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寫的書不下170種,現在留存下來的就有47種,包括哲學、邏輯學、物理學、地理學、天文學、生理學、生物學等。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麵成就,集古代希臘知識大成的博學家。直到近代實驗科學誕生之前,尤其是在中世紀的歐洲,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為不可懷疑的真理。
亞裏士多德把自然作為科學研究的客觀對象,並首先進行科學分類,促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逐漸演變為許多獨立科學。他是形式邏輯的創立人。他總結出了一個從正確的前提怎樣推導出正確的結論的歸納和演繹方法。他還特別重視邏輯推理和嚴格地運用數學工具,這些科學方法論為許多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生物學方麵,亞裏士多德堪稱是世界上第一個大生物學家。他在研究生命現象時,提出了一個比較科學的生命定義:“能夠自我營養並獨立地生長和衰敗的力量。”他提出生命的產生是在植物和動物的交界之處,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一直發展到最高級的人類。這是很了不起的思想。他又根據親緣關係的遠近給動物分類,這種分類方法對於近代生物學及其科學研究都有指導意義。
亞裏士多德認為自然界物質、空間、時間、運動是彼此密切相關的,主張物質、空間與時間的連續性,反對存在“真空”的觀點。他重視觀察,並推證了地球是圓形的。
由於時代的局限,偉大的智者亞裏士多德隻能領先觀察和想象來探討萬事萬物的運動和它們的原因,因此,發生謬誤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他認為要使一個物體不停地運動,需要外力不斷的推動,不然就會自動停止;他主張地球中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認為心髒是智慧器官,而大腦隻是冷卻器官,等等。
盡管亞裏士多德有過錯誤,仍然不失他的偉大。他說:“我沒有現成的根據,沒有可照抄的模型。我是一位開拓者,所以我是渺小的,我希望讀者諸君承認我已成就的,原諒我未成就的。”可悲的是,在他死後的一千多年的時間裏,歐洲基督教會出於統治需要,閹割了他的學說。他們“扼殺了亞裏士多德學說中有生命的東西,而把他的死的東西永遠保存下來。”把他神化,阻滯了科學的發展。當近代實驗科學興起的時候,科學家們不得不為了把思想從亞裏士多德的教條中解放出來,進行長期的艱苦鬥爭,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
(2)古代天文權威——托勒密古代人最感興趣的是日月星辰怎樣構成,如何運動。托勒密(約90—168)是第一個係統研究這些問題並作出成就的科學家,因此成為曆史名人之一。
托勒密生活的時代是古希臘後期,當時羅馬人占領了許多希臘城邦,希臘的科學文化迅速向外傳播。托勒密就出生在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埃及城市托勒密城中。
托勒密在繼承亞裏士多德等人學說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天文觀測和大地測量,創立了宇宙結構學說,寫成13卷本的巨著《天文大全》。書中,他把前人提出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觀點,進一步發揮和係統。托勒密的行星體係學說,肯定了大地是一個懸空著的沒有支柱的球體,並且從恒星天體中區分出行星和日、月是離我們較近的一群天體,作出了把太陽係從眾星中識別出來的關鍵一步。托勒密經過係統的天文觀測和計算,編製成包括1028顆恒星的位置表,測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為29.5倍地球直徑,這個數值在古代是相當不錯的。這樣有規律的行星體係是托勒密學說的核心和精華,對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托勒密學說中的糟粕——地心說,當時符合人們經驗感覺,所以長期被人們所推崇。特別是在他死後,地心說和《聖經》所說的地球靜止不動,上帝把人類安置在宇宙中心的說法相合,因此後來被教會利用,成了一個不允許懷疑的教條,統治歐洲思想界達1400年之久。後來哥白尼在托勒密學說的球形大地、有規律運動行星體係等精華基礎上,拋棄了地心說的糟粕,把中心挪到太陽上,創立了“日心說”,導致了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
托勒密博學多才,是一位大學問家,有許多著作流傳後世。除了天文學外,他還是位數學家、光學家、地理學家和地圖學家。在他之前的地圖,東麵隻畫到印度的恒河為止,他繪製出一幅從中國到西歐、從俄國到埃及的世界地圖。他對光的折射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總結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他還用數學方法繼續進行研究,已經走到折射定律的跟前可惜未發現它。結果折射定律直到17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斯涅爾發現。
(3)倡導“知識就是力量”的培根“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哲學家培根(1561—1626)的名言。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