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可分為九曲溪、雲窩、桃源洞、三仰峰、水簾洞--天心岩、武夷宮、一線天等景區。武夷山的奇秀主要體現“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三三是指一碧如染的九曲溪,六六是指一朵朵出水芙蓉般的36峰。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的西南麓,繞了九曲十八彎,構成了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盤曲山中的九曲溪約9公裏,一般都乘竹筏漂流而下,夾岸森列奇峰佳景,引人入勝,一再漸入佳境,其樂融融!
武夷山是曆史悠久的名山,又是療養的好地方。
秦漢以來,就有許多人來武夷山登臨、盤桓,曆代在這兒興建不少寺、廟、祠、宮,建了亭、台,樓閣,漢武帝曾派人來武夷山設祀台,以乾魚祀武夷君。宋、明兩代來遊覽、講學的人更多。武夷山所在的原崇安縣,又是土地革命根據地之一,公元1926年就燃起了革命烽火,公元1942年震動全國的“赤石暴動”就在這裏發生。
縉雲山縉雲山是華鎣山的一個分支,位於重慶市西北,是四川的名山之一。山間的溫泉峽穀,叢林古刹,溪流瀑布,都集中展示了蜀中山水幽、險、雄的特色。
縉雲山也是四川境內的佛教勝地之一,開山建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曆史。古寺位於茂密的濃蔭下,寺內大雄主殿飛簷翹角,氣勢雄偉。
縉雲山有九座峰。遠望九峰,崢嶸長空,雲霧繚繞,嵐光滴翠。
九峰中以獅子峰最為雄偉。登上山峰,俯視山下,嘉陵江和北碚的風光盡收眼底。每當秋冬多霧季節,濃霧鋪天蓋地,遊人入山如步踏霧絮,茫茫蒼蒼,銀海起伏,遠處山蜂如海中小島,時隱時現,景色極為壯觀。
雞公山雞公山風景名勝區,1982年11月8日由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信陽市45公裏,豫、鄂兩省交界處,是大別山的一條支脈,方圓約50公裏。主峰報曉峰,海拔784米,兩側為靈華山和長嶺,酷似雞公兩翅,主峰左右峭壁幽穀形為雞爪,遠望山勢形似引頸啼鳴的雞公,因而得名。從山下沿著條石鋪築的百步天梯,登上報曉峰,峰間雲霧繚繞,遍山為無邊無際的茫茫雲海,俯瞰山脊,如同大海中漂浮的神龜,山間的建築物儼然一座座仙山瓊閣,沉浮於雲海之中,時隱時現,近年辟建為“雲中公園”,是我國的旅遊避暑勝地之一。
雞公山地處我國南北植物過渡帶,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2.4℃,植物繁茂,有1200多種。山間有仙人洞、羅漢堂,窺星台、天福宮、仙人瓊閣等99處名勝古跡。雲海、日出、飛瀑、流泉四季景色變化動人。季節變化,也使雞公山常呈現十大奇景:曙色雲海,曉峰朝暉,晚霞夕照,樓台賞月,雲頭觀雨,雨後黃花,彩虹映川,銀裝素裹。
驪山臨潼驪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南,因山形似驪馬,故名驪山。唐代詩人杜牧有“長安回望繡成堆”之句,故亦稱“繡嶺”。山上鬆柏蒼翠,花草繁茂,夕陽西下,霞映山巒,青山披金,格外妖豔。“長安八景”中之“驪山晚照”即由此得名。
驪山風光旖旎迷人,令人陶醉,但最令人向往的,還是北麓長流不斷的溫泉水。這裏的泉水四季溫熱,內含多種礦物質,形成“自然之驗方,天地之元醫”。早在西周時,周幽王在此修驪宮,秦始皇建“神女湯泉”;漢武帝修葺擴建為“離宮”;唐太宗興“湯泉宮”;唐玄宗大築宮殿樓閣,更名“華清宮”又稱“華清池”。
這裏的溫泉是最古老、最負盛名的,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曆史。
華清池的早年建築,已蕩然無存,現在的華清池是在唐華清池的範圍內,不斷整修擴建而成的。先後修建了飛霜殿、沉香殿、宜春閣、九龍湯、蓮花湯、海棠湯、龍吟榭、日華門、望河亭、飛虹橋等仿唐建築。亭台樓閣、幽徑回廊,昔日帝王的行宮禦苑,今人已成為勞動人民的遊覽和療養的勝地。
天柱山天柱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潛山、嶽西兩縣境內,為花崗岩構成的山嶽風景名勝區。主峰海拔1490米,挺直如柱,直聳雲天,因而得名。公元前106年(兩漢元封年間)武帝親臨此地封天柱山為“南嶽”。天柱山風景特色在於天然。她有天柱、飛來等42峰,有麒麟、熔藥等16岩,有霹靂、鸚鵡等53怪石,有試心、千丈等17崖,有寶公、司元等25洞,還有18嶺、13井、7關、8池、48寨……
由此聲名卓著。
《天柱山誌》稱其山“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確實如此,她的雄奇、靈、秀,世所罕見。
青城山--都江堰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灌縣境內,距成都西北方約60公裏。
青城山為四川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灌縣西南15公裏處,方圓百餘公裏。青蔥幽麗,遍布宮觀,自古有“青城天下幽”的美稱。山中長年青翠,歲寒不凋,諸峰環繞,狀若城廓,山因而得名“青城”。
主峰大麵山海拔1300餘米,雄奇險峻。古木參天,翠篁漫野,溪流潺潺。若逢微雨氵蒙氵蒙,則綠霧彌漫,峰巒隱約,不愧“幽、秀、雄、奇”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