。

在通往天都峰、玉屏樓的路上,更是奇險無比,令人難忘。這裏有急速飛馳的雲海,陡峭萬丈的懸崖,還有從天而降的垂直石階。玉屏樓附近的懸崖上,有幾棵古老的鬆樹,其中一棵名叫迎客鬆,還有一棵叫送客鬆,它們挺立在路邊的峭壁上,似乎在熱情地迎送著各方遊客。

從玉屏樓向前走3公裏,就到了蓮花峰下,攀上峰頂就可以觀賞日出。黃山觀日出、望雲海的理想場所是清涼台,古人在這裏留下了不少詩篇。這一帶還有夢筆生花、筆架峰、駱駝石、仙人下棋等勝景。

五嶽五嶽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的總稱。因為泰山位於五嶽之東,是五嶽之首,所以古代帝王登基之初或太平年歲,都要登泰山祭告天地,舉行封禪大典。漢武帝以後,各代皇帝對五嶽不斷追加各種封號。唐玄宗曾封五嶽為“王”,宋真宗封五嶽為“帝”,到了明太祖則封五嶽為“神”了。這五座山的名氣也就愈來愈大,山上的名勝古跡也特別多。

自古至今五嶽一直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名列五嶽之首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市,長約200公裏,主峰玉皇頂,高1524米。山峰挺拔峻秀,雄偉壯麗,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勢。山上有南天門、鬥母宮、經石峪、黑龍潭、日觀峰等古跡。

泰山已有20億年的曆史,是一個由斷層上升而形成的斷塊山。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許多山峰都被侵蝕化為平地,而由堅硬的花崗岩、片麻岩組成的泰山,卻仍巍然屹立在大地上,難怪人們要用“穩如泰山”來形容基礎的穩固,不可動搖。

西嶽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南,又名太華山。最高峰海拔1997米,像一柄利劍直刺天空。因為華山的北部是平坦的渭河平原,所以顯得特別高峻。又因它險峻難攀,自古有“華山一條路”的說法。華山的蓮花峰、落雁峰、朝陽峰、玉女峰和五雲峰等山峰,都是旅遊勝地。

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五嶽最高峰中是個小弟弟。但是由於衡山的東麵為低平的湘江穀地,山勢卻顯得雄偉高大。衡山72峰中,最著名的有祝融峰、天柱峰、芙蓉峰、紫益峰和石廩峰。

這些山峰經常籠罩在輕煙般的雲霧裏,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

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有南嶽的“四絕”。

北嶽恒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東至河北省境內,長約150公裏。恒山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是五嶽中最高的山峰。主峰之東為天峰嶺,西有翠屏山,雙峰對峙,渾水中流,地勢十分險要。位於渾源縣境內的懸空寺,建於半山腰的懸壁上,從下麵望去,就像懸掛在空中一樣,是北嶽的一大勝景。

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北,主峰太室山海拔1440米,也是嵩山的東峰。中峰叫峻極山,西峰叫少室山,天下馳名的少林寺就在嵩山的西峰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

中國五嶽名稱位置主峰(米)

東嶽泰山山東省泰安市1524南嶽衡山湖南省衡山縣1290中嶽嵩山河南省登封縣1440西嶽華山陝西省華陰縣1997北嶽恒山山西省渾源縣2017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華山、普陀山和峨眉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主峰葉鬥峰,高3058米。五峰雖然很高,但它們的峰頂卻很平坦,像一個個平台,所以稱為“五台山”。

因為這裏氣候寒冷,涼爽,又名“清涼山”。五台山向來寺廟很多,香火旺盛,現在還有顯通寺、佛光寺、塔院寺、龍泉寺等四十多座寺廟。顯通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寺院。寺裏有一座明朝鑄造的3米多的銅殿特別吸引人。

佛光寺的建築具有唐代風格,寺北文殊殿內供奉著一個騎著獅子的文殊菩薩像,傳說中的文殊菩薩就在這裏降臨人世。五台山的最高處叫菩薩頂,站在那裏可以盡情欣賞五台山的優美景色。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原名“九子山”,有99座山峰。唐朝大詩人李白曾為它寫這一首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從此,九子山就被稱作:“九華山”了。這裏景色迷人,環境清幽,而且有不少古刹。著名的建築有肉身寶殿、百歲宮、甘露寺、吉祥寺等。肉身寶殿始建於唐朝,殿宇建築十分雄偉。殿內有一個高約17米的木塔,七級塔身每層都設有八座佛龕,供奉著地藏王金色坐像。自唐代以來,九華山一直是地藏王的道場。殿中珍藏的佛教珍品--印度貝葉真經,已有1000多年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