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廚房管理的運轉流程(1 / 1)

一、確定廚房的生產目標

廚房的生產目標是根據餐飲經營目標而製定的。在製定廚房生產目標時,要進行廣泛的調查,以確定廚房生產的規模、生產的特色,並根據服務的主要對象,來確定生產指標和利潤指標。

二、調查分析客情,進行各項預測

調查分析客情可從兩方麵入手:一是消費者意願;二是消費特征。從消費者意願方麵主要掌握賓客希望設立哪些飲食項目、什麼風味的菜肴、營業時間如何、菜點的數量和價格多少為適宜、對有盤飾的菜肴是什麼態度等。從消費特征來看,可以了解到消費的層次、消費的數量和消費的水平。通過分析客情,設計餐飲產品的檔次和特色。

預測主要是指客源傾向和客源需求預測,廚房生產成本的消耗和生產量的預測,新設備、新原料、新技術對廚房發展影響的預測,產品價格和利潤的預測等。預測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廚房生產的預測往往使用短期預測和近期預測兩種。所謂短期預測,就是半年或3個月的預測;近期就是3個月以內的預測;近期預測的精確度較高,能及時反饋信息,以便更好地、更有效地製定廚房的生產目標。

三、進行菜單的籌劃

菜單是廚房設計與布局的綱領,是廚房一切工作的依據。菜單標誌著一個廚房的生產特色,同時也反映了廚師的技術力量。菜單製約著廚房生產的全過程。從采購原料、加工、烹製菜肴直到銷售,廚房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菜單進行的。

四、製定各項生產標準

製定各項生產標準就是為了便於管理者進行監督和評價,確保菜點符合質量標準,符合成本要求。因為廚房生產的手工性、經驗性、烹調技術的差異性,以及廚房分工合作的生產方式,都會導致產品的數量、形狀、口味、色澤的不穩定。如果一家餐廳所提供的菜點無法保證質量的一貫穩定性,就會失去吸引力,也就很難樹立起特有的飲食形象。由於各行其事,管理者也無法進行督導。因此,各項標準的製定,可作為廚房人員的工作指南;也可作為廚房管理者檢查、控製的依據。比如,標準食譜可作為廚房的控製標準,也可作為烹調師培訓的內容之一。

五、用料訂貨,組織采購

廚房通常是根據菜單的內容確定采購的品種。根據正常銷售量確定原材料的訂購量;根據菜肴的製作要求來製定原料的規格、質量;根據用料的時間來製定采購的時間和到貨的時間。

六、驗收貯藏

驗收就是檢查采購送來的貨物數量是否符合訂購數量,原料的質量是否符合采購的規格標準,價格是否符合標準價格或事先預訂的價格等。也就是說,驗收不僅要檢查數量,還要檢查質量和價格。如果驗收時發現不符合要求的原料要進行退貨。

七、領料和發放

廚房使用的鮮活原料一般是直接進貨,其他物料需經倉庫領料。領料是廚房生產的一個環節。廚房應派專人領料,領料單必須由廚師長簽字才能生效。倉庫必須憑手續齊全的領料單發貨。對於從倉庫領回的物品,廚師長要親自複核或派專人核實數量,以避免出現管理上的漏洞和差錯。

八、合理加工烹調

1.製定加工標準。比如,漲發率、淨料率、加工程序等。

2.按標準食譜進行配份。

3.按標準食譜進行合理烹製、裝盤。

4.按時出菜,掌握出菜的速度。

九、成品的銷售

廚房對菜點的銷售應堅持憑點菜單提供菜點。對銷售的頻率做記錄,對銷售量特別高或銷售量特別低的菜肴要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對賓客的投訴意見要予以重視,及時糾正。廚房對預製的成品菜肴或剩餘食品要加強管理,防止損耗。

十、階段性經營分析

階段性經營分析主要是指以下三個方麵:

1.生產成本指標的分析;

2.產品質量的分析;

3.產品銷售的分析。

通過這三個方麵的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製定改進措施,促進下一階段廚房生產的正常運轉。廚房管理的具體實施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通過循環,不斷提高廚房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