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英國人認為核心道德觀念有: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這從一個側麵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較高。那麼,英國的德育是如何來實施呢?
英國學校道德教育介紹
一、英國學校道德教育的特點
綜觀英國學校道德教育的發展過程和現狀,可以看到英國學校道德教育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1.借助宗教教育進行道德教育。英國學校道德教育的宗教性是極具特色的,也較有典型性。英國的一些重要教育法均明確規定所有學校開設宗教教育。宗教課較注重傳授一些基本的、各教派共同具有的宗教知識,而不是單獨傳授某教派的觀點;較注重闡述人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使學生能用傳統宗教的觀念來理解。
2.直接開設道德課進行道德教育。除了在學校規定要開設宗教課外,還開設了專門的道德課,以直接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社會認可的道德價值觀。所具有的特色是這種道德課不是幹巴巴的說教和強製性的灌輸,而是運用內容生動、形式多樣、符合青少年特點的聯係現實生活的教材,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道德問題的能力以及體諒他人、為人著想的道德價值。
3.注重禮儀、儀表、個人品行的教育。和英國社會、家庭的傳統有關,英國學校較注重從小就培養學生講究個人儀表、懂禮儀、具有良好個人品行。在一些學校德育大綱上,對這些方麵均有詳細的規定,如在家和在學校的禮節、用餐的禮節,要守時,在公共場所要舉止端莊、有禮貌、服裝整潔,甚至連上廁所如何保持清潔也有規定。
二、英國學校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英國學校道德教育實施的是德目主義的道德教育方式,也就是專門開設宗教課和道德對學生進行直接的道德教育。英國學校道德教育的途徑主要有:
1.通過宗教教育來進行
英國學校開設宗教教育課程,這是由英國法律規定的。1944年的教育法規定:所有郡立學校和民辦學校將實施宗教教育。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同樣也規定:為所有在校注冊的學生開設宗教教育課,在“全國統一課程”規定中也指出:宗教教育已經由法律確定下來,因此,必須繼續成為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基礎學科所需的時間之外,將給宗教教育留有時間。
英國學校實施宗教教育主要是通過宗教課程和宗教活動。按照宗教課程的協定教學大綱,宗教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學習和了解聖經的主要內容;耶穌基督的生活和教條;基督教發展史;教會、神職人員的職責;各教派公認的若幹信仰要義以及基督教義適應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法等。
學校組織的宗教活動主要是在上課日開始時,組織學生參加集體禮拜。除了有特殊情況外,規定所有在校生同時參加集體禮拜。
為了確保宗教課程的實施,英國法律還規定了擔任宗教教育課的教師為“保留教師”,不得隨意解雇,即使學校隻有兩位教師的話,也要聘用一位宗教教育教師。
雖然現代社會生活不斷衝擊宗教教育,但英國仍然堅持學校開設宗教教育的課程,隻是在協定教學大綱上作了一些變革,主要傾向是宗教教育更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人生的意義、人與人的關係;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和活動出發,聯係到宗教教義,闡述人生、人與自然和社會的聯係等等。
2.通過道德課來進行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英國學校中普遍使用了《生命線》係列教科書,通過正式上課來進行道德教育。這門道德課是作為學校的一門選修課,注重於倡導人們體諒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的道德教育宗旨;主張氣質修養、行為舉止的培養應與發展學生道德判斷力結合起來,創造一個關心人的課堂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可以觀察、體驗、學到許多道德準則。
這門課程,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將理論、遊戲、思考和行動融於一體,富有吸引力,使學生學後難以忘懷,既宣揚了關心他人、體諒他的道德準則,又促進了兒童的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
3.通過其他學科和活動來進行
除了開設宗教課和道德課外,英國的學校也通過其他一些學科和活動來體現其道德價值觀念。最通常的是在文學、藝術、曆史、健康教育(包括性教育)、為人父母及家庭生活的準備教育等課程中,對學生施以不同的影響。這些課程都以各自的方式,強調掌握一定的觀念、技能和知識分支。通過文學藝術課,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欣賞水平,如缺乏這種情感,學生就不會利用許多機會來豐富自己的個人經驗。通過曆史課,有助於學生了解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通過健康教育,使學生了解健康對己對人的重要性以及關於性行為的正確認識。通過為人父母的準備教育和家庭生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那些維持家庭生活,同時又靠家庭生活來維持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做父母的要求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