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旅遊熱線(5)(1 / 3)

有一年,國清寺大主持準備在寒山、拾得二人之間選一人做管理道場的工作。寒山知道後,為成全拾得,就獨自一人不辭而別到蘇州立庵去修行。拾得發現後,馬上打點行裝去找寒山。為了圖個吉利,拾得在路上采了一技荷花,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找到了寒山。

寒山見拾得遠道而來,就手捧盛著素齋的篦盒相迎,兩人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碑刻上的“和合二仙”,就是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的情景。

宋朝太平興國初年,蘇州節度使孫承祐重建寶塔七層,改稱“普明禪院”。元朝末年,寺和塔遭到毀壞。以後蘇州知府況鍾重修,並且建了鍾樓,鑄了巨鍾。

現今的寒山寺外牆上橫書“寒山古寺”四個蒼勁的大字。寺內黃牆綠瓦,樹木森森,殿宇軒昂。山門之內是彌勒和韋馱像,彌勒笑容可掬、如迎遊人。兩側偏殿的五百羅漢,造型各異,古樸生動。

寒山寺以鍾傳名。據傳明代所鑄的巨鍾,聲音宏亮,聲聞十裏。

從1979年起,寒山寺就組織了除夕夜聽鍾聲的活動。寒山寺的夜半鍾聲為寂靜而蕭瑟的冬夜平添了無限的韻味,給夜泊的客船送去了綿綿的情意。

拉薩大昭寺位於西藏拉薩市中心的大昭寺,是西藏著名的佛教寺廟。相傳由嫁與吐蕃首領鬆讚幹布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共同主持興建。寺名大昭,即供奉大佛之意。

大昭寺坐東麵西,占地2.5平方米。主殿高4層,殿頂為藏式金頂和法輪,殿內供奉著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的覺臥佛像即釋迦牟尼像。兩廊殿黨則供奉鬆讚幹布和尺尊、文成兩公主塑像以及其他佛像。

該寺建築以藏式為主,也多處采用唐代的梁架、鬥拱、藻井等形式。在四周廊廡和殿堂四壁遍繪藏式壁畫,表現“文成公主進藏‘等史實,總長達千米,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大昭寺門前還矗立著一通石碑,為823年所鐫刻的唐蕃會盟碑。碑南長有一株柳樹,相傳為文成公主親手所植,俗稱唐柳或公主柳。

西藏日喀則紮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在西藏日喀則縣南的尼色日山下。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由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門徒達賴一世根敦主興建,是班禪四世以後曆世班禪舉行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依山傍水,層樓高聳,金頂碧瓦,巍峨莊嚴。周圍築有城垣,方圓約2公裏。為西藏佛教格魯派第四大寺。全寺分脫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四個紮倉(經學院)。內有殿堂數十處,壁畫生動、風格回異。另有曆代班禪靈塔,塔身包裹銀皮,鑲嵌各色寶石,輝煌燦爛,耀人眼目。

寺內收藏的佛像、唐卡(卷軸佛畫)、刺繡以及各種精美貴重的珍玩、供器、瓷器等亦極豐富。文物中還有明清兩代皇帝頌發的大量金玉印章、封浩敕書以及鐫有八思巴文元代”大司陡印“印章,為研究西藏古代文化和藏漢關係史的重要資料。

青海煌中的塔爾寺藏語稱本,意為十萬佛像。在青海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紀念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大銀塔。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其餘五寺為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紮什倫布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整個寺院依山勢起伏,高低錯落,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經堂、大廚房、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寶塔、太平塔、菩提塔、過門塔等大小建築,組成完整的藏漢結合的建築群。每年農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舉行四大法會,十月、二月舉行兩小法會,尤其是正月十五日的大法會,以許多美妙的宗教傳說、神話故事和藝術水平很高的三絕(指酥油花、壁畫、堆繡),吸引數以萬計的藏、蒙、土、漢籌各族群眾,來寺瞻仰朝拜。從而使全寺成為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中心,並在全國和東南亞一帶享有盛名。

薊縣獨樂寺薊縣有一座建築雄偉、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獨樂寺。

獨樂寺內有一座巨大的觀音閣,高達23米,人們在十裏之外也可依稀見到它的英姿。觀音閣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築,與山門、回廊連成南北軸線,顯示了唐代寺廟建築布局的風格。閣內有中國最大的觀音塑像,像高16.27米,人站在觀音像旁,隻及她的腳腕;欲看觀音頭頂,必須後仰90度。這個巨大的觀音頭冠上,有10個小觀音頭像,因而又稱”八麵觀音“。

這座寺院在中國建築史上享有”六最“之譽:觀音泥塑是最大的;山門及山門上的”鴟尾“是現存最早的;觀音閣是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以閣為中心的平麵布局,是中國建築史上采用最早的;寺曆經28次地震而巍然屹立,是最結實的千年古刹。

正定隆興寺隆興寺位於河北正定縣城東門裏街,是我國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佛教寺廟建築群。寺院原為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隋開皇六年(586)在苑內改建寺院,初名龍藏寺。宋太祖趙匡胤於開寶四年(971)敕命擴建,改名龍興寺。清康熙、乾隆時又增建,並改名隆興寺。又因寺內供一尊巨大銅鑄菩薩像,俗稱大佛寺。

隆興寺占地6萬平方米,平麵呈南北長方形,布局和建築均保留著宋代風格。主要建築分布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及兩側。南麵迎門為一座琉璃照壁。寺內有天王殿、大覺六師殿、摩尼殿、壇、慈氏閣、康熙及乾隆碑亭、大悲閣、毗盧殿等。其中天王殿、摩尼殿、慈氏閣和轉輪藏閣均為宋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