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製景插花(2)(3 / 3)

②選石。

山水盆景是以自然山石為材料,這些山石,種類很多,且各具天然形態和色澤。山石可分為鬆質與硬質兩大類,鬆質石料易於加工造型,對其天然形狀不必過高要求,隻要質地均勻即可;硬質石料加工困難,因此,必須注重石料的天然形狀和色澤。山水盆景是具有濃厚自然氣息的高等藝術,也是與其他藝術品的重要區別。山石選擇,就是要選出質地、形態、色澤都符合製作盆景的理想材料,盡可能達到因材致用,以保持其天然秀姿和神韻。

選石,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石立景;另一種是因景選石。

因石立景,即根據預先選好的石料,以從種類、形狀和色澤等因素來決定創作意景,可以對山石材料的因材布景,充分發揮山石的天然形姿,有利於顯示盆景造型的藝術特色。如剛勁挺拔的斧劈石,用來製作層巒疊翠的聚峰景觀,則群峰雄偉聳秀,水岸峭壁千仞,山上林木扶疏,山下小屋朝陽,水際小舟悠悠輕蕩,勝似蓬萊仙景。青翠的英石,可表現江南平遠山水,群峰叢翠,林木蔥籠,碧水蕩漾,明澈秀潤,一抹斜陽中,輕舟競遊,也是一幅美麗的國畫。

剛勁峻拔的鬆化石,可用來表現巍峨雄壯的北國風光。晶瑩透亮的昆石,用來表現江南水鄉春色。有眼觀尺壁,如臨嵩華,似自然景物,具怡神悅目之趣。但表現的意境內容,常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景選石,即要根據創作意圖選擇石料,對所選石料種類、形狀和色澤等都是預有指定。如表現崇峻挺峭的山峰,應選用高聳挺拔的木化石、砂片石等硬質石料;表現江南平遠山水、層巒迭嶂,應選低平緩坡的砂積石、海母石、孔雀石等鬆質石料;表現雪景,則應選晶潔白淨的昆石、宣石或雪花石。因景選石,在創作中可以掌握主動權,並可表現和發揮意境主題。但常因不能選到理想材料,而必須進行藝術加工,則要雕鑿不露痕跡,宛若天成。

③加工。

山石的品種很多,任何自然形態的山石,都必須經過藝術加工,才能製作出具有優美景觀的盆景。

山石的加工,首先要對石料的色澤、紋理、形狀進行獨具慧眼的選擇,形成一定的立意、構思後,再進行鋸截、雕琢和組合。

鋸截是山石盆景加工的首要一步。在鋸料前先要對石料進行反複觀察,分清各種層麵,特別是要選好主視麵,然後再動手加工。先要將鋸切線畫好,再動手鋸截。底座最好是在組合方案確定後再鋸平,否則會影響整體構思。鋸截的加工工具很簡單,軟石可用普通鋼鋸。硬石用鋼鋸加金剛砂,或是用電動金剛砂片鋸就更為快捷。鋸下的石料不要隨意丟掉,可用作坡腳或襯石。

如山石的外表平板,溝壑少(特別是硬石),就需要進行一番雕琢。在雕琢前要精心分析研究自然山石的紋理,使雕琢出來的人工紋理要與自然山石本身的紋理相協調。平時要多注意觀察自然山石的造型和紋理,還要掌握一些中國山水畫的皴法技巧,以便增加山石的神韻。其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高聳的山峰宜豎向雕琢,紋理上疏下密,低平的山崗及坡腳要斜向雕琢,紋理上密下疏;近峰紋理要細密,遠峰紋理要粗疏。

一般來說,山石盆景多由數塊山石組成,各單塊石加工完美後,就要進行藝術組合,形成整體山景。在組合時要注意色澤、紋理及結合部位的過度,使組合後的山石形成統一的整體,做到紋脈相成,渾然一體。然後用水泥或膠粘劑將山石膠接在一起。如果幾塊山石組合得比較嚴密,也可不進行膠接。總之,在組合時要反複觀察,反複調整,以便通過組合取得最佳觀賞價值。如在組合調整過程中發現有不適宜之處,也可進一步采取鋸截、雕琢等手段,達到理想構圖要求。

在山石的組合中要注意主次分明,參差錯落,自然生動。即組合出一定的意境、一定的神韻來。並按照一定的空間透視法則,分出高遠、平遠、深遠三種不同的視覺效果來。在整個組合中還要注意疏密、均衡、韻律,以取得山石的靈氣和天然的情趣。

④布局。

製作山水盆景,先選主峰,再選次峰、配峰。山石的自然形態,有些加工得好的塊石,可以獨立成景。但對大多數山石來講,有時並不能盡如人意,往往要進行穿鑿、補貼,使其達到紋理一致,脈絡相通,層巒迭嶂,高聳險峻,才能成為完整的主峰,構成引人入勝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