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在英格蘭舉行了第一屆撐竿跳高比賽,英格蘭選手威廉用木杆創造了3.05米的紀錄。當時運動員不采用助跑起跳的方法,而是將帶有鐵叉頭的杆插入土中,沿杆爬上,然後越過橫杆高度。後因危險被禁止了。
撐竿跳高成績的好壞,與運動員所使用的撐竿有很大關係,撐竿的發展革新,促進了這項運動成績的不斷提高。最早使用的是木杆,重約6至8公斤,一直使用到1906年,當時撐竿跳高的最好成績是美國人薩姆薩創造的3.78米。1905年,歐洲人從中國和日本進口了竹竿,竹竿比木杆輕,彈性又好,使得撐竿跳高的成績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12年,美國人賴特用竹竿跳過了4.02米,成為國際田聯正式承認的第一個世界紀錄。之後,先後有10人16次用竹竿創世界紀錄,其中最後一次是在1942年,成績為4.77米,竹竿的黃金時代也到此結束。
1930年後,先後出現了鋼杆和鋁合金杆。但使用金屬杆的時間並不長,而且成績提高緩慢,僅刷新過兩次世界紀錄:一次為4.78米,一次為4.80米。進入60年代後,又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玻璃纖維杆,這就是目前使用最廣的“尼龍杆”。這種杆重量僅約2公斤,彈性特別好,所以又稱“彈性杆”。從此以後,撐竿跳高的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63年,美國的斯登貝格跳過了5.08米,第一個突破5米大關。80年代以來,世界撐竿跳高進入明星時代。
先是法國運動員維涅隆,在三年的時間裏將世界紀錄從5.72米提高到5.83米。而後前蘇聯名將布勃卡將世界紀錄從5.83米提高到6.13米,至今無人能接近這個水平。
目前我國撐竿跳高紀錄是5.62米,由福建運動員梁學仁保持,這也是亞洲最高紀錄。
力發千鈞的鉛球和鏈球
鉛球和鏈球,不但大小、形狀非常相似,而且重量是7.26公斤,隻不過鏈球比鉛球多條鏈子。它們之所以發展成了兩個不同的項目,是因為起源不同。
14世紀時,我國的火藥傳入了歐洲,歐洲有了炮兵。當時的炮彈是生鐵鑄成的,呈圓球形,重16磅(7.257公斤)。炮兵們為在作戰時裝填炮彈迅速、敏捷,平時就用炮彈或石球推來推去比遠。後來人們往空心的鐵殼裏灌鉛,就成了一直沿用到現在的鉛球。1975年,為鑄造方便,將7.257公斤改為7.26公斤,作為男子鉛球的標準重量。女子鉛球的重量為4公斤。
最初,推鉛球比賽像舉重一樣,按體重分級別進行。後來發現有的運動員雖然體重較輕,但由於技術高超,成績反而超過重量級選手,所以便取消了這個製度。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男子鉛球的最好成績為11.22米,如今男子鉛球的世界紀錄已達23.12米,女子也已達22.63米,分別由美國的蘭迪·巴恩斯和前蘇聯的利索夫斯卡婭保持。
我國女運動員李梅素在1987年4月至1988年4月短短的一年間,七破亞洲紀錄,將亞洲紀錄從18.93米一舉提高到21.76米,排名1988年度世界第二。在漢城奧運會上,李梅素為中國、也為亞洲奪得了唯一的一枚田徑獎牌。1989年9月,黃誌紅以20.73米的成績,奪得了世界杯田徑賽女子鉛球金牌。男子鉛球近年來遼寧名將馬永豐也已六破亞洲紀錄,目前的最好成績是19.78米,在亞洲已無對手,但在世界上仍有相當差距。
鏈球的外文原意是錘,它的起源與錘有關。早在中世紀,蘇格蘭礦工們工餘經常在一起比扔大鐵錘,看誰投得遠。1873年,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又首先把“擲鐵錘”列為比賽項目。1900年,鏈球的第一個世界紀錄誕生,成績為51米。當時有人預言,要把鏈球扔到60米以外是不可能的。但52年後,匈牙利選手克塞爾馬克以60.34米的成績,打破了人們的預言。現在的世界紀錄為86.74米,是前蘇聯運動員謝迪赫1986年創造的。
我國的鏈球運動最好成績為81.20米,是江西運動員畢忠創造的,這個成績也是亞洲的最高紀錄。
起源於戰場的鐵餅和標槍
鐵餅和標槍同鉛球一起並稱田徑運動中的“三鐵”。鐵餅和標槍從形狀到投法都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古人襲擊野獸和敵人的一種武器。
鐵餅的原型是石餅,而後又出現過銅餅和鋁餅。現在按國際統一標準,男子鐵餅為2公斤,女子鐵餅為1公斤。投擲的方式也幾經改革,由過去的正麵站立、側向站立和換步旋轉投擲,發展到現在的寬站立、低姿勢、背向大幅度旋轉投擲的新技術。成績也因此而提高很快。第一屆奧運會的男子鐵餅冠軍成績為29.15米,現在已達74.08米,女子世界紀錄也已達76.80米,分別由原民主德國的舒爾特(男〕和賴因施(女)保持。
我國女子鐵餅最好成績是肖豔玲的71.68米,已居世界中上水平。
標槍的前身是竹製的長矛,把石塊磨尖裝在竹竿或木杆的一端作為槍頭,後又發展為金屬槍頭。雖說標槍曆史悠久,但前三屆奧運會都沒有這個項目,直到1906年才將男子標槍、1932年將女子標槍列入奧運會。現在男子標槍的世界紀錄是95.54米,是捷克的澤萊茲尼1993年創造的;女子標槍的世界紀錄為80米,是原民主德國的費爾克1988年9月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