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中外名人成功啟示錄(2)(1 / 3)

而封建家庭的罪惡更使他觸目驚心:勢力代替了公道,許多可愛的年輕人的生命在虛偽的禮教的囚牢裏掙紮、憔悴以至於毀滅,陳舊的觀念和長輩的權威向著渴望發展的靈魂壓下來,因而更加激起他的憎恨,並由憎恨封建家庭而憎恨社會製度的不合理。他期待著獻出自己的一切以換取理想的新世界“跟著明天的太陽一同升起”。

他懷著理想走出了公館的大門,幾十年來不斷接受人民的營養,寫出了《家》《愛情三部曲》《寒夜》等輝煌的作品,以他的堅定的反封建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高爾基——曾是遭盡苦難的流浪漢

1892年,高爾基發表了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一個曆史艱辛,遭盡苦難的流浪漢終於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當時正值革命後的動蕩時代,文學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思潮激烈鬥爭的複雜局麵。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雖然在揭露社會矛盾方麵具有巨大的意義,但它卻不能指出改造現實的途徑,也不能正確表現曆史主人公工人階級的作用;而那些泛濫一時的頹廢流派,則鼓吹悲觀厭世、逃避現實,反映著沒落階級的情緒,完全與無產階級相敵對。年輕的高爾基初登文壇就麵臨著選擇什麼樣的創作道路的問題。

高爾基幼年便失去了父母,10歲就到“人間”獨立謀生。他到處流浪,當過學徒、搬運夫、麵包工、守夜人等,一直在社會底層掙紮,親身感以沙皇專製社會的醜惡腐敗,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和願望有深切了解。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曆激起他對光明和幸福的強烈渴望,也使他從一開始就清醒地認識到,作家要“啟發人的真誠渴望,用它像錘子似的搗碎和摧毀生活的一種形式以便創造出另外一種更自由的生活形式。”正是基於這種崇高的使命感,高爾基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創作了一大批深刻揭露社會黑暗現實、歌頌自由和理想、號召人們為新生活而英勇鬥爭的中短篇小說。這些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緊密結合的作品,體現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充分反映了日益高漲的無產階級鬥爭情緒,受到讀者熱烈歡迎,並為作家贏得了廣泛的聲譽。

20世紀初,俄國革命運動蓬勃發展,高爾基同時以作家和戰士的身份積極投身於如火如荼的鬥爭洪流。1901年3月,他在參加彼得堡學生遊行示威,目睹沙皇政府鎮壓群眾的暴行後,立即寫出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在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中,高爾基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借海燕捷如閃電、縱橫無阻的英姿及其對“更猛烈的暴風雨”的呼喚,形象地概括了無產階級高昂的戰鬥熱情,預報了革命高潮的迫近。作品很快便在俄國各地大量翻印,不脛而走,在工人運動中起了極為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高爾基的革命行動引起了沙皇警察機關的注意和監視。不久,刊登《海燕之歌》的《生活》雜誌被查封,高爾基也被投入監獄,繼而流放外地。反動勢力的進攻不但沒有嚇倒他,相反卻激起他更旺盛的鬥誌。1905年革命中,高爾基勇敢地站在鬥爭的最前列,他發表演說,起草宣言,憤怒抗議沙皇軍隊大規模屠殺手無寸鐵的工人的暴行,因而再次被捕。但反動政府迫於國內外輿論的壓力,隻得釋放了他。出獄後,高爾基又全力投入布爾什維克黨的第一份合法機關報《新生活報》的創辦工作,並首次和列寧見麵,與這位革命導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05年12月7日,莫斯科工人由政治罷工發展成武裝起義,高爾基滿懷激情地迎接這一革命高潮的到來。他多方努力,積極為起義群眾籌集經費和武器,而他的住宅簡直成了起義的據點和戰鬥的指揮中心。

經過革命鬥爭風雨的洗禮與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接觸,高爾基更加堅定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信念,進一步明確了“為誰寫、寫什麼”的創作宗旨。1906年,他在流亡生涯中寫成了長篇小說《母親》。這是一部“真正麵向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書,它成功的概括了俄國工人階級怎樣從接觸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參加實際鬥爭而逐漸成長的過程,正確地反映了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的發展,成為在曆史的重大關頭進行革命宣傳的重要文獻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尊基之作。

高爾基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也是自由和真理的英勇衛士,他的名字及其偉大的藝術作品永遠奏響在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凱歌聲中。

π之父——祖衝之

月球背麵有一座環形山。被稱作“祖衝之環形山”它是以最早精確計算圓周率的中國數學家祖衝之(429——500)的名字命名的。

祖衝之,字文遠,南北朝範陽遒縣(今河北淶源具)

人。現在我們常用的π值是3.1416,這個數字實際上比圓周率稍微大一點。遠在1500年前,祖衝之就確定,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西方人在1000多年以後,才獲得這樣精確的π值。祖衝之還提出了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55/113,約等於3.1415929,與π的真值相差不到百分之一,稱為密率。它是三十奇數成對寫出——113355,再折兩段組成,優美、規整、易記,日本數學家稱這個數據為“祖率”。