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計劃並非心血來潮的衝動之舉。最近3年來,美國和俄羅斯科學家對來自太陽係和其他星係的8塊隕石殘片進行研究,在隕石中發現了低等菌類和細菌化石,這些化石生物的年生命在60億年到70億年之間,而地球的生命才50億年。另外,今年初,“伽利略”號探測器發現了木星木衛二的表麵有巨大的冰山,冰層下蘊藏著海洋,而海洋中適宜的環境可以維持生命。在1997年3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太陽係外某些行星的衛星上可能有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隻要這些衛星的體積不少於地球體積的十分之一,並有大氣層和足夠的磁場,就構成了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美國的這個研究小組研究了太陽係外的一些行星後,認為大熊座和天鵝座的兩上行星係統中,有可能存在滿足上述條件的衛星。美國因此兵分四路搜尋地外生命和探索宇宙奧秘:一路登上“家門口”的月球,把它作為人類探測太陽係和其他星係的跳板和中轉基地;第二路探索火星、木星等太陽係行星;第三路是建設國際空間站,它是美俄等國合建的人造太空探索基地,也是太空人員實地培訓場所;第四路是在地球上研究和觀測,如鑿透南極洲最大冰底湖泊上的厚達4000米的冰層,以研究數百萬年前的湖水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項研究有助於判斷木衛二冰層中是否有生命。
作為赴外星探險的準備工作之一,美國的遙控車早在1997年6月便開始考察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這場演習進行了40天,進程200公裏。
尋找地外生命是個永久熱門話題。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韋勒宣稱:茫茫無際的宇宙中存在著生命,這不是空想,下個世紀美國將“發現類如地球的行星,並取得表明地球外太空存在生命的確鑿證據。”對此,天文學家們備受鼓舞,他們認為,如果宇宙中能找到存在生命的星球,那對人類的進步與遙遠的未來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MZ(2H〗空間建築業——大興土木建造空間城市〖MZ)〗在國外一些大型科研中心的藍圖上,已描繪出永久型空間站、空間製藥廠、空間冶煉廠、空間旅館和醫院等的結構外形與施工方案。
科學家們確有把握預言,到21世紀初,空間建築業定會有較大發展。
空間建築業是一個新型行業,需要突破許多技術難關,比如空間裝配技術就是其中之一。大型太空建築結構,離不開橫梁和桁架,車間用的桁架很大,從幾百米到幾千米不等,在地麵很難製作,也無法運輸,必須把原材料送入太空工地進行裝配。
建築工人在太空中作業,如同水中的微粒處於某種懸浮狀態,除了會產生一些不尋常的感覺外,還帶來了許多特殊問題。比如難以和操作麵保持確切的相對位置;又比如操作時必須小心謹慎,以免手中的工具掉落,雖然不用擔心砸到自己的腳上,但卻很難取回來,因為它總在你夠不著的地方遊蕩。所以最好的出路是全麵實施機械化。科學家們研製了一種叫自由飛行器的艙式機械手,建築工人在裏麵可不穿航天服進行操作。它可以在太空中自由飛行,為建築工人任意漫遊太空工地、運輸器材、架設橫梁桁架提供方便。
空間建築業最終的主力軍將是太空機器人,而空間建築業工人將像在地麵現代化工廠中那樣從事工作。
〖MZ(2H〗太陽能:未來世界的主要能源〖MZ)〗據報道,河南鎮平縣安子營鄉劉張營村的農民聽了介紹溫室種植反季節蔬菜的節目後,全村50多戶人家建起了80多座太陽能溫室,農民們沒想到這平平常常的太陽卻能給他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太陽能利用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社會效益。從目前我國電力資源的結構看,70%來源於煤炭,由此產生的廢氣、廢渣對環境的汙染是不容置疑的。有效利用太陽能源將對地球資源的保護作出巨大貢獻。從廣義上講,太陽能包括光能、風能、地熱能、海洋潮汐等。僅就太陽輻射能而言,我國每年可以獲取1.9萬億噸標準煤的能量,是我國煤貯量總和的4倍。我國早在1990年與德國聯合實施“特殊能源:風能、太陽能發電”項目,在內蒙古13個示範點安裝了16套獨立的村落發電係統,還為100多戶牧民安裝了風力或太陽能發電機;西藏崗門村也在區內率先興建起了太陽能示範村,結束了沒有電能的曆史;今年年初,國家計委又正式啟動“中國光明工程”,意在通過開發利用當地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給一些貧困地區送去溫暖與光明。
由於我國地理環境特殊,對西部這些缺乏水資源、火力發電能力的地方實行太陽能發電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選擇。即使對於一些發達的地區,也應該多開發利用太陽能。
日本國內的資源是相對貧乏的,但他們對非地球資源——太陽能的利用,卻具有先見之明。早在1994年日本政府就頒布了《使用能源大綱》。計劃到2000年太陽能發電達到40萬千瓦,2010年達到460萬千瓦。為了普及家用太陽能設備,政府要求生產廠家盡可能降低家用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成本。為了鼓勵人們購買,政府還采取了“以設備安裝後三年內有義務向有關部門申報發電量為條件,國家可補貼全部價格的1/2”的措施。截至去年8月,日本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能力已占全國總發電能力的7%。美國斯圖加特一家企業研製了一種太陽能發電廠,被譽為“日光艦隊”。這種發電廠是一塊扁平的圓形盤,上麵的塑料鏡片排列係統能保證無論太陽的高度如何,其光線始終聚焦於太陽能電池上,這種發電廠很便宜,幾乎無需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