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育雛。禾雀雛鳥出殼後,自己不會吃食,需靠親鳥喂養。這時要供給較弱的雛鳥飼料——蛋小米(卵黃用量減半,其製法參看本書第三部分)。同時要喂細牡蠣粉。雛鳥出殼10天後即可睜開眼睛,15天後長羽毛,30天後即可出巢。禾雀的雛鳥要經過很長時間才獨立吃食,一般出殼45天以上離開母鳥比較安全。幼鳥身體較虛弱,應注意氣溫冷熱變化。成鳥有較強的禦寒能力,成活率較高。
3、手玩禾雀的飼養法。
飼養方法與手玩文鳥的飼養方法相同。
禾雀是世界各國最大眾化的籠鳥之一,它的形態和羽色優美,在人工飼養下容易繁殖,還可馴化為手玩鳥,為人們表演各種有趣的技藝,深受國內外籠鳥愛好者歡迎。特別受歐美、日本人的歡迎。出口量較大。
禾雀對周圍環境汙染能作出迅速反應,近年來,被利用來監測環境汙染。例如,在化工廠或化學實驗室飼養的禾雀,出現異常時就說明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已達到危險程度,應及時采取防護措施。
名魚飼養
金魚
金魚是我國培育出來的名貴觀賞魚,從發現金魚到現在的千餘年間,經過人們馴化培育、雜交和選種,已形成了160多個金魚品種,新的品種還在不斷出現。這些品種的金魚,無論是體形、體色等各個方麵都與金魚的祖先——金鯽魚大不相同,以至很難使人相信金鯽魚竟會是金魚的祖先。但是,凡是繁殖過金魚的人都會發現,無論是多麼奇特的金魚,在它們的後代中,都會出現一些單尾、體形及體色都很象鯽魚的個體,這就是所謂返祖現象,是金魚的祖先為鯽魚的一個證據。
目前還沒有金魚的統一分類標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根據金魚的體形、鰭、眼等的差異,把它分為四大類:
(1)金鯽種(草金魚)。是金魚的原始類型,體型和鯽魚相似,呈紡錘形,身體側扁狹長,頭側扁而尖,眼小,單尾鰭,體色有紅色、銀白色、花斑等。金鯽種體質強健,遊動迅速,生長快,容易飼養,不怕人,經馴養後能隨人的拍手聲列隊而遊,若喂以食物,則群集水麵爭食。適合養在公園或庭院的水池中。
(2)文種。體型短圓,頭嘴尖,眼小平直,不凸於眼眶外,各鰭發達,俯視魚體,猶如“文”字,故名文種。體色有紅、紅黑、紅白、藍、五色花斑等。有60多個品種。
(3)龍種(龍睛)。體型短,眼球大而凸出於眼眶外,猶如龍的眼睛,故又名龍睛。凸出的眼球有各種形狀,如圓球形、梨形、圓筒形、葡萄形等。體色有紅、白墨色、紅白花、五色花斑等。自古以來,龍種被當作金魚正宗。1895年從廣東傳入日本,日本稱它為“中國金魚”
。
(4)蛋種(蛋金)。魚體短縮如蛋形,最主要的特征是沒有背鰭。其他各鰭短小。眼平直,不凸出於眼眶外。尾四開,有長尾與短尾兩大類。體色有紅、白、五色花斑等。它的生活力較龍種與文種為強,生長速度快。此類的名種較多。
1金魚的選購。
選購金魚要注意以下幾點:
(1)體形是否符合要求,各種金魚均有本品的特征,如選購虎頭、高頭、鶴頂紅等,要選頭部、鰓蓋上肉瘤最發達寬大的;水泡眼,要選眼水泡大、左右勻稱、表麵光滑的;龍睛,要選眼球發達、凸出眼眶外,猶如虎眼的;珍珠鱗魚,要選珠粒粗大,自背到尾排列整齊,腹膨、頭尖尾大者。
(2)色澤是否鮮豔一致,金魚的色澤應鮮豔,全身紅色的應無雜色;朝天龍不但眼位朝天,更應注意眼圈的金色光澤好不好。
(3)魚體是否健康,看好魚的品種和色彩以後,不要急於撈,一定要用足夠的時間進行觀察,看它們有無疾病和其他異常現象。要選身上無白點,無白色絨毛,無血絲、潰爛,胸、腹、尾、鰭、鱗齊全,並能正常遊動的;對那些急遊或翻滾,側臥或倒立、沉底的魚不能要。
2、金魚的飼養。
飼養金魚首先要選擇好場地,由於金魚喜歡陽光和良好的通風環境,所以要在少樹木和無高大建築的地方修建魚池。此外還要考慮到水電源等條件是否便利。
飼養金魚的容器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水泥池。有用磚和水泥砌成的和用水泥和鋼筋搗製的。第一種水池在冬天容易被凍壞,次年還要重新維修,既費工又費料。因此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最好采取第二種水池,既便於管理與觀賞,移動起來也方便。這種池子有6平方米和4平方米兩種。一般壁高40厘米,厚4厘米。
(2)塑料池。是一種比較簡易的魚池,先在地上挖一個大土坑,然後把塑料薄膜襯在裏麵,灌上水以後就可以使用。
(3)魚盆。相比之下,魚盆是最好的養殖容器。有陶盆、瓦盆和木盆。因為金魚的體形、眼輪和鰭的生長都表現出對容器有一定的適應性。用盆養出的金魚腹大而圓,尾鰭非常發達,遊動時候特別優美。
(4)玻璃缸。如果飼養的數量不多,可以在室內用玻璃缸養。由於玻璃透光性強,所以應把魚缸放在半光下或有遮蔭設備的地方。夏季要注意不要把魚缸放在陽光下直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