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釣魚技巧(1)(2 / 2)

魚鉤的附件——錫墜子(也有用鉛製的):這也很有講究,墜子的輕重要適當,墜子過重,魚兒吞鉤困難,魚鉤容易沉入淤泥中,使魚不易看見誘餌;墜子太輕,魚鉤容易被水衝走,不能放到打米窩的地方。因此,墜子的重量要合適,應多準備幾隻重量不等的墜子,根據風浪的大小,流水的緩急,選用相應的墜子。

1、朝天鉤。是魚鉤落水以後,鉤尖朝天而立,所以叫朝天鉤。

垂釣技術高、反應靈活的人,用朝天鉤上鉤率較高;困鉤的鉤尖是正懸在水裏,做法是魚鉤拴上魚線以後,在距離鉤柄五厘米的線上拴錫墜子,這種鉤使用較普遍。其特點是魚兒上鉤以後不易掙脫。

2、葫蘆鉤。是因錫墜子的形狀象葫蘆而得名。

3、三角錨。在水中形似蜘蛛,多作釣鯉魚之用。釣法是每年4一6月,用一根3一4米長的竹竿,拴一根10磅左右的粗線,線上拴釣鉤,放在岸邊水草旁,這個季節鯉魚喜歡到草叢中下子,碰到魚線和魚鉤,愛在上麵擦癢,從而振動魚線和魚浮,這時釣者提杆,往往能鉤住大鯉魚的肚子,把它釣上來。

4、歪嘴鉤。是在一根很長的魚線上,每間隔20厘米拴一個,在鉤上串以蚯蚓等釣餌,線兩端都固定拴在水中,第二天清晨帶著撈網去收鉤,往往能捕到幾條大魚。

5、扁墜鉤。是把魚線先拴在鉤柄上,然後用錫皮包住鉤柄製成。這種鉤不好換“下角”,現在人們已不大使用了。

現在比較好的魚鉤是鼻眼墜鉤,它具有好多種魚鉤的優點,屬朝天鉤類,主要特點是大魚一旦咬鉤以後,就不容易脫鉤。

6、日本式魚鉤。它的優點是鋼質好,鉤尖鋒利,鉤門角度適當,倒刺長,鉤根突出,拴魚線結實,魚上鉤後不易脫身。

就魚鉤的型號來說,有大、小之分,大的有六七寸長,用八號粗鋼絲製成,多用於海釣;小的有二三分長。“寸”和“分”,是指鉤柄的長度,以一厘米等於三分計算,四分鉤的鉤柄長度就是1.32厘米。也有不按鉤柄長短計算,而以鉤柄至鉤頭的寬度來計算的,如平時常用的魚鉤,其寬度總在4—8毫米之間。

釣魚要“量魚施鉤”釣多大的魚,要用多大的鉤,一般二三分的魚鉤,能釣5斤以下的魚;四五分的魚鉤,可釣10斤左右的魚。手杆一般用小鉤,最大不超過6—7分(釣鯉魚除外)。海杆的鉤可以稍大一些,但也隻1寸長左右,再大就是特種魚鉤了。

魚浮

魚浮是釣者用以觀察的信號,因此,魚浮要醒目,分量輕靈敏度高。常用的魚浮有散子浮、單子浮、紅白筒浮等幾種。

1、散子浮。是我國溪流釣魚普遍采用的魚具,它醒目而且目標小,原材料是用鴨鵝翅膀上的大毛莖,除去羽毛,剪成稍大於米粒的順粒,用針穿在魚線上製成的。一根魚線可串七八粒左右。不要太多,穿多了易看花眼,辨不清是波浪帶動的,還是魚咬鉤振動的,浮子過多,提杆時容易濺起水聲把魚嚇跑。

2、單子浮。是采用一段粗壯幹燥的大蒜莖、剝去表皮,兩頭用線紮緊製成的,用時把它纏在魚線上即可。這種魚浮比較醒目,反應靈敏。

3、紅白筒浮。是用木塊、圓珠筆芯或塑料管等材料,漆上紅白相間的顏色製成。此種魚浮多用於遠距離甩鉤。

由於各種魚的習性不同,咬鉤的方法也不同,反映在浮子的變化也各異,有的先動一下,然後猛的一口,魚浮就沉到了水裏;有的先沉到水裏,一會兒浮子又漂到水麵,過一會兒再沉到水裏;有的是浮子慢慢地被咬走,這時釣者要放線,直到手上感到有猛烈的振動,這時才能提杆;有的是魚浮在水麵不斷地抖動;有的是魚鉤剛一下水,魚浮就下沉了;有的需要釣者將魚鉤上下不停地抖動。此外,因天氣的變化,水深水淺等,魚浮的動蕩也會有不同的變化。這都要通過釣者自身的體驗,逐步摸索其規律,掌握起杆的最佳時機。

魚餌

魚餌是引魚上鉤的手段,如何製魚餌,怎樣使用魚餌,這裏也有不少講究。一般說,魚餌用得最多的要算蚯蚓,蚯蚓體內合20%的蛋白質,魚愛吃。在蚯蚓中又以大小適中,通體發紅,有光澤,肉質厚的為上乘。這種蚯蚓愛在豬舍、陰溝旁的黑土中生活,也有人工養殖的。用時最好把整條蚯蚓串在魚鉤上,蚯蚓能在水中蠕動,以招引魚來吃食,魚兒喜歡吃活食,切勿將蚯蚓拍死再裝鉤。

此外,小活蝦、青菜葉、麵筋團、菜蟲、肉蛆、蚌肉、螺螄肉、以及蟑螂、蚱蜢等,也都是魚兒愛吃的食。當然,不同的魚也有不同的愛好,所以,釣什麼魚,要下什麼食,這有一個“食譜”,可供參考。

魚名釣餌

鯽魚蚯蚓、肉蛆、米蝦、蚱蜢、麵筋、山芋、飯粒、生肉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