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四字缺點的如下:
酒是串腸毒藥,
色是刮骨鋼刀,
財是下山猛虎,
氣是惹禍根苗。
四字既然無用,
何不一筆勾銷?
接著又說四字用處:
無酒不成禮儀,
無色路途人稀,
無財不成世界,
無氣總被人欺。
四字原來有用,
勸君量體裁衣。
關於酒色財氣,還分別有段子細說。七言八句,卻不是七律。
舉一個例子,可以知道大概風格。
89、酒
酒是杜康造傳留,能和萬事解千愁;
成敗破壞皆因酒,洞賓醉臥嶽陽樓。
李白飲酒將心傷,劉伶大醉臥荒丘;
盤古至今留於世,酒迷真性不回頭。
90、二閻王
父親弟兄裏,二伯當年最能下苦,脾氣也最暴烈。
他的兩個兒子,性格卻都懦弱綿善。二伯的兒媳尋常評價丈夫,說是給老爺爺抽鞋都嫌指頭粗。老人晚年退休回到老家,脾氣依然。便是在院子裏咳嗽一聲,正在覓食的雞們都驚得趕緊飛上房去。
年輕時節,二伯年年夏天要到陽曲縣打短工,給人割麥子。算了工錢,買了些米麥麻油一類東西,要擔了步行回村。東西有多重?剛剛上肩,扁擔“哢嚓”亂響;找來一根打場連枷綁在扁擔上,方才擔起。
陽曲鎮到我們村,二百裏。急著回家,二伯竟是連夜回到村子來。回到大門口,歇心了,也累壞了,靠著門框就睡了過去。第二天一早,爺爺發現了,踹起來叫回屋去睡;那一擔東西,人們看了咋舌。一個叫攢金的後生,膽子上肩,晃蕩著扭開了秧歌,壓根就擔不回院裏去。
後來,日本鬼子占領山西期間,二伯也曾經到太原腳行幹過一程。有個開火車的鬼子,摔跤、頂杠子,無人抵擋;脾氣也暴躁,苦力們私下叫他閻王爺。
閻王爺在鬼子中間都惡煞,更加瞧不起中國人。一天,不知經過怎樣的過程,二伯就出頭與那家夥較量。頂了一回杠子,兩人的鞋底都綻了幫,誰也沒有贏了誰。鬼子對二伯連伸大拇哥。工友們愈加佩服二伯,送了他一個二閻王的綽號。
91、勸君莫到杏花村
山西汾陽杏花村,汾酒廠所在地,注重企業文化,早年即建有文化園林。
園林中名人題詞雕作碑刻,環列廊廡。有郭沫若、巴金等名家手跡赫然在焉。早年參觀一過,以為喬羽先生一首題詠最好。
勸君莫到杏花村,
此地有酒能醉人。
我今到此偶誇量,
三杯入口已銷魂。
傳統釀造工藝,老師傅們有許多絕活。用麥秸覆蓋了原料發酵,老師傅隻要從麥秸上走過,便能判斷原料溫度,是否到了火候。蒸餾燒酒的大甑,開關處白酒細流落入大桶,隻要一看酒花形狀,判斷酒度,萬無一失。
時代發展,如今汾酒廠的品酒員不再迷信老師傅,而是專挑女孩子來擔任。女孩子天真未鑿,味蕾極其敏銳。一桶酒,分作幾十杯,她們能夠品出其中最好一杯。打亂次序再來,絕無差錯。最尖端的儀器,不能比肩。
廠裏招待所,女孩子個個能喝酒。一斤高度汾酒,麵不改色、笑顏如花,談笑風生間喝下去。
一位王姓副廠長,負責接待。十桌八桌客人,逢人敬酒一杯。午餐,要喝進去四斤左右;晚餐,照樣四斤。問王廠長是否連續這麼喝?廠長謙虛一笑:
連續的時間不算長,也就三十來年!
92、油糕醉人
酒能醉人,醉人不過三五天。
油糕醉人,要醉半個月。
山西人愛吃糕。糕是黃米糕。黃米,是小米中的軟米;猶如糯米是大米中的軟米。黃米麵包了豆餡,油炸,即是油糕。一隻一兩出頭,好把式尋常能來三五十隻。
於是有人吃醉了。先是昏睡,昏睡醒來,嘻嘻傻笑。本人無法控製,要笑半個月。
炸糕所用食油,是菜籽油或者胡麻油。或者,不是油糕醉人,是食油中含有什麼成分麻痹了神經。
93、葦葉
山西鄉下人,端陽節吃粽子,主要原料是黃米。包粽子呢,也是葦葉。
葦葉,色彩碧綠,而且蒸煮當中會產生一種類似竹葉的清香。
蘆葦的葉子,一尺多長。自然進化中,為了保持葉片的強度,葦葉半腰有兩道痕跡,仿佛牙齒咬出。
葦葉上何以有牙印?老百姓也有民間故事來解釋。
王母娘娘在野外解手,扯了葦葉來檫屁股。葦葉邊緣鋒利,結果劃破了王母陰部。王母嘛,那個地方彌足珍貴,不是隨便動得的。大膽放肆,你敢咬我?作為懲罰報複,王母就在葦葉上咬還兩口。
於是,葦葉從此有了兩道牙印。
故事還有發展:王母回天宮的時候,陰部傷處有一滴血淩空灑落,落在大地一塊巨石上。王母經血,非同小可。彙合天地靈氣日月精華,孕育滋生,最終九轉丹成;爆裂開來,裏麵蹦出一隻石猴。便是後來的孫悟空。
94、席子盛水
我們村自古缺水,卻有一片葦地。起房蓋屋,村民曆年在村南一個地方取土。那兒就出現一大塊窪地。夏季雨水山洪積聚,成一個季節性池塘。池塘四周,生出那麼七八畝蘆葦來。
每當端午前夕,周邊村子人們都來采摘葦葉。為此,我村百姓贏得兩日自豪。
秋後,收割成熟蘆葦。整株者,可以綁紮頂棚骨架,可以做苫房鋪瓦的材料。
當然,葦子的最大用途,是能夠編席。近於正方者,是炕席;長條者,圍攏來當糧囤。
記事時節,村中窮苦,多數人家炕頭鋪一領光板席子罷啦。席子固然結實,孩子們偏要尿炕,一年下來,席子也就漚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