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高質量的教師?怎樣培養高質量的教師?誰能勝任21世紀的教育?這是一個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涉及到教師自身的素質,而且涉及到教師教育的全過程,涉及到教師教育的製度保障。
教師職業從經驗化、隨意化到專業化,經曆了一個發展的過程。20世紀60年代中期,許多國家對教師“量”的急需逐漸被提高教師“質”的需求所代替,對教師素質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化則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具有像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不可替代性。這就要求教師的培養培訓機構,要求國家的教師管理保障製度,都實現相應的重大變革。
因而,關注教師專業化,敏銳地感應這種變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各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廣大的師範院校、教育學院以及中小學校長、教師必須麵對的重要問題。
英國中小學教師學位與證書教育的現狀
英國高等師範教育目前可分為職前教師培養、在職教師培訓和高級學位的研修。因此,其師範教育課程可分為職前師範教育課程、在職師範培訓課程和高級學位課程。
一、職前師範教育課程(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在英國,培養中小學教師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教育學士課程(BED-Bachelor’s of Education Courses)
這一課程麵向中學畢業生開設,學製四年,主要為初中、小學培養師資。這一課程,學科專業與教育專業同時進行。概括地講,教育學士學位課程主要包括四部分:“主要課程、教材研究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和學校教育工作生活體驗。”“主要課程”(Main Subject Course)是為掌握將來任教科目的知識而必須深入學習的課程,涉及中小學所設各個科目,每個學生一般應主修兩門,一門三年,一門二年。此類課程目錄每年公布一次,供有關學校選擇。據對133個師範教育機構的統計,以下20種課程開設得最為普遍:數學(66)、宗教(55)、女子體育(44)、英語(42)、音樂(40)、男子體育(39)、法語(32)、自然科學(23)、藝術(21)、家政(20)、曆史(19)、物理(19)、化學(18)、地理(18)、生物(15)、手工(15)、戲劇藝術(13)、科學常識(12)、鄉村研究(6)、社會學或社會研究(6)。“教材研究課程”(Curriculum Course)指對中小學所設科目的教材教法研究;它包括“學校與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係”、“學生個別差異的成因與因材施教”、“語言交流中的問題”、“學習環境、班級作業、小組作業、個人作業”、“備課”、“教學材料的選擇與準備”、“表達技巧”、“評估方法”等。它一般從第二學期起開設,前兩年為必修,第三學期開設以教學單元為形式的選修課,以滿足未來工作的不同需要。這類課程一般在前三年結束,第四年主要學習研究課程和進行正式的教學實習。“教育專業課程”(Education Course)包括教育哲學(亦稱教育思想)、教育史、衛生教育、比較教育、教育心理學、學校組織、教育規劃、升學就業指導、特殊教育、校外教育、教育社會學等科目,它一般分為必修和選修課。學校教育工作生活體驗,除教學實習外,還包括下列活動:去中小學參觀、聽課,進行個人調查、測驗學生、試驗學習材料;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小學教育和課堂教學等。一般要求學生花140至150個半天在中小學體驗生活。教學實習一般安排在第四學年,持續5至8周。在這之前,通常有一次非正式的教學實習,約4周,一般安排在第5學期進行。
(二)研究生教育證書(PGCE)課程
這一課程麵向已取得學科專業學士學位,欲從事教學工作的本科畢業生而開設的師資培訓課程,主要為中學培養師資,學製一年,成功完成PGCE課程者即可獲得研究生教育證書(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擁有了教師地位的法定資格。
作為英國師資培訓課程之主體的PGCE,其課程內容由以下三個內在相互聯係的要素組成:學科研究(Subject Studies)、專業研究(Professional Studies)與教學實踐經驗(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學科研究”涉及對某一特定學科知識的理解及其教學,它強調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課堂中的學科教學能力和評定能力。它有點類似我國師範課程中的學科教學法課。“專業研究”涉及的課題有:學生學習中的個別差異,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教育中的主要問題,作為組織結構的學校,新教師的個人與專業發展。“教育實踐經驗”涉及培養課堂教學中新教師的自信心和勝任力,確保他們能從事富有成效的教學工作。這類似於我國師範教育計劃中的教學實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