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運動主要分穩向板帆艇和龍骨帆艇兩類。比賽項目主要有:暴風雨、芬蘭人型、飛行荷蘭人型、470型、托納多型和索林型等。除暴風雨型屬龍骨帆艇外,其他五種都屬穩向板帆艇。
我國於1958年首次舉行了五城市帆船比賽;60年代初,在沿海城市建立了十多個航海俱樂部,作為開展這項活動的據點;1980年以後才開始國際間的交往。
帆板是介於帆船和衝浪板之間的新興運動項目。它正式誕生於1967年,由於構造簡單,造價低廉,要求場地簡便,所以很快風靡歐美,1974年即舉行了第一屆世界錦標賽。以後一年一次,規模越來越大。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將男子帆板列為比賽項目,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時,女子帆板也已列入。
帆板比賽分單人、雙人和多人,有三角繞標賽,長距離賽、障礙滑行賽和自由滑行賽等項目。我國從1979年開始帆板運動,到1981年就有十幾個省市開展了這項運動,女子帆板選手張小冬、李科等已多次奪得世界錦標賽冠軍。
競技體操
1896年,競技體操被第一屆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當時隻有男子參加。女子競技體操的參賽是在1928年的第九屆奧運會。1952年前的曆屆奧運會上,競技體操的比賽內容經常變化,一度曾將短跑、撐竿跳高、跳遠、舉重等項目列入在內。到1948年和1952年的第十四、十五屆奧運會上,競技體操的內容才正式確定。
我國競技體操形成完整的現代比賽項目,是在50年代初期。
現代競技體操包括男子六項,即:自由體操、單杠、雙杠、鞍馬、吊環和跳馬;女子四項,即:自由體操、平衡木、高低杠和跳馬。比賽有團體賽、個人全能賽和個人單項賽三種。裁判員根據國際體操評分規則進行評分,每套動作滿分為10分。
世界上最大的體操比賽是由國際體操聯合會主辦的世界體操錦標賽和世界杯體操賽。前者1903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第一屆比賽;1934年第十屆時,增設女子項目。世界體操錦標賽每兩年舉行一次,到1989年已先後舉行了二十五屆。後者在1975年英國倫敦舉行第一次比賽,規定每年一次。世界杯體操賽不進行團體賽,隻進行全能和單項兩種比賽,而且隻有在上屆比賽中獲得全能前18名、單項前6名的運動員才有資格參加。
世界男子體操水平較高的是前蘇聯、德國、中國和日本等;女子是前蘇聯、羅馬尼亞和德國等。
自由體操
自由體操的特點是體操技術和藝術相結合,動作矯健、驚險和瀟灑優美。
現代自由體操要求男子以各種類型的技巧動作為主,其中必須包括空翻手翻、平衡支撐、轉體跳躍等內容;女子除了上述要求外,還要求把各種技巧動作與具有獨特風格的體操舞蹈音樂和諧結合,以充分體現女性體型美、姿態美和表現美的特點。
自由體操在1911年被列入國際比賽項目,當時僅限於男子。女子自由體操直到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才被列為比賽項目,同時,比賽場地由8×8米改為今天的12×12米。從1958年第十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起,正式規定女子自由體操必須用音樂伴奏。自由體操要求整套動作充分利用場地與規定時間,表現出個人風格、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動作編排要求新穎、合理、緊湊且富於節奏和難度。
中國男子自由體操從80年代初起一直列世界前茅。李月久、李寧、樓雲、李敬等屢獲國際大賽金獎。女子自由體操在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初曾有輝煌成績。
藝術體操
藝術體操也稱韻律體操,是女子特有的競技性體操項目。它以富有女性自然健美的形體動作、舞姿和造型作為內容。全套動作包括:擺動、繞環、屈伸、波浪、轉體、跳躍、平衡、滾動、拋接和優美的舞蹈步法,並和音樂密切配合。
藝術體操分團體和個人兩大類,比賽器械有繩、圈、球、棒、帶。個人項目比賽可選擇其中四種器械,而團體賽選用的器械則由每次比賽的規程來規定。個人項目的比賽得滿分為10分,團體項目最高分為20分。
第一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標賽1963年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進行,以後每兩年舉行一次。1978年,國際體聯又增設兩個洲際比賽,即歐洲錦標賽和四大洲錦標賽。1981年又決定增加藝術體操世界杯賽。在1984年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藝術體操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現在世界上這項運動成績最好的是保加利亞、俄羅斯和斯洛伐克等。日本、朝鮮的實力也很強。我國運動員曾獲1982年四大洲藝術體操賽的團體亞軍和1984年的四大洲藝術體操賽的團體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