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15=10∶5∶4隻要最後這個簡單的整數比,能夠將19整分,那麼結果必然皆大歡喜,又何須再牽一頭牛來?反之,如若遺囑中的簡單整數比,不能將牛數整分的話,那麼縱然智叟有再高十倍的智商,也隻能是一陣空忙!上述結論不僅為人們提出了分牛問題的最佳解答:
S1=19×1010+5+4=10S2=19×510+5+4=5S3=19×410+5+4=4而且還能據此構造出許多類似的分羊、分兔等趣題。
生死簽
相傳古代有個王國,由於崇尚迷信,世代沿襲著一條奇特的法規:凡是死囚,在臨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簽”。即在兩張小紙片上分別寫著“生”和“死”字樣,由執法官監督,讓犯人當眾抽簽。如果抽到“死”字的簽,則立即處刑;如果抽到“活”字的簽,則被認為這是神的旨意,應予當場赦免。
有一次國王決定處死一名大臣,這名大臣因不滿國王的殘暴統治而替老百姓講了幾句公道話,為此國王震怒不已。他決心不讓這名敢於“犯上”的臣下,得到半點獲赦的機會。於是,他與幾名心腹密謀暗議,終於想出了一條狠毒的計策:暗囑執法官,把“生死簽”的兩張簽紙都寫成“死”字。這樣,不管犯人抽得是哪張簽紙,終難幸免於死。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國王的詭計終於被外人所察覺。許多悉知內情的文武官員,雖然十分同情這位往日正直的同僚,但懾於國王的淫威,也隻是敢怒而不敢言。就這樣終於挨到了臨刑的前一天,一位好心的看守含蓄地對囚臣說:“你看看有什麼後事需要交待,我將盡力為你奔勞。”看守吞吞吐吐的神情,引起了囚臣的疑心,百問之下,終於獲知陰謀的內幕。看守原以為囚臣會為此神情沮喪,有心好言相慰幾句,但見犯人陷入沉思,片刻間額上煥發出興奮的光芒,這使看守感到驚訝不已。
在國王一夥看來,這個“背道離經”的臣子的“死”是必然事件,因為他們考慮的前提條件是“兩死抽一”。然而聰明的囚臣,正是巧妙利用了這一點而使自己獲赦的。
囚臣是怎樣死裏逃生的呢?原來當執法官宣布抽簽的辦法之後,但見囚臣以極快的速度抽出一張簽紙,並迅即塞進嘴裏。待到執法官反應過來,嚼爛的紙團早已吞下。執法官趕忙追問:“你抽到‘死’字簽還是‘活’字簽?”囚臣故作歎息說:“我聽從天意安排,如果上天認為我有罪,那麼這個咎由自取的苦果我業已吞下,隻要查看剩下的簽是什麼字就清楚了。”這時,在場的群眾異口同聲地讚成這個做法。
剩下的簽當然寫著“死”字,這意味著犯臣已經抽到“活簽”。國王和執法官有苦難言,由於怕觸犯眾怒,隻好當眾赦免了犯臣。
百錢買百雞
相傳在南北朝時期,我國出了一個“神童”,他反應敏捷,計算能力超群,許多連大人一時難以解答的問題,他一下子就給算出來了。附近的人都喜歡叫他幫忙。
“神童”的名氣越來越大,傳到了宰相的耳中。宰相為了弄清“神童”是真的還是假的,特把“神童”的父親叫去,給他100文錢,要他第二天帶100隻雞來,並規定100隻雞中公雞、母雞、小雞都要有,而且不準多,也不準少,剛好百錢百雞。
當時,買1隻公雞5文錢,買1隻母雞3文錢,買3隻小雞才1文錢。“神童”想了一會,告訴父親說:明天買4隻公雞,18隻母雞和78隻小雞送去。第二天,宰相見雞如數送到,而且剛好百雞百錢,大為驚奇。他想一下,又給“神童”父親100文錢,讓他明天再送100隻雞來,還規定不準有4隻公雞。到了第二天,神童不慌不忙地叫父親買了8隻公雞,11隻母雞和81隻小雞送去。宰相見到送來的100隻雞,讚歎不已。又給“神童”父親100文錢,要求再送100隻雞來。誰料才過一會兒,“神童”的父親又送到100隻雞:公雞12隻,母雞4隻,小雞84隻,正好又是百雞百錢……
同學們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嗎?原來,“神童”之所以沒被難住,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4隻公雞值20文錢,3隻小雞值1文錢,加起來7隻雞共21文錢,7隻母雞也是21文錢,也就是說,如果少買7隻母雞,就可以用這筆錢多買4隻公雞和3隻小雞。這樣,百雞仍是百雞,百錢仍是百錢。所以,隻要求出一個答案,根據這種法則,馬上就可以求出其他的答案來。
現在,同學們該問這位“神童”究竟是誰了。他名叫張邱建,上麵這個馳名中外的“百雞術”,就是他的名著《張邱建算經》裏的最後一個題目。
楚晉商人渡河
春秋戰國時代,楚國和晉國連年打仗,傷亡慘重,結下了冤仇,弄得兩國的人民,相互之間也都不信任了。在曆次戰爭中,楚國失敗的次數多。所以,一般晉國人都害怕楚國人要報複。
有一次,三個楚國商人和三個晉國商人一起到齊國去經商。齊國的主顧要求六個人同日到達,說是這樣才好接待和拍板成交,少了任何一個都不答應。為此,他們隻好結伴同行,一路上勾心鬥角。
一天傍晚,他們來到了一條大河邊。河水很深,他們又都不會遊泳,河上也沒有橋梁。幸好岸邊有一隻小船,可是船太小了,一次最多隻能渡過兩人。這六個商人,人人都會劃船。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不論在河的這一岸和那一岸,或者在船上,都不允許楚國的商人數超過晉國的商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