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主要運動項目介紹(2)(3 / 3)

進入80年代,我國排球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1981年,中國女排以全勝的成績奪得第三屆世界杯賽桂冠,打響了三大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第一炮。此後,又在1982年的第九屆世界錦標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上、1985年第四屆世界杯賽、1986年第十屆世界錦標賽上連續五次奪冠,為我國排球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

網球起源於法國,原是宮廷中王室貴族的一種“掌球戲”遊戲。18世紀資本主義興起後,網球運動衝出宮闕,逐步在市民中開展起來。到19世紀,開始在歐美盛行。1885年前後傳入我國。

網球場地有草地、沙地、泥地、塑膠地等數種,球場長23.77米,單打場地寬8.23米,雙打寬10.97米。運動員比賽時可以在空中擊球,也可以落地一次後還擊。比賽分男女團體、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及混合雙打七種。以4分為一局,6局為一盤。在國際比賽中一股采用“平局決勝製”,即每盤的局數打到6平或8平時再打一局,先得7分者獲勝。

我國至1953年成立中國網球協會,並加入國際網球聯合會。1956年起,網球被列為一年一度的全國比賽項目,並開始參加國際比賽。我國網球運動員雖然在一些國際大賽中取得過較好成績,但要走向世界還須作很大努力。

現在世界最高水平的網球比賽每年有四次,即英國溫布爾頓國際草地網球錦標賽、美國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澳大利亞草地網球公開賽。這四大比賽都是得到國際網聯承認的、以個人名義參加的單項比賽,設巨額獎金。被承認的團體賽是“戴維斯杯”賽,即國際網球錦標賽(男子)和“聯合會杯”賽(女子)。團體賽以國家為單位參加,不設獎金。

網上角逐——羽毛球

在19世紀70年代,現代羽毛球運動在英國出現時,球場是葫蘆形的,兩頭寬中間窄。直到1901年才改為長方形。現在的標準場地是長13.40米,單打寬5.18米,雙打寬6.10米。比賽計分除女子單打為11分外,其餘項目都是以先取得15分為勝。

當今最主要的世界性羽毛球比賽有“湯姆斯杯”賽(男子團體錦標賽),1948年開始,每三年一次;“尤伯杯”賽(女子團體錦標賽),1956年開始,每三年一次。世界錦標賽(單項比賽),1977年開始,到1989年已舉行過六屆。全英錦標賽(非正式的傳統單項比賽),早在1899年開始,除1915-1919年和1940-1946年因兩次世界大戰停賽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這幾項大賽都由國際羽聯管轄。

我國從50年代中期以後,羽毛球運動開始逐漸在城市中開展起來,水平也迅速提高。

1963年就以自己獨創的快速和進攻打法一舉擊敗世界冠軍印尼隊,此後還多次在世界性比賽中奪魁。1987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上,我國選手還囊括了全部5個單項的金牌。

這些成績表明,我國羽毛球運動不僅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且人才輩出。男運動員楊陽、趙劍華被列為世界羽壇“四大天王”行列,女運動員李玲蔚獲得世界“羽壇皇後”的稱號。

棒擊流星——棒球和壘球

棒球和壘球可以說是一對兄妹。它們的比賽規則以及場地、器材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隻是壘球的球體比棒球要稍大一些,也軟一些,球棒較細較短,場地也較小一些。壘球一般適合在女子和少年男子中開展,而棒球則多半是青年和成年男子的項目。

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世界上最早的一場棒球比賽就在美國紐約的古柏思鎮舉行,時間是1839年。此後,美國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棒球俱樂部,製定了第一部競賽規則。到1910年美國總統還正式批準棒球為美國“國球”。

另一個視棒球為“國球”的是日本。日本不過一億人口,“棒球人口”竟占了六千萬。創造868次“本壘打”(本壘打就是將球擊到7624米本壘打線外落地而安全得分)世界紀錄的“世界棒球大王”王貞治,被日本人崇敬為英雄。

我國大陸的棒球運動群眾基礎比較薄弱,但是女子壘球運動已能與世界一流水平的隊伍如美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進行抗衡。在中、日、美三國對抗賽中,我國女壘曾多次獲得勝利。在世界女壘錦標賽中,我國女壘也進入了前三名。

棒球和壘球的球場均成直角扇形,設四個壘位:一、二、三壘和本壘。比賽時每隊9人,攻隊隊員在本壘依次用棒擊守隊“投手”投來的球,並乘機跑壘。能依次踏過一、二、三壘安全返回本壘者得1分。守隊隊員散布在場內,戴手套接球,並將球傳到壘上,迫使或觸殺跑壘者出局。有3人出局,即攻守易位。兩隊輪攻1次為1局。棒球為9局製,壘球為7局製,以得分多者為勝。

球類中的小弟弟——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