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眼饞客人飯食;客人則心裏詛咒:
盂縣家真是小氣!整鍋的菜不給人吃,弄一股黑湯澆麵,打發客人!
理解錯位,好心尋常變做驢肝肺。
76、吊塄瓜
盂縣人,將西葫蘆稱作北瓜。發甜而能熬稀飯的瓜,稱為南瓜。
水土關係,或者是蜜蜂傳粉作怪,扁圓的南瓜所謂柿子瓜,在盂縣都要變成長條形狀。
山區多梯田,農民善於利用土地。南瓜栽到地邊,讓瓜蔓伸出地邊吊在梯田地塄上。結了南瓜也就吊在那兒,越吊越長。這樣長在地塄上的瓜,專門叫做吊塄瓜。
有人腦袋扁長,人們就形容是一顆吊塄瓜。
77、扁骷髏堿骷髏
山裏過去人們本來營養差,產婦坐月子又不給吃幹飯。小米炒過,給產婦喝炒米稀飯。頭三天,婆婆三根指頭來抓米,抓起多少算多少。三天之後,稀飯裏熬一酒盅炒米。
據說,這樣產婦利於排出惡露,調理身體。嬰兒呐,奶水稀薄,漸漸營養,不會吃壞。
或者有道理吧,這樣風俗多年不變,其直接後果是產婦虛弱,嬰兒嚴重營養短缺。最顯見的是嬰兒缺鈣,腦袋如同一隻軟柿子。朝天根本擺放不住,隻能左右平擺。孩子們的腦袋就拍餅子似的越拍越扁。
所以,在太行山裏,最容易見到扁扁的腦袋。左右三寸來寬,前後一尺多長。
這樣的頭顱腦袋,一般便叫做扁頭、扁忒腦。
說的貶義一些,稱作扁骷髏。幽默一點,叫做吊塄瓜。
有時,也形容成“暖鞋樣子”。
做鞋,需要鞋樣子。暖鞋樣子,不足三寸寬,將近一尺長,正是扁骷髏的尺寸形狀。
還有一種腦袋,奇形怪狀、三角八腦,則叫做“堿骷髏”。
有的土地深處,埋藏一些石頭疙瘩。像是薑塊,人稱“粒薑石”。據說可以入藥,增加礦物質,防癌。粒薑石,也叫堿骷髏。那樣形狀的腦袋,比“吊塄瓜”腦袋還要難看。
78、張籮子箍漏鍋
過去在鄉下,經常有一些匠人走村串鄉。張籮子的、箍漏鍋的、釘盤碗的,銀匠、錫匠、小爐匠,釘馬掌的、修鎖子的、修炊具的,所謂小手工業者,應有盡有,你來我往。
不同匠人的呐喊吆喝聲,各不相同。即便是本地人,因為跟師傅學了吆喝,聽著也都侉得很。
張籮子的,修炊具的,以河北武安涉縣的師傅居多。武安涉縣與山西是近鄰,在太行山的東側。那兒人們的腦袋,比山這一側人們的腦袋還要扁骷髏。
張籮子的,吆喝起來是“張兒籮來”,仿佛高出一輩,占別人便宜。修炊具的,不吆喝,一個鐵片上拴著一些金屬檫菜片子、河撈床底子,打竹板似的那麼敲打。發出的聲音呐,“鐵、鐵、鐵”那麼響,仿佛在叫“爹”,又低了一輩。
籮子,籮底講究馬尾材料。馬尾籮,張好以後,匠人要站到籮子的絲網上去,顯示他的手藝和馬尾材料的強度。人下來後,籮子一點不變形。比起銅絲籮來,有彈性、更結實。
誰家瓷碗瓷盤摔開了,釘盤碗的在瓷器上鑽孔安鈀釘。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敢攬瓷器活”。一隻瓷碗,要鑽二十來個孔,安十來個鈀釘。那隻瓷碗值多少錢呢?
箍漏鍋的,就吆喝箍漏鍋。但山西家把“箍漏”兩字,理解成一個動詞。補鍋、鋦鍋,箍漏鍋,一樣的意思。鍋破了嘛,請匠人箍漏箍漏!箍漏住了,還能使喚!
79、刮子
村裏,偶爾也來賣梳子和刮子的。
專賣梳子刮子的小販,梳理著鍋蓋頭,褲腿高懸而開口極寬。老百姓叫他們是“冷侉子”。回憶小販口音,靠近南方。其口音讓人覺得更為冷僻吧。
梳子,是木梳,講究是硬木,從一人高的地方摔在石板上,摔不爛,老百姓才會買賬。
刮子,亦即篦子。方言叫刮虱子。齒縫非常緊密,梳頭的時候,可以將虱子、蟣子篦下來。
我見過一次賣刮子的。刮子,中間一根硬木,兩邊魚刺似的鑲滿竹齒。小販為了證明他的刮子結實,當街表演砍柴。村人專門找些幹硬木棒來,那人將他的刮子當劈柴斧頭一樣使用。木棒果然被紛紛劈開,而刮子完好無損。
這樣質量的刮子,一對喊價五角錢。你真的買兩隻,小販就另外奉送兩隻。
一隻刮子,算下來一毛來錢。
錢,曾經是多麼值錢;而手藝和人工,曾經是多麼不值錢!
80、四大難聽
越是偏僻地方,方言越難懂;方言越是難懂的地方,人們更加地方保護主義,保護方言。
父親在太原六十年,鄉音始終不改。我在父母身邊,是不敢不說盂縣話的。否則,有忘本的嫌疑。至少,表示你不那麼愛家鄉、愛故土。
在盂縣人聽來,凡不是盂縣口音者,都叫“侉子”。
二不愣,你媽打你因為甚?光吃好的不待動,不走平道你跳圪洞。
“因為甚”,誰要膽敢說成“因為什麼”,那你就是一個侉子。
鄰縣河北平山人,有來盂縣賣辣椒的,有來收購羊皮的。老鄉們一律叫人家是平山侉子。收購羊皮,吆喝聲兒裏有“羔兒羊皮”這樣話語。大家把“羔兒”也理解成了動詞,仿佛“收購”的意思。
羔兒羊皮的來啦!問問價錢,看人家咋“羔兒”哩!
盂縣家民諺所說“四大難聽”,包括這種吆喝聲。
狼嚎、鏟鍋、刮玻璃,
平山侉子羔兒羊皮。
81、沒有腿的腿
在外地人聽來,盂縣話何嚐不侉,山西方言何嚐不侉。
即便在北方語係裏,山西話都被割劃在外,列為晉方言。
晉方言特征多多。最大特征是極富入聲。從一到十,十個數字,入聲就有五個。
平常大家口語多說入聲。孩子們上學讀書,要說標準普通話,要學漢語拚音,事情就有些複雜。老師教學,須得格外翻譯一回,娃娃們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