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製景插花(1)(3 / 3)

2、表現個牲。

除非工藝品,不帶個性的作品在高層次的藝術創作中是不存在的。藝品即人品。唐張彥遠論畫,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一語,點明了內外因素的對應關係。“心源”是離不開人的天賦個性的。劉勰提到“情往如贈,興來如答”,這種主客之間的感應對流,並不隻是單方麵純客觀的反映。人投向自然的情性是“百人百性”,所得的反饋同樣是“百人百感”,這就是心源的差異,個性的差異。“古畫畫意不畫形”,尋求的是一種抽象性的精神意趣。表象的細節真實被看作是次要的。曆來國畫品賞以形似為“能格”,以意勝韻高者為“逸格”。講意勝韻高,就牽涉到個性、稟賦與涵養。情高者意高,性劣者意劣。而技巧隻不過是為體現創作個性效力罷了。

個性是藝術風格的起點,樹樁盆景沒有個性,就無所謂風格,板橋先生說得好:“畫到熟時似生時,更無真身有真魂。”這句話是一枚耐嚼的橄欖,值得細細品味。這裏麵所指的“真魂”並不隻是一個意思。

3、造型時機與工具。

樹樁盆景的造型時機要依各種樹材的生態習性而異。比如鬆科(植物分類是分科,科下再分屬)鬆屬的樹種,大幅度的剪截造型以休眠期為好。這個季節傷口不流樹液。枝條也比較柔韌,容易扭紮。冬季隻要氣溫不近零點,鬆類是可以扭紮整形的。雜木類的修剪,可分別在初夏和8月上旬進行。入冬,則可在11月底至12月初作全麵修剪。而耐寒力弱的樹種冬季以少剪為好。花果類的剪枝更新,應在果落或花後進行。

造型的料具,主要有修枝剪、彈簧剪、老虎鉗、手鋸、圓鑿、小錘子、棕絲,8一20號鉛絲或鋁線、膠布或麻皮、傷口塗劑這一些。用於雕鑿修飾樹幹的國產刀具,其質量與性能跟國外先進的相比,還有距離,有待改進。

4、藝象的總體把握。

樹材確定後,形象思維就會進一步具體化起來,未來的藝術形象就會在腦子裏浮現,這就是藝象的總體把握。如果這個預映的形象輪廓還不清晰,說明造型時機還不成熟。同一樹材,造型方案的選擇餘地是寬裕的。選擇的根據卻隻有兩條:一是不能違反樹木本身的自然屬性,另一條是要參入作者的主觀傾向性。這兩條是並重的。按莊子的話說,就是“以天合天”——以我之天性與樹木的天性相契合。這即是最佳方案的優選法。違背這兩個天性,肯定是別扭、不舒服的。

構思中要具體推敲主幹的走向、體勢,分枝的數量、方位,結頂的聚散斜正,根爪的穩健平衡,上下左右前後的空間結構。然後刪去多餘物,自下而上順序造型。

5、主幹的基本型式。

主幹是樹樁盆景的脊骨,是帶動左右前後上下的軸心,其體勢在造型全局中起著中樞作用。

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1)直幹式。別名立式(成都)、高聳型(廣東)。樹樁的主幹挺拔直立,或微曲而立,樹體較高,樹冠較窄,枝葉疏落或稠密分層,不論株形大小,均具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氣勢。遠觀,有一種聳峭之氣概,令人精神振奮。常見的有柏、杉、櫸、榆、金錢鬆類樹種製作的盆景。

(2)蟠曲式。別名磨盤彎(安徽)、曲拐型(廣東)。這類樹樁主幹生長的特點是自根至頂,回蟠折屈,甚至連同細枝亦是旋曲而生。

古詩有“曲曲彎彎回蟠勢,蜿蜒起伏蛟龍形”,便是這類樹樁的最好寫照。常見的有樸、鬆、真柏、檜柏等樹種製作的盆景。此類樹種體態懷柔,剛柔相濟,饒有生趣。

(3)斜幹式。別名俯式(成都)、飄斜式(廣東)。是一種常見的樹樁形式。樹幹向一側傾斜,樹冠生長均衡,枝葉分布自然,疏影橫斜,靜中蘊動,畫意盎然,詩情並存。

(4)臥幹式。別名臥式(成都)、橫斜式(廣東)、橫幹式(西安)。

這類樹樁的主幹斜生,橫臥或斜臥盆麵,似醉漢寐地之狀,有蛇龍倒走之勢。臥幹式樹樁,多栽於長方形或腰圓形盆中,一般偏栽於盆的一邊,以達到盆麵布局平衡。若栽植布局不均衡時,可在空白處配以拳石假山等物補缺。既達到重心均衡,又使盆麵疏密有致,古樸典雅。

(5)靠貼式。別名附木盆景(上海)。製作樹樁盆景,選取材料時,往往有一些樹樁,上半部或局部姿態很佳,而下部主幹過高,或局部枝葉不夠理想,則可在樹樁的拙劣部位,巧妙地用一株同類型的樹木,或古樁,與之相靠貼植,或靠貼上一塊枯峰拳石,以彌補其缺陷之態,稱為靠貼式。這類盆景的樹樁,依山靠石(樹),相映成趣,取優遮拙,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6)臨水式。因樹樁根群生於一側,而使樹幹橫生,栽盆後,樹幹橫出盆外,橫生直展,並不倒掛下垂,宛若臨水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