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高質量教師的培養(1)(2 / 3)

就一年製的,以本科生學曆為對象的大學PGCE課程而言,通常有三類課程,麵向小學的PGCE課程,麵向中學的PGCE課程和麵向義務教育階段之後繼續教育學院的PGCE課程。

下麵以倫敦大學教育學院1996年PGCE課程計劃為例,介紹三種不同的PGCE課程的結構與內容。

1.培養小學師資的PGCE課程(學時38周)

這一類課程主要向那些欲在小學從教的師範生開放。該課程的目標是使受訓者成為小學教學、教育專家。該課程根據英國小學中的學級分段(第一階段:4/5-7歲為幼兒學校階段;第二階段:7/8-11歲為初級學校階段),再分成麵向4-7歲小學生的師資培訓課程與麵向7-11歲小學生的師資培訓課程,師範生可根據自己願望選擇其中的一類課程為重點,以使培訓更具針對性。具有相關小學工作經曆或曾有兒童工作經曆的考生,在錄取時會被優先考慮。此外在入學前還要麵試,以了解考生對當前小學教育問題的認識程度。與大學教育學院有合作關係的小學常參與小學師資培訓計劃的製定,小學骨幹教師還參與對師範生教學實習的指導與評定工作。

(1)學科研究

學生必須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麵研究“國家課程”所規定的核心學科與基礎學科,以使師範生加強對“國家課程”所規定的學科知識的了解與理解,並從教學法的角度探討學科教學問題,掌握“國家課程”所定學科的課堂教學方法。所有學生都必須在英語、數學、理科、技術、藝術與設計、地理、曆史、音樂、體育、宗教和“作為學習資源的微機”這些小學學科中選擇一門作為自己的核心課程來學習。在培訓中,盡管把小學課程認為一個整體,但也研討一些與兒童年齡階段相關的問題。

(2)專業研究

“專業研究”由大學教育學院的導師負責,該課涉及新教師在教育領域的發展,這些教育領域包括:理解教育的過程、兒童學習方式,具有特殊需求的兒童以及當地與國家的教育製度。這些問題被要求置於學生教學實習的學校的特定背景中去探討。這方麵的學習內容包括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以及“具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和“多元文化的學校與社會”等等。

(3)教學實踐經驗

小學的“教學實踐經驗”包括把學生安排到附近具有合作關係的小學去見習與實習,以獲得小學教學工作的實踐經驗,成為具有自信心與勝任力的小學教師。在小學教師的整個培養計劃中,約一半的時間在小學,以體驗各種類型的小學教學與教育工作。在為期一年的三學期的培訓活動中,每個學期都要下小學實習。

(4)課程學科專業化

所有師範生都必須選一門學科領域作為自己的課程發展領域,所學的學科領域盡可能與自己在大學本科時所學專業相近或相關,為將來在小學中成為某一方麵專家、發揮谘詢作用打好基礎。這些課程發展領域包括“藝術與設計”、“設計與技術”、“人文科學:曆史與地理”;還包括“社會教育”、“環境教育與健康”、“音樂”、“體育”、“宗教”等。

2.培養中學師資的PGCE課程(學時36周)

這類PGCE的課程由三個內在相互聯係的主題所構成:第一學期重點有“作為實踐活動的教學”,旨在發展師範生的管理整個班級的學習以及傳授學科知識的勝任力;第二學期的主題是“影響教學的背景”,要求師範生探討影響教學和學習的眾多因素;第三學期的主題是“教學、專業實踐與發展”,鼓勵師範生展望畢業後將從事的第一個職位,並開始建立起學校的目標以及在學校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信心。

“學科研究”與“專業研究”是與大學導師與一位中學專業導師和一位學科導師的協調下進行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與200多所中小學有合作夥伴關係。中學“教學實踐經驗”課便在這樣的夥伴學校內進行,由學校的學科導師在大學導師支持下予以監督與指導。在師資培訓課程的一開始,便給每個師範生指定一所實習學校,在學校中接受經過精心規劃的專業幫助,在學校導師的安排下師範生熟悉學校日常工作和程序。有的師範生還會被安排到另一所學校作短暫的見習,以獲得具有補充價值的有益經驗。

師範生在大學的主要活動包括:參加講座,學科研究會,專題討論會,個別輔導,有指導的研習,在大學教育學院內學習研究方法及一係列專長,使用圖書館以及其他信息資源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