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菜肴烹調(1)(1 / 3)

我國素有“烹飪王國”的美稱。逢年過節的喜慶,親朋好友的相聚,周末假日的歡度,以至於平日的三餐,如能拿出點烹調手藝,做出一些色、香、味、型、器、聲皆佳的美味菜肴來,使人得到一種美的享受,那真是生活中的無限樂趣,也是一種值得體驗的休閑方式。

烹調常識

怎樣看菜譜學做菜

初學做菜者,或求教於內行,或求教於書刊之菜譜。對於後者,則往往由於不得其法,做出的菜不理想,甚至麵目皆非。那麼,怎樣看菜譜做好菜呢?

如何選擇學做的品種

目前菜譜書刊較多,初學者要量力而行,最好先選擇作法簡單、原料成本低者進行試做。待有了一定經驗後再學做稍複雜些的菜肴。不要不顧主客觀條件,哪個新鮮學哪個,哪個奇怪做哪個。那樣往往會因失敗而氣餒。隻有按著先易後難、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習,才能獲得成功。

缺少配料、作料怎麼辦

有些人反映,菜譜上所列的配料、調料,在家裏很難準備齊全,甚至根本買不到。這是學做菜時常遇到的一個難題。對於這一點,隻要了解了配料和作料的作用就可以解決了。

如“爆炒裏脊丁”一菜,其標準是:主料裏脊丁潔白如玉,配料豌豆粒綠如翡翠。主輔料相互映襯,令人爽心悅目。如果隻是單一的白色裏脊丁,這款菜就顯得過於樸素,不但色澤不美,而且口味、營養價值也不及前者。由此可見,配料的作用一是豐富色彩,二是調劑口味,三是搭配營養成分。但是作為主料的豬裏脊無季節性,而新鮮豌豆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因此,在沒有豌豆的情況下就應該考慮用別的原料代替它。如黃瓜、青椒等,也是綠色的,也可以起到襯托色彩等作用,即可切丁配菜。

同樣,如果弄清了各種調料的作用,在家庭不具備的條件下,亦可用它料代替。

由此可見,一般菜肴的配料和調料(在種類很多的情況下),並非一成不變,在家裏學做菜,不能過於教條,不能受書本束縛,而要靈活地替代或取舍。隻有這樣,才能學好做萊,樂在其中。

記菜譜的規律

俗話說:“竅門滿地跑,就看找不找。”烹飪技術與其他學科一樣,也有捷徑可求。我國的菜肴品種成千上萬,如果一菜一譜地生背硬記,則必然事倍功半。那麼,如何記菜譜才能事半功倍呢?

首先應從烹調方法人手。盡管菜肴種類很多,但從烹調技法上來分類,也不外乎三十幾種,而家庭常用的隻有十幾種技法。如炒、溜、爆、炸、蒸、燜、燒、燉等。如果把成千上萬種菜肴分成幾十類,甚至十幾類來記,就容易些了。這就要求初學者先從理論入手,找一本你認為合適的烹調技術書,先弄清各種烹調技法的概念和操作程序,有弄不清的地方,再向行家請教一下。隻要你上過灶台,那麼你一定運用過其中的烹調技法。這樣還可通過你自己的烹調實踐去體會、比較。籠統地講,許多烹調技法之間都有一定的聯係,又都有各自的規律,隻有掌握了規律方能運用自如。如滑炒、滑溜、滑烹三種烹調方法之間,其共同點是:用熱鍋溫油將上漿的主料滑開,再另熗鍋,投副料後下主料,烹汁,顛翻出勺。不同點在汁中加不加澱粉上:滑烹為清汁不加澱粉;滑炒少加澱粉;滑溜則多加澱粉。如果你熟練地掌握了滑炒肉絲,那麼再學滑烹、滑溜肉絲則輕而易舉。

理解了烹調技法,也就為記憶菜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