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子,小小上鍋台、學針黹也罷了,為了給弟弟們得幾個彩禮錢,早早出嫁,甚至當了童養媳。

大兒子,扛長工、打短工,自己成家往往在三十出頭。而弟弟們年幼,父母年老,這份“長工”且是沒有盡頭。

富人家的長子,有繼承財產優先權。父母即便偏向小的,也不好廢長立幼,有悖禮法。

至於窮人家的小兒子,爹媽疼愛,兄長下苦,比較而言,應稱幸福。

78、大牲口

老鄉們罵人不通情理、不辦人事,有時罵作牲口。

但有時又當褒獎詞語。比如什麼人能吃一百隻油糕、能扛三隻麻袋之類,特別凶唬、格外強悍,會說:那家夥,真是一頭大牲口!

79、寧生賊子

嫌孩子窩囊,沒出息,長輩們往往詛咒說:

寧生賊子,不養癡子。

有恨鐵不成鋼之意。

80、賴漢生硬兒

與“寒門出貴子”意思相近,老百姓還有一句話說是“賴漢生硬兒”。

孤兒寡母人家,或者父輩窩囊軟弱,往往激發後輩勵誌圖強。

一陰一陽之謂道。而道可道,非常道。

81、破布裹珍珠

沒出息的女人生了兒子,被人瞧不起的婦女有子女成材,人們會評價說:

破布裏頭裹珍珠。

或者是破門扇上釘了金鈀釘。

82、狼走千裏

人的脾性不同,能力不等,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也不同。形容這些不同,有個比喻:

狼走千裏吃肉,狗走千裏吃屎。

83、猛虎一隻攔了路

孤膽英雄,獨當一麵的好漢,不需要群威群膽嚇唬人。

他們崇尚一種傲慢的理論:

猛虎一隻攔了路,母豬一窩拱牆根。

84、七豬

我的七叔,人稱七豬。綽號的意思,不是說他窩囊;是說他有些豬頭豬氣。

父親在太原腳行,十八歲當上了大工頭,幾位大伯都曾來手下做事。大伯,當過記工員。五伯,當過司務長。都是些輕閑營生。

七叔十六歲也來投奔,嫌勤雜一類工作掙錢少,也要扛麻袋。

苦力們的口糧,要上城裏米市街去買。三兩天,去買那麼三百斤。派兩個人工,給半天時間。父親知道這活兒不夠做的,意思讓工友們輪流去逛逛街。

七叔瞅著是個便宜,主動提出給他一天時間,他去買糧。父親不答應,七豬就罵起來,孤拐骨肉、肘子外拐什麼的。

父親隻好派他去。囑咐說跑上兩趟。

七豬仗著少年豪氣,三百斤口糧一次扛了回來。農家出身,三百斤尋常也不當什麼事兒。可是,從米市街到小北門工房,有七八裏;最要命的是路上無法歇肩。

七叔終於扛了口糧回來入庫,扔下糧袋,當場吐了兩口血。還警告人們不許告訴我父親。受傷未得及時調養,結果落下了吐血的毛病。

85、趕不上英國誰負責

建國後,父親不許七叔再幹腳行。就近到247兵工廠當了學徒。

1958年,中國大躍進。提出十五年趕上英國的口號。打右派收拾知識分子之餘,還有個“拔白旗”運動,專門收拾群眾中的搗蛋分子。

七豬,豬頭豬氣,首當其衝。對趕上英國的宏偉口號說三道四。

“趕上英國?英國人家就不走啦?讓釘子釘死啦?”

結果,立即被拔了白旗。開除公職,到太原東山觀家峪去勞動教養。

已經吃了家夥,七豬還不收斂豬頭脾氣。竟然質問反問勞教管理人員:

拔我的白旗,好說;那麼十五年要是趕不上英國哩?到時候,提出這口號的,住不住勞教?

1973年,“文化大革命”已然如火如荼。外國記者計算時間已到十五年,就“趕上英國”話題向周恩來發難提問。

周恩來顧左右而言其他。說衡量國力,指標多多。比方說,中國的石油產量,早已超過英國。

大國總理,淪落到了強詞奪理的地步。報紙雜誌上,則將上述類似例證作為總理從事外交的輝煌業績來捧揚。

七豬的質問,隻說明七豬不虧叫七豬。

86、七叔酒量

父親老弟兄幾個,都能喝酒。其中以七叔酒量最大。

窮人富戶都一樣,除了愛見好的,必定還愛見小的。爺爺晚年,光景好轉,尋常鬧幾盅燒酒來喝。七叔三五歲,嘴饞,給他抿半盅一口的。酒量便練得很大。

幹腳行年代,二十來歲,少年逞能,和一個老鄉韓牛兒賭酒。

當時飯店,一律先吃飯後付錢。喝酒呐,錫壺篩了來,盡管喝,末了數那壺子數量。當年一斤還是十六兩,一壺酒,四兩。小北門飯店備有錫壺四十把,共盛酒十斤整。兩個家夥,喝掉三十九壺。共九斤十二兩。

飯後,兩人參加勞動。據說,在卸車的時候,敞車門子那兒,韓牛兒打了一個趔趄。算是敗給了七豬。

87、鈴鐺蓋喝酒

韓牛兒與父親交往一輩子。父親新中國成立後拉排子車,韓牛兒拉小平車。

韓牛兒喝了一輩子酒。尋常打酒,用五十斤一隻塑料桶。自己喝酒,包括請客,也不鬧什麼下酒菜。一笸籮旱煙,一杆煙鍋子,就了旱煙來喝酒。父親這樣的刎頸之交,切一碟鹹菜算是高待貴賓。見別人喝酒,整一桌炒菜,他會笑話:

你們那叫吃菜,不叫喝酒!

上班途中,老韓發酒癮,會上路邊小賣部,用自行車鈴鐺蓋子打二兩酒來解饞。一口悶進去,然後方才滿足,繼續蹬車趕路。

88、酒色財氣

酒色財氣,傳統習慣上擺放羅列在一起,仿佛人生四大要素。

關於這四個字,四樣物事,民間流傳有詩句段子。

看那詩句的水平,不合平仄,也不合格律,不像文人作品,也不是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