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的有效措施是:防止過度勞累,注意車廂內的空氣衛生,不在車廂內吸煙等。
2.急性胃腸炎:多發生在夏秋季,由於旅客不講究飲食衛生,吃了不潔食物而引起。主要表現為:發冷、發燒、腹痛,繼而嘔吐、腹瀉,嚴重者可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發現病人後,首先應禁食,飲些糖鹽水(開水內加入適量的白糖和少量食鹽)。
腹痛者服1~2片莨菪片或注射1支阿托品,或用熱水袋(瓶)放置在腹部。複方新諾明、四環素片、黃連素片和止痢片等均有效。如脫水嚴重,應在附近車站下車,進行靜脈輸液。
本病的預防措施是:講究飲食衛生,堅決不吃已經變質的食物,不從竄上車廂的小販手裏買食品,不喝生水等。
3.腦血管意外: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形成等嚴重疾患。多發生在原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老年人身上。起病時症狀有:
頭痛、頭暈、肢體麻木及行動失靈、偏癱、言語不清,進而意識喪失,或出現抽搐等。
發現上述病人,不要慌亂,應先將病人安放在附近的臥鋪上或地上,頭稍高,偏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引起窒息。乘務員要及早通過列車廣播室,請車內旅客中的醫生來搶救。在未確診之前,不準亂打藥針,也不要隨意搬動病人,周圍的旅客應發揚互相友愛精神,保持環境安靜,不要大聲喧嘩。
預防的措施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在旅行中要堅持用藥,注意休息,切忌過勞或著涼受寒,如發覺自己頭暈、頭痛、肢體麻木和其他異常時,應及早在附近較大的車站下車,就地就醫。
怎樣防止旅遊“天氣病”
變幻無窮的雨雪風雲,不僅會給人們的旅遊帶來不便,而且還會使旅遊者患上“天氣病”,如冷鋒病、幹熱風病、氣壓病、雪盲症等。
冷鋒是指冷暖氣團的交界之處。遇到冷鋒,氣溫會迅速下降,使人的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氣管炎、哮喘、百日咳及誘發其他疾病。由於低溫的刺激,腎液分泌過多,使腎病發病率上升。寒冷還會導致血壓升高,使心肌梗塞發病率增高。
預防冷鋒病的辦法是出遊前要注意旅遊地點的天氣預報,及時添衣。平時還應注意鍛煉身體,以增強體質。
幹熱風病主要發生在春末夏初。幹熱風指的是風速大於3米/秒、最低氣溫高於30℃,最小相對濕度小於30%的氣候。在持久幹熱風的天氣下,人們易產生偏頭痛、眩暈、煩躁、抑鬱、心悸、失眠、疲倦、無力甚至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症狀。此時應大量喝水以補充水分,攝取糖分以消除高血鉀症,還應適量地多吃些食鹽。此外,吸入負氧離子或在林中散步也有好處。
攀登上高山後,遊客會因缺氧而呼吸困難,並感到頭暈、頭疼、氣短、惡心、無力、嘔吐、心跳加快,嚴重的還會出現高山昏迷和高山肺水腫等病症,這主要是由於高山氣壓低而引起的。山的海拔越高,氣壓越低,人體內氧氣的庫存也隨之越少,使人體產生一係列的不適。夏季雷雨前後氣壓劇升劇降,也容易使人激動,或無精打采、關節疼痛,以及誘發心血管係統疾病。身體不好的人此時應減少活動量,最好不要貿然爬過高的山峰。
雪盲症是在白雪皚皚之中遊覽、玩耍時,眼睛被太陽的反射光灼傷而引起的。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經雪地反射到眼內,會損傷眼球結膜與角膜,使人感到眼內有異物、刺痛、畏光、流淚、視物模糊、睜不開眼等。雪盲症的潛伏期6~8小時,1天後可逐漸緩解,一般不會致盲。得了雪盲症後應立即停止賞雪,眼睛局部可用冷敷,眼內點些氯黴素眼藥水或塗些金黴素眼藥膏。為防止雪盲症,賞雪時最好能戴上變色眼鏡。
注意騎車旅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