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旅遊熱線(6)(2 / 3)

白塔通高59米,下有三層須彌座台基,上有蓮座。亞字型須彌座上部向內收分,增加了穩健美感。塔身形似寶瓶,上肩略寬,使造型更豐滿渾厚。塔脖上有層層收縮的相輪,頂部承托著直徑近10米的銅製寶蓋,寶蓋邊緣懸掛流蘇和鈴鐸,顯得格外端莊秀美。寶蓋上部還有5米高的銅質塔刹,重達4噸。1979年,文物部門在維修白塔時,在頂部發現了乾隆皇帝書寫的大藏經等珍貴文物百餘件。

陝西西安大雁塔、小雁塔(1)大雁塔:在陝西西安市南4公裏的慈恩寺內。寺為唐高宗為其母追薦冥福而建。本名慈恩寺塔,因《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中記:摩揭陀國有一僧寺,一日有群鴻飛過,忽一雁離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驚異,認為雁即菩薩,眾議埋雁建塔紀念,故名。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慈恩寺主持僧玄奘為保護由印度帶回的經籍,由唐高宗資助,在寺內西院修建。初建為磚表土心五層方形,長安年間,純用青磚改修成雲彤樓閣式七層、登塔攀梯也改成盤道。大曆平麵又改建為十層。後經戰火破壞,剩下七層,明代塔又殘壞,在外表加砌西磚予以保護,即為今塔。高59.9米。塔基座東西45.9米,南北48.8米,高4.2米,合底座與塔身總高64.1米。塔南麵兩則鑲嵌唐太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二通,書者為書法家褚遂良,字體秀麗,為唐代遺留於後世的名碑。塔的門楣、門框,以陰線雕刻唐代建築圖案,畫麵嚴謹,線條遒勁,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

(2)小雁塔:在陝西西安市南的約1公裏處的薦福寺內。寺創建於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

初名獻福寺,是為唐高宗獻福而建立的寺院。塔修建於景龍年間,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為密簷式方形磚構建築,初為十五級,後經多次地震,塔頂被震坍,塔身破裂,現餘十三級,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層每麵長11.83米,通高43米。型體秀麗美觀。

陝西崇文塔在關中沃野,涇陽縣縣城東南10公裏的涇河北岸上,巍然矗立著一座古建築--崇文塔。它是中國現存最高的磚塔,高79.19米,共13層。

崇文塔是根據八卦懸頂的古建築原理設計的,每層均為八卦懸頂收頂,從塔底到塔頂全用青磚修築。整個塔身為八棱形狀,底層每邊長9米,周長共72米。每層各有4個窗,各層外麵均有四個佛龕,佛龕同窗交叉而上。佛龕中放置明代石刻佛像,坐立不一,其形態極為生動。底層是密簷式,南塔門上刻有“崇文寶塔”四字。二層內鑄有金屬站立佛像一尊,造形精湛。該塔每層有磚簷椽頭及磚雕各式各樣的花紋,每角相交為磚砌圓柱形,甚為壯觀。從底層南門進入塔內,每層均有台階,可曲折而上直到塔頂。每上一層;塔內塔外均可繞塔一周遊覽。最高層外一周築有城堡式垛口,高約1.5米,遊人可繞塔頂轉一周,俯看時有驚無險。塔頂係以約5米高的銅藥葫蘆收頂。當天氣晴朗時,在最高層繞頂一周,西安、鹹陽,驪山華清,太白積雪,昭陵乾陵等幾百裏景物全然可見,秦川景色曆曆在目,甚為壯觀。

崇文塔是明萬曆19年(公元1591年)李世達重修寺院時擬議,萬曆21年(公元1593年)正式動工,每年修建一層,每層刻有捐資人的姓名。

修至第九層時李世達去世,由其女繼承父願於萬曆33年(公元1605年)竣工。

崇文塔在形式上打破唐代方塔的典型而演變為多角八角式,所有門洞均為卷拱式樣,由底層至頂層完全采用螺旋卷拱的八卦懸頂磚構建築。此塔雖經數百年風吹雨打,但塔身、地基均保持原狀,堅固挺拔,堪為一方勝跡。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園

北海北海是北京西苑(三海)之金鼇玉蟲柬橋以北的部分。從金代大定十九年(一一七九年)建成大寧宮算起,已曆金、元、明、清四朝八百年之久。因此,它是現存皇家園林中最古老的一處了。北海這一部分的總麵積是六十八公頃,其中水麵占三十九公頃,大體上劃分為團城、瓊華島、東岸地帶、北岸地帶四個區段。

團城原來曾是海上三仙山之一的瀛洲島,是一座海中的小仙山。在明代後期時,把島的東南填成陸地,改築為一座以磚城包鑲的高台地。它的麵積隻有四千五百五十三平方米,周長二百七十六米,高四米六。城台上的主體建築有承光殿和玉甕亭等。團城是世界上最小最美的小城之一。

瓊華島是海上三仙山之一的蓬萊島,從總體布局上看,它是整個西苑(三海)之“鎮”。從此島的造景藝術意匠上看,這座仙山也正是整個西苑(三海)中“仙氣”最盛之區。它突出地反映著自遠古流傳下來的昆侖神話係統與蓬萊神話係統,以及這種浪漫的神話境界。今日所見,是經過了清代改建後的情況,與清代以前之曆史記載相比,其“仙氣”已經遠遜於金、元、明時期的廣寒殿等一係列的安排。現在山的東麵、南麵雖是以佛教建築為主體,如永安寺、般若香台等,但山的北麵與西麵則突出地表現著清朝乾隆時代山地造園與濱湖樓閣的藝術成就,同時,也仍然反映著它作為仙島和神仙宮苑的意境。那六十間延樓飛閣的“廊腰縵回,簷牙高啄”,那倚晴樓、分涼閣、道寧齋、漪瀾堂……的“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這一大組水閣綺殿之雕欄玉砌,金釘宮門,深廊天花,波光水影,完全使人感到是帝王之禁地,仙人之幽居了。當然,藝術的欣賞也要發揮想象。再看那山上,峭岩深壑,古木碧潭,飛廊精舍,山石洞府,交叉掩映,曲折婉轉,曠奧兼備。每逢丹桂飄香的中秋月夜,在這瑤草、琪榭、清泉、奇石,“人跡不逢,飛塵罕到”的仙山樓閣“太虛幻境之中”,真使人感到是“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了。這也正是當年島上廣寒殿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